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技巧联联律

(2022-07-07 10:47:03)
标签:

山竹联论

文化

周道云

技巧联要不要符合联律?如果要符合联律,又应该如何把握其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必须符合联律,这是毫无疑问的,其道理很简单,《联律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中针对技巧联有专门规定,如果技巧联不需要符合联律,就不会将其写入《通则》。关于如何把握联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请方家指正。

一、对联与联律。

什么叫对联?其定义有多种表述,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或者说相近,笔者还是赞同叶子彤先生对《通则》解读的观点,即,对联是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的对仗组成的一种文学体裁。

联律是什么?联律就是对联的格律。主要包括对仗、平仄等内容。笔者认为,联律的具体内容就是“六对”、“两从”、“两不”、“三忌”。

(一)六对:

1、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3、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4、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5、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6、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除无情对外)。

(二)“两从”:

“两从”就是两类允许从宽的情形。

1、《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情形允许从宽。即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字、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2、《通则》第十一条列举的情形。允许不同词性相对,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三)“两不”:

“两不”指不拘平仄及不受典型对式严格限制的两种情形。

1、《通则》第九条规定的情形。即: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2、《通则》第十二条列举的情形。即巧对、趣对、借对、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四)“三忌”:

1、忌合掌。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例如: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联中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就是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例如: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上下联在不同的位置重复了一个“世”字,这种重字没有规律可循,是不允许的。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二、如何理解《通则》中关于技巧联的规定。

(一)什么是技巧联。技巧联是在趣味或技巧方面突显得别具一格的对联,通俗地说就是趣对与巧对的合称。

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先把联分为普通联和技巧联,再把技巧联分为一般技巧联和特殊技巧联。根据《通则》规定,笔者认为,技巧联在适用联律时,特殊技巧联应适用特别规定,符合特殊规定的,就是合格的特殊技巧联。一般技巧联适用联律的标准则应与普通联相同。也就是说,一般技巧联只要符合“六对”规则,或者对照“六对”有一些“瑕疵”,通过“两从”、“两不”特殊补救措施进行补救,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从而产生奇特效果,再现完美的,就是合格联。

(二)一般技巧联联律。在一般技巧联中符合“六对”规则的不用赘述,下面只对关门开窗的常见情形列举如下:

1、自对,是指在上下联各自的联文中,一些字词或句子与另一些字词或句子各自成对。例如:

赏秋实春华,定格繁花硕果;

凭长枪短炮,聚焦水魄山魂。

联中“秋实春华”、“长枪短炮”属当句自对。

2、嵌字,所谓嵌字,是将选定的字通过与其它字词的搭配组合而专门嵌在联中合适的位置上,能发生意变,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例如:

曲径通幽处;

园林无俗情。

此联嵌入“曲园”二字,“曲径”为偏正结构、“园林”为并列结构,允许成对。

3、借音,是指借用某个字的音与本来不能相对的字成对。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语中上联“沧”字与颜色词“苍”同音,借以与下联“蓝”字相对,也是允许的。

4、联绵,是指“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出现在联中,例如:

俯仰亭中,何人吹铁笛,几声唤醒沧桑世界;

徘徊栏侧,岂我抱布衣,素志盱衡日夜乾坤。

上联“俯仰”为反义联合词,下联“徘徊”为叠韵联绵词,允许成对。

5、序列,凡成序列的字词,不论词性,可以成对。例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十个数字,下联对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自成序列,允许成对。

6、互成,指同类单字连用,然后上下联对应相对,称其为互成对,例如:

闲地却逢忙世界;

冷官偏有热心肠。

其“世”与“界”、“心”与“肠”互为对。

7、交股,是指上下联中的两对词语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例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鬟耸巫山一段云。

联中“六幅”、“湘江”分别与下联“一段”、“巫山”,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也是允许的。

8、领字,一般情况下,它处于句首位置,起引领下句的作用,或在句意转折、过渡之处,起串合、联结各句的作用。常见从一字领到三字领至更多等。上下联之间以平仄相对为佳,也可不计平仄。例如:

高阁此登临,试领略太湖帆影,古寺钟声,有如蓟子还乡,触手铜仙总凄异;

大吴仍巨丽,最惆怅恨别禽心,感时花泪,安得生公说法,点头顽石亦慈悲。

联中“试领略”与“最惆怅”就是三字领,而且“略”与“怅”皆仄,允许成对。

9、衬字,衬字一般用于句首或句中,因为多无实际意义,故平仄要求可以不拘,例如:

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

允文允武,并日月以常新。

联中“允”是衬字,不需解释其义,只用来补足二字而成音步,视为允许。

10、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关系的词,本身并无实际意义,故可以放宽词性及平仄方面的要求。例如: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上联“从”系介词,而下联以动词“到”与之相对,视为允许。

