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毽子弹跳在空中,那是属于我和儿子的对局。没有多少强身健体的要求,来往的回合不多,快乐却溢满儿子的脸。兴致浓时,儿子一脚扬起,毽子飞到了草坪中,自己竟一个趔趄跌倒在地,没有因疼痛而呼,笑声中来一句自我解嘲——“呵呵,出招太猛还献丑了。”
我笑着随之应了句:“不是吧?是毽子长腿踢到你了吧?”没有走过去扶他,径直奔向了草坪,身后是儿子的又一阵笑声……
草坪上,毽子静静地躺着,红绿紫相映,鲜艳的颜色与浅褐色的土和土上的黄草对比鲜明。在拾起毽子时,我的手碰触到了生着枯草的土,硬硬的,干干的,寂寂的。那是种叫人无法言说的感受,我知道我的手指触及了大地坚强厚重的胸膛,泥土就是她的肌肤。那曾经是饱满的、丰润的肌肤,每一处毛孔都透着清新,都孕育着生机。而今虽然不见了绿草融融,没有了虫儿呢喃,但我知道,泥土没有苍老,没有因为严寒冰冻拒绝践行有生以来的使命,它只是在又一季的辉煌后选择了静默,在静默中完成自我的提升和蜕变。
想及此,我的心倏忽间竟然有了些感动,那是一种和泥土久违了的感觉吗?在我的童年,泥土可谓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院里院外堆城堡玩泥巴是常见的游戏,出门多是土路,熟悉的还有雨天里的泥泞坑洼,再有就是田畦的阡陌纵横和农田里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的情景,儿时的好多好多记忆都与泥土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只是不知从何时起,我忽视了它细腻而真实的存在,渐渐疏远了它。如果说生活境况的改变使我远离了泥土,是一种追求换得的幸福,这种幸福又何尝不是建立在失去的感伤之上呢?
现代化的建设飞速发展,使泥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一望无垠的旷野简直成了我们的想象,或者只能是外出旅游才可见的景象。为生活奔波,为事业奋斗,在名利、权力、职称及人际关系圈中,我们的心变得浮躁和不安,忘记了像大地一样敞开胸怀,忘记了像泥土一样将昨日放开,结果,只能是疲惫或是虚空,于是对宁静和朴拙的向往也更加强烈了。
当又一次触及泥土的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我们失去的或者极力找寻的不正是一种可以充盈内心的真真切切的归属感吗?泥土,祖辈视之为安身立命之所,它见证着生命的成长和勃发的力量,给了人们物质的富庶和精神的安宁,也正是它让我们拥有了这一归属感。泥土的深度和宽度足以包容我们的一切,它呼唤的是希望,成就的是希望,我们的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
思忖中,我慢慢地摩挲着毽子旁边硬结的土地,不觉竟有细细的泥土从指缝间滑出。不知泥土和我,是谁感动了谁,在亲近泥土的那一刻,我的心分明听到了它的私语,感受到了它的呼吸。啊,久违了,泥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