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我的记忆深处(命题指导及学生作文示例)

(2009-05-11 09:29:52)
标签:

昙花

爷爷

铁夹子

院子

记忆

分类: 作文辑录

在我的记忆深处

解析题目:

①情感和我有关。

②是记忆深处的,一定是有价值的,值得一提的。

③为什么会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挖掘出内涵,体现写作的意义,最好有一定的深度。

④意义是留恋那段生活或那个地方,表明内心的爱或感动或歉疚,还是怀念某个人,还是歌咏某种精神,还是批判某种现象……你会有众多的选择。

⑤写作中要照应到标题,尤其是开头和结尾;要多次融标题于文段中,不可弃标题不顾

写作形式和角度

①可以记事,一件事或多件事:

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如童年回忆或奥运或飞天或震灾、赈灾

②可以写一个镜头或场景:

a个人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父亲高挽着裤腿秋风中等候、母亲切菜或做衣的剪影、某人的背影、拔河比赛、公共场合我的发言、街角一景、路上所见一幕)

b人与自然

c自然界中的能给人类以启迪的

③可以写一个物件(小的如一件衣服、一个拨浪鼓、一个纽扣、一张照片、一盏灯,大的如一间房子、一条河、一座桥)

④可以写某种情感

一份感动,一份爱,一种激励,一种情结,一种情绪(如快乐)

 

两个开头

1、在我记忆的银河隧道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小星星,每一颗小星星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回忆。在这一条长长的银河隧道里,唯独有一颗小星星最闪亮,那便是我最深刻的记忆。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记忆是无限的。随着岁月的流失,,记忆也在不断的更新,,但却总有一些记忆会永远在人的生命中…….在我的记忆中曾经让我感动过的人很多很多,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驻,不愿去忘记,也不愿尘封于心灵深处。……

相关文章借鉴:

                           一、在我的记忆深处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秋雨绵绵。望着窗外的雨丝,我的思绪不禁想起前几天在我们小区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正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我听见一阵紧促的警车声在我家楼下停住了。于是,我不耐烦地往窗外一看:不知为什么,楼下聚集着许多居民。我也赶紧跑下楼,想看个明白。原来是因为我家楼下有一只流浪狗,一些居民怕被狗袭击,所以当即就拨打了110。只见从警车里走出几位警察叔叔,手里拿了一个铁夹子,轻手轻脚地向那只正在熟睡中的流浪狗走去,迅速用铁夹子夹住流浪狗的头颈,突然一阵撕心裂肺的狗叫声传进了人们的耳朵。那条狗不停地挣扎着,这时警察更用力了。渐渐地,狗再也无力挣扎了,叫声也越来越轻了。有人曾经阻拦过警察。可是,警察并没有因此而手下留情……流浪狗的叫声悲惨而可怜,不到10分钟,就奄奄一息了。顿时,在场的居民都发出了惋惜声,我鼻子一酸,也留下了眼泪……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条流浪狗,它在小区里蹦蹦跳跳地玩耍着,它“旺旺”的叫声传遍了整个小区。听妈妈说,在梦里我笑了,我想那一定是我在为流浪狗高兴而发出的笑声。
     回忆能让人感到高兴,也能使人感到凄凉。希望在我以后的记忆中能找到一丝欣慰。同时,我也要提醒所有养小狗、小猫的居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宠物给随随便便地丢弃了,免得再让悲剧重演。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妥善处理,不要再用这种残忍的手段对付小动物了。毕竟它们也是一条小生命啊!

 

二、在我的记忆深处

    浓浓淡淡的山花在绿地毯上,
  摇曳着风中的姹紫嫣红。
  放飞了我的思绪,
  温馨着游人的眼睛。
  
  三五一群的牦牛,
  悠闲着脚步,品味着
  高原的深邃,
  探秘着远古变迁的荣枯。
  
  路旁,藏族老汉和游人们,
  细数着雪莲的珍贵,
  躲着一只只
  触摸花魂的手。
  
  山脚下,白云似的帐篷,把缕缕炊
  烟升腾到了蓝天,笑问清风几许高度。
  身着霞彩的少女,领着
  几只羔羊,忙在帐篷左右,
  
  哦,靓丽的高原,你永远
  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三、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所老房子,是我永远也抹不掉的回忆。