11、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以表示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在联语中只有语法上的功能,没有任何修饰作用,故连词的词性与平仄要求可以放宽。例如: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虚心。

上联“未”与“先”为副词,下联“纵”为连词,“也”为副词,配合成对允许。

12、助词,是指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除在句尾这样的关键位置之外,联语中的助词词性与平仄要求允许从宽,例如:

来吧,来吧,都道是此间乐;

轻点,轻点,莫惊了天上人。

上联“来”为动词,“吧”为语气助词;下联“轻”为形容词,“点”为动态助词,互为相对视为允许。

13、叹词,是指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一类词,对联中的叹词一般可以不计平仄相对之要求。例如: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若至此;

啐!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如今。

联语第一字为叹词,可不论平仄,不论是平是仄,允许相对。

14、数量词,系数词和量词连用时的合称。数量词的相对,能做到平仄相对并按音步交替固然好,但在平水韵中,绝大多数的数词是仄声,所以,习惯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允许不拘平仄,只计最后一字的平仄就行。例如:

四百八十寺,过眼成墟,幸岚影江光,犹有天然好图画;

三万六千场,回头是梦,问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清凉。

联中“四百八十寺”与“三万六千场”,数量词相对,其平仄从宽。

(三)如何理解《通则》中关于特殊技巧联的规定呢?根据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之规定,以下几种属特殊技巧联,可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也视为合格联:

1、同形字,即同一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对联。利用同一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特点,产生奇特的效果。例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这是一副豆芽菜店联,读法是:上联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字,下联第二、第四、第七字读(cháng;上联第二、第四、第七岁,下联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字读(zhng),这种联视为合格联。

2、符号联,顾名思义,就是用标点符号组成的对联,例如:

??????

!!!!!!

这是在抗战时期的一副用标点符号组成的挽联。其上联用六个问号,表达了对于反动派的谴责、质问以及愤慨;下联用了六个感叹号,宣示着捍卫主权,誓不妥协的决心,虽然不着一字,却掷地有声,尽显风流!这种联无法衡量平仄词性,应视为特合格联。

3、神智联,笔者是借自神智体诗名而来,即按文字形体结构的多种变化来揣度其义,组成联句。神智联有工有宽,例如:

死;

生。(倒写)

“九.一八”惨案发生后,有人为死难者题写了一副挽联。挽联的上下都只有一个字,而且下联是倒写的“生”字。其含意是,中国人民面对日寇的屠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此联无论是字数声调词义皆能成对,可算神智联中工联。

又如: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不是挽联的“挽联”,没有一点对联的特征,上联五字,下联六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联无论字数平仄都不合联律,特别是字数不等正是该联妙处,应特别看待。

4、本字对,一般技巧联不允许上下联同位本字相对,特殊技巧联却恰恰相反,本字对本字视为亮点。例如: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5、无情对。一般联要求六对,其中就有“形成意联”,无情对却恰恰相反,上下联可谓风牛马不相及,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故列为特殊类。例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6、连平连仄联。一般联要求句内平仄交替,违者视为不合律,特殊技巧联却将连平连仄视为一玄机,也正是出彩之处。例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又如:

蚂蚁树下马倚树;

鸡冠花前鸡观花。

又如: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7、玻璃联,此种对联字型左右对称,应用到玻璃上,视之正反如一。还应符合一般联联律,是特殊技巧联中的例外。例如:

赤日关山古;

金风塞草黄。

三、对《中国对联大辞典》中技巧联的联律分析。

为了准确地判断技巧联的联律状况,笔者选择1991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对联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作为蓝本,进行分析。因《辞典》出版于1991年,《通则》于2008101日才正式颁布,《辞典》比《通则》早十多年,入选的联作肯定不是以《通则》作标准挑选的,具有客观性,这是其一。其二,《辞典》是由中国楹联学会组织国内知名联家编纂的,具有权威性。其三,《辞典》中收录的技巧联种类多,数量大,具有代表性。

《辞典》在收集对联作品时把对联分为九大类:名胜类、题赠(格言)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巧妙)类、文学艺术类、行业类、集句类、海外类。可见谐讽(巧妙)类就是技巧联。

《辞典》共收技巧联993副,其中“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水;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一联重复,实际收联992副,以《通则》对照《辞典》,以古声为基本标准(遇有用古声不合律,以新声衡量合律则依新声,例如:“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凡符合“六对”、“两从”、“两不”规则且不犯“三忌”的技巧联660副,这类笔者称其为合格联。上联平收尾,下联仄收尾的65副,本句内平仄失替的32副,这类97副笔者称其为基本合格联。为什么称其为基本合格呢?在上联平收尾,下联仄收尾中,除上下联尾声调颠倒外,没有别的毛病。例如:

三春三月三;

