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红楼梦》第一人周汝昌
标签:
周汝昌《红楼梦》红学曹雪芹红学家 |
分类: 实用文本(阅读)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汝昌先生庶几近之。这位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5月31日在家中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周伦苓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当年胡适将他领入红学研究的殿堂,他于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当年曹雪芹著红用了10年时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研红则用了近70年,有两句诗为证:“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周汝昌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15万册的纪录。2004年出版的十卷本、500万字的《石头记会真》,是他和四哥周祜昌字字校订、56年才得以酬愿的心血结晶。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周先生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天下。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
周汝昌不仅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
老人年轻时酷爱曲艺、民族乐器,尤爱京剧,喜听反二簧,还曾粉墨登场,在《春秋配》、《虹霓关》、《三堂会审》中扮演过小生。老人晚年有两大爱好,一是作诗,二是书法。1970年,周汝昌由干校调回北京后,想到曹雪芹的诗连一首也未能流传至今,不禁无限惋惜。忽然想到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就异想天开,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险些闹出大笑话。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大,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涉。”
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老人不喜欢对着录音机口述,而是坚持在纸上笔走龙蛇,然后由女儿打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亲近笔墨纸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文字的个性。
《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如今斯人已逝,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
2012年06月01日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意在说明周汝昌淡泊名利、不慕虚华的品质。这从他的遗愿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B、曹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周汝昌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周汝昌的咏红诗也因此最为世人推重。
C、《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研究出现很多流派,其中以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考证派享誉海内外。周汝昌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
D、周汝昌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但研究成果却呈现井喷之势。其中堪称红学版本研究之最的《石头记会真》就是晚年的研究成果。
E、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年轻时喜爱京剧,扮演过小生。晚年喜好作诗和书法。诗歌造诣很高,书法也自成一体。
⑵根据本文所述,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6分)
⑶周汝昌先生对红学研究的痴迷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⑷《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作者说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有人认为这瓣心香就是周汝昌先生留给后人形诸文字的精神遗产;也有人认为是他治学和为人的精神品质,你怎么认为呢?
-------------------------------------------------------------------------------------------------------------
1、AE。(C错。享誉海内外的是考证派的主力周汝昌。周汝昌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不是第一个人。D错。双耳失聪是1954年,周汝昌还不到四十岁,不是晚年。《石头记会真》虽是在晚年出版,却是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结晶。所以不能说是晚年的作品。B、强加因果)
2、答:①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②《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③《石头记会真》是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④他的研究著述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⑤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天下。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
3、①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②周汝昌先生研红用了近70年。③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④续补曹雪芹的《琵琶行传奇》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⑤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大,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⑥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
4、⑴是周汝昌留给后人形诸文字的精神遗产。周汝昌先生一生研究红学,著作等身。学术作品涉及红学各个领域,是最解其中味的人。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另外他的诗词和诗词理论以及书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⑵是周汝昌治学和为人的精神品质。①对红学的痴迷精神。②为学术研究付出巨大的艰辛。54年双耳失聪,74年两眼近乎失明,但坚持学术研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③作为中华文化学家,在作诗和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但他却很谦虚。
④一生淡泊名利。
周汝昌生平 红楼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 周汝昌先生于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他自幼喜文慕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学程至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是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著作
周汝昌一共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包括《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曹雪芹小传》、《恭王府考》、《献芹集》、《石头记鉴真》、《曹雪芹新传》、《范成大诗选》、《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书法艺术问答》、《永字八法》等。
其中,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为其首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丰富详备的内容以及开创意义在红学史上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其历经五十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2005年,周汝昌出版了20余万言的《我与胡适先生》,书中首次详细介绍了二人围绕《红楼梦》所进行的学术探讨,评说了胡先生与红学的渊源和贡献。
■周汝昌诗文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胡适等学者曾说《红楼梦》不足以与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并列。我一直怀疑他们所说的世界一流文学著作到底是指什么。《红楼梦》到底哪些方面不及它们?他们用这么一句话就把我们自己的《红楼梦》给贬低了,我不服气。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认为《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1953年9月,周汝昌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