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茶
润茶,其内容及技艺看起来较简单,但事实上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是茶艺表演或演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如何在理论上丰富其内容,在实践上充实其艺术表现形式,让顾客从中感受艺术,增添品茶情趣,尤其是加深对茶性茶理的认知,提升品茶意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充实提高的。
一、润茶的概念及意义
1.润茶的概念
润茶,是指泡茶的第一次冲水,有两个含意:一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以便在其后更好地透发香气和滋味。如绿茶的冲泡,首先冲入少量开过的水浸润,接着再冲水完成第一次冲泡,这种先冲少量水的方式称“浸润泡”;另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尘粉的作用,如乌龙茶的冲泡,尤其是功夫茶的冲泡,第一次冲泡的茶汤不作饮用,具冲洗之意,又称“洗茶”。“浸润泡”是近年的称谓,“洗茶”则是很早以前的称谓,但实践上至今两种含意都在应用,所以不少茶艺书中既有“浸润泡”之称,也有“洗茶”之叫。对“洗茶”的操作而言,在功夫茶中似乎是不可少的环节,或者说是传统习惯,暂时仍难予改革或取舍。但所用“洗茶”一词,则有改称“润茶”或其它称谓之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洗”既含有干净之意,也含有不够干净之意,所谓干净,是指洗过以后必然干净,但是既然要洗,也表示这茶是不够干净的。如此会给顾客留下所饮的茶不够干净的阴影,自然会影响到品茶的雅兴,因而笔者认为、不管头遍茶汤作为饮用也好(如绿茶的“浸润泡”),不饮用也好(如功夫茶的“洗茶”),其称谓如改称为“润茶”,是否会显得文雅些?以下笔者就起用润茶的称谓谈论这一技艺环节。
2.润茶的意义
润茶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意义是有利于香气、滋味物质的溶解透发。茶的香气滋味成分存在于叶片细胞质中,茶叶加工过程的揉捻等环节使细胞破损,这些细胞在冲泡时,香气滋味成分很容易溶解到水中形成香浓的茶汤。但在加工过程中细胞破损率高的茶叶其成分溶出快.显得不耐冲泡,三泡的茶汤已基本无味了,如红碎荼但多数茶类花色的细胞破损率往往只是少部分,故较耐冲泡。茶叶在冲泡过程包括受热吸水、舒展、物质成分的溶解等阶段,在最初冲入开水的瞬间里,茶叶以受热吸水为主,叶片尚未舒展,物质溶解的量是很有限的。象这类成分不易在瞬间溶解的茶叶,首先来个浸润泡(或洗茶),让十分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会有助于叶片的舒展及物质成分的溶解,尤其在乌龙茶(功夫茶)的冲饮中对成分的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长期以来都很强调“洗茶”。但红碎茶在冲泡时内含成分很易溶解出来,所以不宜“洗茶”,也不必“浸润泡”。另一方面意义是润茶过程有助于茶艺的表演艺术发挥。茶艺表演全过程虽有好些步骤,但冲泡操作却是最富含艺术意义并最引人注目的重要步骤,如果只是一次过地冲水,似乎只是瞬间,有些顾客还未看清楚就完成了,体现不到艺术表演的效果。如果设有“润茶”作为序幕,引起顾客的注意,其后的冲泡艺术表演,自然能让顾客全然感受到了。
二、润茶法的发源及演变
1.润茶法的发源
