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2013-01-12 19:04:07)
标签:

民族

简要

建筑设计

环境

设计理念

分类: 实用文本(阅读)

贝聿铭, 1917426生于广州。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中学读于上海。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半个世纪以来,单是他在美国的50项设计中,就有24项获得大奖。

他能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作品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法国建筑公司Grands Travaux的艾米利比亚斯尼(Emile Biasini)认为,贝聿铭是负责卢浮宫金字塔工作的理想人选,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了解古代文明,而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能够鉴赏现代。记者问贝聿铭,在美国度过了75年后,他还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吗?我从来不忘中国,他立刻回答,我的家族在那里居住了600年。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 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人们称赞: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他多变的是设计,不变的是中国心,虽贝氏受西式教育受美国影响甚巨,但他认为中国是他的根,于是他开始为中国建筑作贡献。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1978年,他就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到远离市区的香山设计香山饭店。他秉承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还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高315米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氏事业的巅峰。

(文章引用自《设计之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贝聿铭主张让光线来做设计,他的作品,在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数个内庭,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

B.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贝聿铭创造的建筑奇迹,当初人们怀疑这个建造会毁掉法国密特朗时代的辉煌古迹卢浮宫,但他成功了,得到了诺贝尔奖和公众赞誉。

C.贝聿铭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西方建筑家,但他从来不忘中国,把中国作为自己的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宏伟建筑。

D.在国内搞建筑设计时,贝聿铭会不辞劳苦地走访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E.贝聿铭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创办人,他为父亲建造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这使他觉得亲切和自豪,这个大厦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建筑设计作品。

12.1C3A2D1A在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数个内庭,文中举的是个例,没错但限制不明;D走访各地指的是香山饭店,突出贡献夸大了;B不是密特朗时代古迹,不是诺贝尔奖;E不是为父亲建造的,末句绝对化了,不确切)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如何理解?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6分)

2在空间布局上,巧妙的把建筑与外部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样一种设计理念。3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3

3)除了香山饭店和香港中银大厦等杰作传世外,文中还记录了贝聿铭不忘祖国的言行和事迹,请简要概括。(6分)

3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了解古代文明 我从来不忘中国,他立刻回答,我的家族在那里居住了600年。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到远离市区的香山设计香山饭店。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氏事业的巅峰。

在此五处概括采分,三处即满分,一处2

4)有人说,贝聿铭等外籍华裔杰出的贡献在国外,而且奉献了一生,祖国仅仅是他服务过的众多商业伙伴中的一个而已;也有人说,贝聿铭心系祖国是真的,他的才智和业绩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你怎么看?(8)

4)两个观点赞同哪个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观点:1.贝聿铭等外籍华裔没有为祖国奉献真心,他们不能跟钱学森等人相提并论,他们在国外服务,把聪明才智都贡献在国外,而且奉献了一生,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回来,在祖国的设计仅仅是他的一个商业行为。2.贝聿铭心系祖国是真的,有他的言行在,他们在国外优越条件下,更能发挥特长,也是为祖国争光,是祖国和民族的骄傲,他的才智和业绩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

1981年,美籍华人贝聿铭从法国总统密特朗手中拿到卢浮宫改建项目,贝聿铭设计了很多方案,最终确定金字塔方案。方案公开后,法国人大为不满,尤其是巴黎人,觉得这种花里胡哨的玩意儿玷污了卢浮宫,卢浮宫博物馆馆长把贝聿铭的规划形容为不可行和充斥着建筑风险,法国文化部部长把贝聿铭的设计比作飞机场或药店,呼吁采用较为朴素的设计。法国报纸开辟专栏,记录这场论争的每一个新动态,把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称之为金字塔战役。许多法国人孤傲地认为,贝聿铭对巴黎那幢古典主义建筑物的改动是对法国文化的颠覆。

