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话剧《牛虻》上海戏剧学院演出

标签:
话剧牛虻谷亦安张铎徐筠 |
2002年1月24-31日话剧《牛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98级毕业生公演于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
根据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同名小说《牛虻》改编
编剧:曹路生;导演:谷亦安
主演:张铎(牛虻),徐筠(琼玛)
(转贴)对于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出生的国人来说,《牛虻》,是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个脸上被马刀砍下一条深深伤疤,头戴毡帽,目光冷峻的男人在国人的心里长久地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那部名著告诉我们,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意大利正遭受着奥地利人的野蛮统治,富有正义感的意大利人纷纷起来反抗,年轻的英国侨民亚瑟也义无返顾地加入斗争。他深爱着琼玛姑娘,可是他看到意大利青年组织的领导人波拉也喜欢她。他更没想到的是,出卖他的是非常喜欢他,而他也非常眷念的神父蒙泰尼里,尤其让他震惊的是,自己还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他无法接受这一切,在一个凄惶的风雨之夜,他留下一纸“绝命书”,孤身一人漂流到南美去了。琼玛和蒙泰尼里以为他死了,都深深陷进痛苦地自责中。十三年后,遭受种种人生苦难的亚瑟归来了,这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富有斗争经验抵抗运动领袖。他化名费利斯·里瓦雷兹。因为他语言犀利,行动果敢,对敌人紧盯不放,象一只嗡嗡叫的牛蝇,被世人称之为牛虻。可是,已经面目全非的他对昔日的恋人琼玛如何开启心灵的闸门?对他的生身父亲但同时又是政敌的蒙泰尼里是进行无情的斗争还是重叙父子之情?这个为意大利的独立和自由英勇献身的英国人,以他超凡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几代中国人,他的高尚情操和为理想不懈斗争的精神点燃了无以记数的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开创了瑰丽的人生。
2009年11月8-9日,上海戏剧学院2006级毕业生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新版话剧《牛虻》
改编:曹路生;导演:谷亦安
《热血之路》
有时历史急需血路,
否则难以前行半步。
每逢这样的历史关头,
总有青年昂起头颅:
喷洒高贵的满腔热血、
凝成历史的进步之途。
意大利的平原山谷,
一只勇敢的牛虻飞舞。
用它透入心底的嗡嗡,
唤醒沉睡的千家万户。
抗奥的风潮席卷全国;
牛虻被捕惨遭杀戮。
他在血光火海之中,
化作精灵继续飞舞!
舞去飞来依旧嗡嗡;
苦难的同胞倍受鼓舞。
那片风光秀丽的大地,
终于实现统一、自主。
这粒永垂不朽的精灵,
飞遍了西方飞向东土。
飞往卓娅的心里嗡嗡,
飞到志新的耳际咕咕。
历史上的无数英雄,
都是牛虻优秀的门徒。
为了博爱平等自由,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直到英勇地临刑就义,
依然大爱涌胸荡腹!
此时都像牛虻那样、
澎湃的心潮狂啸高呼:
“世界啊——!你——!好——!”
深情呼唤明天的乐土。
“人民啊——!我爱你们——!”
为爱献身何惧刀斧!
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悲壮的绝响震撼千古!
小小的精灵还在飞舞;
牛虻的形象常鲜不腐!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