以上提及,浸润泡或称润茶只是近期的称谓,早期没有浸润泡之称,而只有洗茶只说。洗茶发源何时?为什么要洗茶?参看我国的饮茶史料,唐代及以前是煮茶,唐代煮茶是把茶饼碾成茶粉,在水至二沸时投入再煮开即成。宋代为点茶,同样是把茶饼碾成茶粉,直接把茶粉投到茶盏中冲点。由此可见,直至宋代,饮茶中还没有洗茶之必要,即是说,洗茶还不是当时饮茶的技艺环节。元明是散茶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明代,不仅全面生产散茶,而且是茶叶加工技术改革、茶类创新的重要时期,同样是茶叶泡饮技艺创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散茶冲泡不比唐宋的茶末容易出味,加上当时对卫生的认识已有提高,在泡茶过程中增添洗茶环节既不损茶味,也较卫生,是顺理成章的。在茶史料中也是在明代才有较详细的洗茶用具及方法记载。明张谦德《茶经·论器》提到“茶洗以银为之,制如碗式,而底穿数孔。用洗茶叶,凡沙垢皆从孔中流出。亦烹试家不可缺者。”这里所指“茶洗”是当时洗茶的专门用具,形状如碗,用银制成。底有孔眼。但也并非均为银制,文震亨《长物志》载:茶洗用砂土烧制而成,形如碗,分上下两层,上层底有算子似的圆眼,洗茶时使沙垢从孔中流出。至于为什么要洗茶,如何洗茶?许次纾《茶疏》中有专门的洗茶节段记载:“齐茶摘自山麓.山多浮云,随雨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必先盟手令洁,次用半沸水,扇扬稍和,洗之。水不沸则水气不尽,反能败茶,毋得过劳,以损其力。”茶生于山脚下,粘有沙土,泡饮时要先用半沸水洗净,这是明代的提法。但洗茶习惯在明后并没有完全消失,却在细斟慢饮的品茶中、尤其在功夫茶中延续下来。今天看来,从物质利用的角度看,洗茶虽有浪费之弊,但从茶艺表演的角度看,仍是需要的,只是称谓有改变之必要,改称“润茶”应是比较合适的,还可与绿茶茶艺的“浸润泡”称谓统一起来。
2.润茶法的演变在今时的绿茶茶艺中,“浸润泡”每每采用,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仍有待考究,但笔者认为浸润泡技法很可能是由洗茶技法演变而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从史料中看出,清代以来的饮茶方法中已没有专用“茶洗”用具的记载,显然洗茶技法在当时的绿茶、白茶以及红茶等茶类的品饮中,渐渐地被省略掉了,但洗茶技法一直在功夫茶中延用,后来品饮绿茶等水平提高后参考功夫茶中的洗茶法形成浸润泡,成为绿茶茶艺的技艺环节之一,是很自然的事;其二,洗茶可去沙垢,还有受热作用。如明张谦德《茶经》载:“凡烹蒸熟茶,先热汤洗壹两次,去其尘垢、冷气.而烹之则美。”“去其尘垢”的含意在以上已述及.“去其冷气”是指吸水预热,对茶叶的舒展和物质成分的溶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照此,泡饮绿茶引用洗茶法,先冲少量热水先经浸润,有助于再冲入足量热水时创出美丽的奇观和良好的滋味.这种由洗茶引伸发展成为浸润泡是很自然的。由“浸润泡”改称“润茶”虽还少见,但是值得商榷的。
三、润茶的内容及表演技艺
1.润茶的内容
(1)技法要领
要注意做好三点:一是要把握好水温.传统把这种静观水沸的过程称“候汤”、泡茶水温因茶类及嫩度而异,首先看茶类、如泡饮乌龙茶要求水温很严格,要达到l00℃,泡饮绿茶则要求水温不宜过高,优质绿茶具75—80℃即可;其次看嫩度,嫩度越高,要求水温反而稍低,嫩度低则水温要相对地高些。二要注意悬壶冲水。水流不宜过大过急,以细缓为宜,还要注意水量,玻璃杯冲泡绿茶至1/4杯为宜,功夫茶冲泡乌龙茶则要至满稍溢出,以便浮出茶泡沫。三要注意摇杯或刮沫,摇杯是对绿茶冲泡而言,冲水后端起杯轻柔摇动,使茶叶均匀受润;刮沫是对冲泡功夫茶而言,在一手提壶冲水的同时,另一手提壶盖轻刮去泡沫,接着顺势冲水淋去壶盖及壶外延的泡沫。
(2)艺术形式
要清楚地认识到,茶艺中要使泡茶操作形成表演艺术形式才有意义,润茶过程操作时间很短,更要注重艺术表现才能引人注目。如何悬壶高冲,轻巧地刮沫淋盖,艺术表现要显得有形有义,即有优美的姿态及文化内涵是润茶的主要内容。
(3)心理效应
茶艺与一般饮茶所不同的是讲层次、创艺术、重内涵,润茶是茶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茶艺过程经历了前面的赏茶、设具、烹泉、治器等环节之后.到此已真正地闻到茶香了,如何在候汤时提高顾客的注意力,在悬壶高冲时提升顾客的兴趣,在刮沫淋盖时让茶香阵阵飘逸,进一步引发顾客的品饮欲望,是茶艺润茶的高层次理念及内容。前面各个环节是让顾客听到的、看到的,而在此环节不仅能看到,更有意味的是直接地闻到茶那诱人的天然飘香了,能不心动吗?