    在贝聿铭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金字塔方案是最艰难的考验。设计师米哈伊拉都说:贝先生从来没有灰心丧气和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从来没见过脸上不挂笑容的贝聿铭。建筑师菲利普称赞道:贝聿铭每时每刻都表现得从容不迫,丝毫不为笼罩他的异乎寻常的压力所影响。为了让项目付诸实施,贝聿铭开始游说,拜见法国有影响力的名流,彬彬有礼但毫不妥协,他说:艺术必须面对大众,让大众来参观博物馆是新时代的要求。他的坚定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贝聿铭接受电视节目访谈,儒雅得体地争辩说:巴黎和其他城市一样,应该自由地演变成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卢浮宫本身就是各种建筑错综交杂的综合体,为什么怕在这样的基础上建造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建筑呢?”与此同时,贝聿铭让部下制作金字塔模型,举办展览会。耗时18个月的论战终于结束。经过四年的紧张施工,卢浮宫改建工程竣工,密特朗代表法国政府授予贝聿铭荣誉勋章。金字塔受到法国人的尊重,一位评论家在报纸上撰文,称不管什么时候见到金字塔,它都是美丽的,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与天空相映。” 

     中美建交后,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回国设计香山饭店,并就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意见。贝聿铭担心大量富裕外国人的涌入会让中国抛弃幸存下来的珍贵建筑遗产,追求彻底现代化,他提醒中国不要为建立全球最新的文明牺牲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力求体现中国建筑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等。中国方面派出五十名官员来看凝聚着贝聿铭心血的香山饭店的设计图纸和模型,但这座凝聚着中国历史、弥漫着浪漫主题的亭阁式建筑使官员们大感困惑,他们希望看到一幢冲天而起的金碧辉煌的建筑。香山饭店开幕式那一天,香山晴空万里,宁谧的灰白色饭店像鸟窝一样偎依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如火如茶的红叶中,美不胜收。建成七个月后,美国授予贝聿铭普利茨克奖,这是建筑界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一项大奖,美国方面认为香山饭店表现了建筑在文化上如何延续——不对过去横加批评,而是撷其精华,成就自我。

     如果你到香港旅行,会看到一座闪闪发光的剑状建筑拔地而起,与附近的蓝色海水相互映照,熠熠生辉。那就是贝聿铭应中国银行邀请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总部大楼。设计时,贝聿铭认为建筑有一定的高度后才能产生气势,才能俯瞰香港的其他建筑。这种纯粹依靠垂直高度的表现手法与香山饭店的朴素风格相比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怎样的设计才能使摩天大厦既坚固又优雅呢?他顿悟到,中银大厦要像一根竹子,竹子节节高体现向上的精神,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还暗含中国推行现代化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建筑结构具有柔韧性,不易折断。香港中银大楼建起来后,人们无不为它的宏伟奇特而惊叹,它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远至法国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近到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无论世界各地,贝聿铭的作品总能给它所在的城市带来惊喜。在贝聿铭看来,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对文化和历史的精华进行梳理的过程,无论什么文化观念,只要合理,就在建筑上应用;如果不合理,不管社会上多么流行也要放弃。贝聿铭是完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建筑大师,他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而是凭借自己审视文化的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建筑风格,不断超越自己的设计,给世界留下了大量精荚绝伦的建筑。

    (摘编自廖小东《 贝聿铭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法国人认为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是对法国文化的颠覆,法国文化部部长把贝聿铭的设计比作飞机场或药店,把这场建筑论争称之为金字塔战役

    B.虽然中国的官员不太欣赏凝聚着中国历史、弥漫着浪漫主题的香山饭店,但这所建筑为贝聿铭赢得了建筑界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普利茨克奖。

    C.和香山饭店的朴素风格截然相反,香港中国银行大楼豪华气派、宏伟奇特,这设计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D.贝聿铭在对历史、文化的审视梳理过程中,精于取舍,勇于实践,最终成为完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世界建筑大师。

 E.本文通过记述贝聿铭设计几座代表性建筑的艰难过程,展示了他在建筑方面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建筑家的形象。

2)面对金字塔方案这场最艰难的考验,贝聿铭有着怎样的态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贝聿铭的作品总能给它所在的城市带来惊喜,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4)贝聿铭提醒中国不要为建立全球最新的文明牺牲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答案

1DB(D 3分,B 2分,C 1分,答AE不得分)

2)①从不灰心丧气,不受压力影响,坚定不妥协;②开始游说,拜见有影响力的名流,在电视节目访谈中争辩,制作模型,举办展览会。(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3)①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固定模式;②与周围的景物、建筑融为一体;③秉承时代精神和现代理念,使城市充满生机;④完美融合东西方文化。(任写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传承古老文明,坚守优秀文化。①尊重历史,弘扬古老文明;②不对过去横加批判,不为流行所动。

    观点二:既重视古老文明,又勇于建立世界上最新的文明。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并重;②撷其精华,成就自我,不断超越。(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