半夏半年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在失替联中,并未失对,对联的核心是对。例如:

生活万分艰难,物价高,报酬薄,辛酸莫诉,无米为炊,弱者最可怜,谁实致君投泽国;

社会一片黑暗,分派系,重私情,势力当先,虽才不用,好人将何往,意欲逼我上梁山。

“生活万分艰难”与“社会一片黑暗”依新声不失对却失替。

上下联之间失对的217副,不规则重字的18副,这类235副笔者称其为病联,因是硬伤,有些联虽然很妙,仍属病联。例如: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木”对“火”仄对仄,“柴”对“烟”平对平,两处失对。

又如: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本联虽然很妙,但多处失对,仍属病联。

四、技巧联的分类探讨。

因《辞典》分类不太系统,笔者故尝试从形、声、义三个方面将《辞典》收录的992副技巧联进行了粗略地(因很多类相互交叉,彼此特征各异,很难取舍)梳理,其各类情况大致如下:以形为主445副。以声为主119副,以义为主划分共428副。这种分类已经相当笼统了,仍然很多交叉重复。笔者便又尝试从典型的修辞技巧和别居一格的创意技巧两个方面分析,把技巧联分为十八类,作为一种探讨:

(一)数序颜色类

1、数序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或类似数字可成系列的词。类似数字可成系列的词包括干支、方位、四季等。例如: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又如:

说南道北吃西瓜,面朝东坐;

想后思前读左传,书向右翻。

又如: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南人北相,中书科甚么东西。

又如:

童子数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又如: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又如:

之乎者也老夫子,暮气何深;

ABCD洋学生,奴性不改。

2、颜色联,就是以颜色词入联,有规则排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栋碧,俨浮玉殿金宫。

(二)比喻借代类

1、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例如:

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做浴盆。

2、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

小孩子暗藏春色;

老大人明察秋毫。

(三)重复重叠类

1、复字复词,即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例如: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又如: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民国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不是东西。

2、叠字叠词,又名“重言”,把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或相同的词组成的词运用于联语中。例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串成联。例如: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四)离合谜语类

1、离合,指将汉字的字形各部拆分开,或者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另外的字(或形),并赋以新的意义。例如: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又如:

洒窗,东点,西三点;

分客,横七,竖

2、谜语,即类似谜语的对联,称谜联。例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照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谜底:油灯;下联谜底:秤。

(五)嵌名串名类

1、嵌名联,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嵌入联内的有关部位,以提高对联的趣味性。例如:

骑青牛过关老子李;

斩白蛇起义高祖刘。

嵌入“李”、“刘”二姓。

又如:

孙行者;

祖冲之。

两人名相对。

又如:

指破纸窗留孔子;

面朝锦镜照颜回。

嵌入“孔子”、“颜回”。

2、串名联,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称串成联。例如:

孔门传道诸贤,曾子、子思、孟子;

周室开基列圣,太王、王季、文王。

又如: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又如: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阀,宛若云母天仙。

18味中药: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寇、百合、旋复、将军(大黄)、国老(甘草)、红娘子,金簪、(金)银花、牡丹、芍药、五倍(子)、(肉)苁蓉、云母、天仙(子)。

(六)谐音双关类

谐音联,就是利用语音相谐一语双关,起到妙趣丛生的效果。例如:

两船并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又如: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七)比拟摹拟类

1、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例如:

鹊噪鸡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燕去雁来,相逢路上话春秋。

又如:

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再如:

兽云吞落日;

弓月弹流星。

2、摹拟,对自然与人生各种现象的摹写,分为摹形和摹声。例如: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又如: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八)拈连字流类

1、拈连,是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例如: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扇画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2、字流,是用连词、副词、文言虚字等帮助流动,使上下两联的意思连贯起来。

未出土时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无心。

(九)夸大缩小类

用夸大或缩小的词语来形容事物所制作的联。例如: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又如:

块垒何浇,直将滇海一杯饮;

片云谁寄?犹向家山千载浮。

(十)隐字歇后类

1、隐字联,就是在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隐“八”,意王八,下联隐“耻”,意无耻。

2、歇后联,是指运用歇后语制作的一种对联形式。例如:

稻草扎秧 —— 父抱子; 竹篮提笋 —— 母怀儿。

(十一)回文回环类

1、回文联,是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即原路返回)。例如: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2、回环联,简单地说就是不原路返回,而是绕一个圈子回到原点。例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可读:

荷花和尚画画上;

汉帖翰林书书临。

又读:

花和尚画画上荷;

帖翰林书书临汉。

又读:

和尚画画上荷花;

翰林书书临汉帖。

(十二)改字仿制类

1、改字,将别人联作改动几字产生新义。例如:

共知心似火;

