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仁者可与言哉(《孟子》选读之八)

(2010-01-15 17:38:01)
标签:

文化

【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①,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7·8

【注释】

①利:有利于。葘(zāi):同“灾”。②.沧浪:水名。缨:系帽子的丝带。可作头发讲。濯,洗。③.《太甲》:《尚书》中“太甲篇”。

【译文】

孟子说:“难道可以与不仁者言谈吗?他们见死不救,取利于他人的灾难,把荒淫暴虐这些足以导致亡国败家的事情当作快乐来追求。若还可以与不仁者商议国家大事,那还会有亡国败家事发生吗?从前有个小孩歌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说沧浪河的水清彻,可以洗我的头发;沧浪河的水浑浊,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可以洗头发,水浊只可以洗双脚了。这是咎由自取的。’所以,人首先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对她侮侮;必先有你自毁其家的因素,然后才有他人毁坏他;也必定是国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才有别国对他国的讨伐。《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简析】

本章主旨是说,人之安危,皆决定于自己。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意思是说,以不仁之人那样恶劣的思考方法、做事原则和行为,必定会招致杀身败家误国的灾难。如果对他进行善意的劝谏,使其改过自新,那自然就不会有亡国败家的事了。这里孟子强调的是,凡亡国败家者都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非不要向他人特别是当政者进谏)。亦即“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何一个人尤其是执政者无疑是巨大的警示作用的。

为了阐述这个道理,孟子先引用民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再引用孔子对该民谣的引申发挥,作为论据,运用类比、比喻的方法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说理。其中清喻仁喻尊喻贵,浊喻不仁喻卑喻贱。那么,取清与取浊 是自己决定的,而即取仁与不仁,取尊贵与卑贱,不也是取决自己吗?

 为了凸显“取浊”这种“自作孽,”的危害性,孟子还把它与“天作孽”相比较,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就使本文的核心得到了更突出的表达。

本章议论语言严谨而富有变化,旁征博引,摇曳多姿,体现了孟子一贯的犀利深刻、形象精辟、感情充沛的善辩风格。

最后,让我们每个人都记住“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古训,好自为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