2、润茶的表演技艺 润茶的表演技艺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温热得宜 是指根据冲泡的茶类需要调控好水温,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对名优绿茶而言,要把煮沸的水调低至75—80℃,调低水温是必需的,其操作技艺可以采用移壶法,即把煮水壶的沸水倒入另一更雅观的提壶中,以致冲泡时更显美感,操作时先把此雅观的提壶设置于茶台中央,接着提起煮水壶轻巧地向提壶注水,其后把煮水壶放好,再把盛上开水的提壶轻提起放置在茶台右边(也可视个人习惯设放再左边)。另外也可采用延时降温法,即在茶艺表演一开始就先煮水,沸后提离炉子降温,经前面几个茶艺步骤后,水温也基本合适了。
另一是对乌龙茶而言,要求沸水冲泡,操作中注意观察水开即好,具体操作已在烹泉中陈述。
(2)悬壶高冲
是指冲水润茶要教高地提壶冲水,先是右手(也可左手)的四指和大母指合拢执握壶把轻柔地提起,然后细而柔地冲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茶壶冲水(功夫茶),右手提壶时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揭开壶盖,接着绕着茶壶的内边缘冲水,冲至满稍溢出,左手执壶盖轻巧地刮去泡沫,盖上,再冲水淋净壶盖及壶身;另一种是向泡茶杯冲水(含盖碗或玻璃杯),水宜从杯的一边缘冲入,使茶叶翻滚,注水量约为杯体的1/4。两种情况都要注意,艺术上要渐渐地提高形成悬壶高冲及升降美姿,冲水完后顺势把壶轻放回原处。
(3)春风得意
这里是指浸润过程,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杯泡绿茶而言,所冲入的水量不多,但不能倒掉,双手的大母指和食、中指共同端起泡茶杯至平胸高,轻柔地摇转茶杯,使浸润均匀,然后轻放回原处,逐个完成。另一是对茶壶冲泡而言,左手执壶把提起茶壶,手腕柔软地弯下使壶倾90度,壶嘴直指向下,从而把壶内润茶的水倾出茶盘里,断水后轻点一下,随即手腕直起使壶平摆,轻放回原处。把要注意,润茶稍时即可,尤其是壶泡,要即冲即倾,因壶泡的这次茶汤不饮,稍长时间会造成有效物质的不必要损失。茶叶经润茶后叶子舒展,透发阵阵清香,可谓“春风得意”。
另一方面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的发挥,在此过程中创造美感,提壶的冲水姿态要柔和、自如、有升有降、细水慢流。功夫茶接着的刮沫淋盖技艺要连贯、雅观细腻:绿茶接着的摇杯姿态要手腕柔软、动作轻柔,从而让观众获得轻松的美感。
四、润茶的文化内涵
有关文化内涵的含义,在前面已述及。仅就润茶的文化内涵而言,笔者提议用“酝酿”二字,之所以用“酝酿”,可从几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从实际效果来说,这是个环节并非是冲泡取饮,而是通过浸润过程,使茶性受热借水而发,为其后透发香韵做准备,此时所做的正是酝酿工作;其二是从茶艺品茶的意义来说,润茶是品茶欲望的培养。此时客人看到热腾腾的水冲进去,闻到清香的茶香飘逸出来,意味着自己亲自选点的最钟爱的茶很快就能品尝到了,其品茶的欲望自然更加强烈;其三是从茶艺师与顾客的感情交流来说,也是更为热烈、贴近的培养。经历了前面几个步骤的演艺欣赏,顾客对茶艺的情趣不断提升,此时看到茶艺师诚心诚意、尽施妙招,自然情感上会对茶艺师产生更加贴近、亲热的友好感,以上几个方面的表现,不正是酝酿的具体表现吗?
润茶技艺目前仍是有争议的环节,传统洗茶意念仍留给人们不良影响,要不要润茶?值得探讨。不过笔者认为,如何理解其发源,从观念上改革历史的洗茶原意、理解其在茶艺中的内容内涵及意义,在茶艺表演中发掘丰富其艺术形式,创造较好的艺术效果,更值得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