安见我非牛。

改沧浪亭联而成,原联为: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2、仿制,仿制就是模仿制作。其字数、句式、玄机等必须与被仿原联相同。例如仿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劝戒鸦片联: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年金家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十三)偏旁字形类

1、偏旁,即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的对联。例如:

烟锁池塘柳;

茶烹鑿壁泉。

又如:

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2、同形字,即同一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对联。利用同一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特点,产生奇特的效果。例如前边已举过的豆芽店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3、玻璃字,字型左右对称,应用到玻璃上,视之正反如一。例如:

且坐空堂奏古曲;

闲登小阁阅春山。

(十四)无情离题类

无情对,是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内容则各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例如:

色难;

容易。

又如: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再如: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十五)设问反问类

1、设问,就是将自问自答的句子作成的联。例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2、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例如: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十六)集句集词类

是指集诗词、骈文、成语、俗语等句子拼集成联。例如集成语:

有条有理;

无法无天。

注:本联嘲旧法院。条,指金条;法,指法币。

又如: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

(十七)移逗移字类

1、移逗联,顾名思义,就是移动或移除联中标点,从而产生新义。例如: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移除标点后: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2、移字联,移字联又称增字减字联,将某些字移入联或移出联,从而产生新义。例如: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移入三字后: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又如: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移出一字后: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十八)神智符号类

1、神智联,即按文字形体结构的多种变化来揣度其义,组成联句。如前例如:

死;

生。(倒写)

2、符号联,就是用标点符号组成的对联,如前例:

??????

!!!!!!

在《辞典》所收录的992副技巧联中,按以上分类法分类,数序颜色类177副,比喻借代类171副,重复重叠类138副,离合谜语类88副,嵌名串名类76副,谐音双关类73副,比拟摹拟类67副,拈连字流类49副,夸大缩小类25副,隐字歇后类24副,回文回环类20副,改字仿制类19副,偏旁字形类16副,无情离题类16副,设问反问类15副,集句集词类10副,移逗移字类8副。神智符号类《辞典》中无例联。

五、技巧联应如何正本清源。

《辞典》共收技巧联992副,其中合格联的660副,占66.6%;基本合格联97副,占9.8%;病联235副,占23.6%。可见主流是合格的,病联是支流,但是,《辞典》是官方权威部门编纂的,肯定是择优入选的,技巧联在社会上的乱像仍然不容小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多技巧联出于现场临时发挥,受很多客观条件限制,而且没有时间打磨推敲,不合律的现象是难免的。二是很多技巧联是依托故事广泛流传的,故事往往是口口相传,而且面对的是大众,在大众群体中很多不懂对联,只关注了有趣的一面,在流传中有的以讹传讹,留下了不少病联。三是有些技巧联虽然出自名人之手,名人不见得都懂对联,有的甚至是联盲,这些南郭先生,却自认为对联就是对偶句,或者说以为对联就是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大笔一挥留下笑柄。四是有人认为技巧联不是真正的对联,可以不论联律,在编辑出版联书联刊时根本未顾及,提出“白马非马论”等等。

技巧联应如何正本清源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加大技巧联知识的普及力度,在推进楹联文化进街道、社区、乡镇、村庄、学校以及景区和企业活动中,在各种对联知识授课培训时把技巧联纳入其中,倡导工联,倡导精品。

(二)推广湖南省清理纠正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的病联经验。20055月,省政府办公厅召集有关专家在省建设厅举行专题会议,部署对全省的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的病联情况进行全面整顿。通过修正使楹联真正成了名胜旅游区的点睛之笔,起到亮化“窗口”、建设文明的作用,整顿的内容中必定有技巧联。

(三)推广甘肃经验,规范楹联悬挂管理。2022年,敦煌市“两办” 印发了《关于规范敦煌市楹联悬挂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出全国首个楹联悬挂标准。在悬挂的对联中,必有部分是技巧联,通过这种活动,可以有效地消除病技巧联。

(四)各位联家及楹联爱好者,要以身作则,把消除病联作己任,学习发起创建云南省楹联学会的王兴麒老师,王兴麒老师于199612月,上书省委书记,要求对云南全省风景名胜区楹联予以清理整顿,经批复后,即密切配合省建设厅开展了此项工作,使省内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楹联设施,基本上都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取得了较大成果。景区楹联规范了,其包含的技巧联也就得到规范。

(五)要提高全民的精品文化意识,不要认为技巧联是为了生趣,是为了一笑了之,不需要十分认真,不必过于计较。而是要以慎重的态度,大力推进工联,尽量减少宽联,严格控制病联,做到从源头管起,这是减少技巧联乱象的主要途径。更不可持“白马非马论”的错误观点,把技巧联不当作联看待,把联律抛在一边。

最后,以一联结束本文,联曰:

巧联仍是联,通则应守;

白马岂非马,谬论当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长阳人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