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棵树》让孩子学会感动

(2010-05-12 14:42:51)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共读

在朋友的推荐下,给甜甜买了绘本《两棵树》,甜甜很喜欢看着书中的图画听故事。所以当同事让我推荐绘本时,我首先选了这一本。拿到书后,有一位说:“这画的是什么呀?树不像树,鸟不像鸟。”还有一位说:“这本书的色彩过暗,我如果早看到这本书的话,就不会买了。”于是大家都认为买了本不该买的书,弄得我也怪不好意思——自己推荐的,人家不喜欢。

但我相信朋友作为儿童阅读推广人的眼光。不过再读《两棵树》,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

“有两棵树是那么友好,

一棵长得高大,

一棵长得矮小。

不过小树正在努力地长高。”

砖红色的背景上,两棵树深情地伸出手打着招呼。

“春天来了,它们一起绽放鲜花。

一到冬天,它们的枝头又落满雪花。”

满头鲜花的两棵树笑容满面,满头雪花的两棵树紧抱着自己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每次读到这里,甜甜都会学一学小树们瑟瑟发抖的样子。

 “像所有的树一样,

它们比赛谁能最先回到春天,

比赛谁的叶子长得更绿、更多。

不过,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它们还比赛谁的树枝上落的鸟儿更多,更会唱歌。

为了分出胜负,它们有时互不相让。”

它们的比赛,它们的争吵,它们的得意,它们的气恼都集中表现在了它们的表情上,甜甜很容易就读懂文字了之外的画面语言,甚至还撅起小嘴,两条胳膊往胸前一抱,把小树的模样学得活灵活现。树上各种各色的鸟儿没有画出精细的羽毛,没有精致的轮廓,就算仔细辨别,你也不可能认出这只画的是什么鸟,那只画的是什么鸟。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甜甜一眼就认出两棵树上落满了鸟,这不就行了吗?还非得分出哪一只是什么鸟吗?这是绘本,注重的是故事,不是实物认读的书。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不是“注重神似,而不注重形似”吗?不要小瞧了孩子的眼光和想象力,他们不受任何世俗观念的限制,往往更会接近于艺术的本质。我们又何必用自己有限的眼光去局限孩子们的想象力?

虽然有争吵,但两棵树的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他们的友谊也随着争吵逐日加深吧。所以这之前的天空背景是蔚蓝色的。

 “有一天,花园被人买走了,

中间砌起了一道高墙,

高墙挡住了两棵树彼此的目光。

……”

画面中天空的背景由此转入深蓝,有一种压在心头的沉闷。我读书的声音也有欢快转入悲伤,两棵树从此要忍受分离之苦。听着我读书的声音,看着黯淡的画面和大树渐渐枯黄的树叶,甜甜的眼中流下了泪水:“我不让他们垒墙,他们为什么要垒墙呀?”是呀,他们为什么要垒墙呀?!这种人为的、为人类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我如何向小小年纪的甜甜解释得清呢?

“它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孤独的时光。

终于有一天,

大树看见一片绿叶,

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

就像小树的问候一样。”

在黯淡的砖红色背景上,大树枯干的树枝和随风飘荡的几片枯黄的叶子显得是那么的萧条。一片绿叶从画面右边的砖墙上伸过来,让我们的眼前一亮:萧条的画面有了一丝生机,我们沉闷的心情有了些许的安慰,看到了希望。大树的眼光中充满惊异,它也看到了希望,脸上的表情充分体现了它此时此刻的心情,有了希望便会努力地生长,盼望着早日的会合。天空背景再一次转入蔚蓝色,让人的心情豁然开朗,我读书的声音也明朗起来。

 “它们幸福地重逢了,

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

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

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再次相逢,千言万语凝聚在那惊异、激动的表情中,双眼中似有泪光闪烁。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

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

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

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

大树和小树欢笑着把手臂伸向对方,手臂上落满各色的、欢叫的鸟儿,看到这里甜甜脸上露出了笑容。

“终于,

它们的树枝相互交叠,

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

人们经过时,

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

其实,

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对往事的回忆,分别时的思念,重逢后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它们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对方说,又怎么能说得完呢?成长中的这种友谊必将随着岁月的沉淀而逐渐加深,谁都不能让它们再次分离!

感动再次充溢于心胸。

能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孩子的书怎能不是好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狐狸和乌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