那是一所小小的院子,推开南边的木大门,一眼望去是低矮的房屋,抹在外墙的白石灰因年久已斑斑脱落,露出里面的红土砖,房顶灰黑色瓦片层层叠叠,勾画出优美的道道弧线。不到二十平米的一个小院子,其中靠西的一边作了小花园,东北角是一口水井、一个小水池和洗衣台(两边用砖砌成堆,上面盖一个光滑水泥板组成,那时侯没有洗衣机,这里就是母亲洗衣服的场所),由东北角沿着院子东、南有一条排水小沟到西南角排出院子。陈旧而简单。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家里人口很少,父亲常年在外工作,鲜少回家,记忆里面的父亲是高高的个头,回家时喜欢用胡子扎我,一只手就能轻易把我举过头顶。母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工资不高但很忙碌,终日早出晚归。外公是除我以外在家里呆的时间最长的人了,他一般是默默地坐在北墙边的竹椅上裹烟叶,旁边的小木凳上永远是摆放着那只跟随外公多年的茶盅。我是光荣的首批独生子女,因此记忆里没有哥姐的旧衣裤,没有弟妹的哭闹,不用帮家里做家务干农活,甚至连吃东西也不用担心有人来抢,还享有其他同龄人所没有的紧缺疫苗注射权,随之也似乎少了许多欢笑,也不能随意出门玩耍,任何与安全隐患沾边的事情都不允许做。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很早就会识字、数数,在那时的小乡村里,没有玩具和各类兴趣培训班,四、五岁会识字、数数就算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神童”了。那时我这个“神童”也不会为了保住荣誉而强迫时刻读书写字,而是成天蹲在院子里观察那些成片的青苔生生灭灭,或者跑到小花园里嗅嗅花香,或者在雨前观察蚂蚁搬家、追查它们的老洞新家,或者在白石灰墙上留下我的各类“作品”,或者与排水沟里的水比赛奔跑速度,甚至还会数数外公脸上的皱纹、手上的伤疤。
    更多的时候,我搬一把竹椅,静静地坐到院子中央,长时间地抬头仰望四角的天空,我六、七岁时就已读过了鲁迅的《闰土》,对他文章中提到的“高墙外四角的天空”很有同感,我所处的不是“高墙”,但是我的天空也是四角的,这个四角的天空除了朵朵白云外,就是院子周围的竹林不甘寂寞地把竹梢轻轻随风摇摆,给静谧的世界增添了一分灵动。
    童年的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有亲戚来,亲戚家里孩子都比较多,一般都会带来一两个与我年龄相若的孩子,此时我母亲方可同意我随他们出去玩,只有此时我才能走进飘着油菜花香的田野摘野果,爬上青松遍布的小山丘上捉迷藏,趟入弯弯曲曲的浅溪里抓小鱼,甚至还可以有机会跟着胆大的表哥进小山洞寻“野人”。我特别羡慕他们会爬树、会游泳、会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认识那么多野花野草野果野虫子,还有机会夜里打着手电捉泥鳅、蟮鱼。我感到他们的世界广阔而新鲜,小小的我特别希望自己不是“神童”,也不是独生子女,而是象他们一样兄妹众多、智商平平,却能走出院子,畅游田野、上山下水,哪怕浑身是泥、鼻青脸肿呢?
     这就是我的童年,老房子里的童年。

四、在我的记忆深处

    走在繁忙的大街上喧闹的街头使原本炎热的八月更加让人窒息,突然一首欢快的歌曲传来,不禁让我停住了脚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儿时的我是在乡下度过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把我送到了爷爷家,自然爷爷成了我最亲近的人。我脾气很倔,每次看着同龄人有什么新玩具,我总是不甘落后要比他们更好。每次爷爷达成了我的愿望,我总不忘在他那张满是胡渣的脸上亲亲,直到爷爷被逗笑,我才放开他。

    我似乎什么也不明白,常常拉着爷爷长满老茧的手,要他多变些鸡鸭,那么我就可以天天吃了,事情也似乎很神奇,爷爷总能在我说过之后便提着鸡鸭回来了。天真的我对此深信不疑,还直夸爷爷的本事大。

那是一个夏天,我穿着布鞋一天洗三四次脚都奇臭无比,看着同龄人脚上五颜六色的凉鞋,我羡慕得不得了。“爷爷,夏天还穿布鞋,臭死人了,我要换双鞋。”我抱住爷爷撒娇。“好,明天我就给你买回来。”爷爷爱怜地抚着我的头。第二天中午,吃过午饭,爷爷兴冲冲地提着一个黑袋子走进屋,虽然看不清里面的东西,但我心里已偷偷地乐了。

   “唰”打开一看,一双塑料拖鞋印入我的眼帘。“我不要,我要凉鞋,您一点也不疼我,我要爸爸妈妈。”我沙哑着嗓子喊道。看着我流泪,爷爷的心也被揪了起来,匆匆步入房内,递给我一叠钱,“乖,不哭,爷爷疼你,拿上钱相中什么买什么,咱们买最好的。”我攥着爷爷递过的钱出了门。 
  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穿上新鞋出门,正当我欢天喜地的唱着儿歌,突然我猛的瞅见一个老头艰难的推着小车,神情似乎很吃力,走近一看,咦?那不是爷爷吗?汗水湿透的衣服紧贴着他瘦弱的身体。看着看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爷爷”,我一个箭步冲上前抱住他,爷爷惊讶的看着我布满泪水的小脸。微笑着抚摸我的头,说道:“你怎么来了?新鞋子好漂亮哦!”我顿时羞愧难当,迅速脱掉新鞋揣在怀里,打着赤脚帮爷爷推着车向前走去。 
  有人说时间可以淡化一切,但我要说,时间的流逝丝毫也不能减弱我的记忆。爷爷现在虽然已经永远的离我而去了,但是他永远是我记忆深处最深的思念。

 

五、贫穷下的爱情

    远离家乡,使我失去了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习惯,但对家乡的想念,是魂牵梦绕的期盼,是源自人性本能的牵挂,是初生婴孩对母乳的渴望,无论你走出多远,都不会忘记关于童年成长的点点滴滴,都走不出父母村头翘脚期盼的视线。我这个从农门走出的农家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用一种目光来关注这个处于社会最底层,数量最多群体的生存状态,来重新审视上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感情方式。

    父母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当然也都是从那个饥饿和混乱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那一代人大都没有太多的文化,据说父亲曾经读过高小,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吧,后来作过工人,再后来学了木工,而母亲可能也就是小学毕业,刚认识自己的名字而已。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字还写的不错,那也是我刚读初一时父亲在我的成绩单签字的记忆了,后来别人老向父亲说我的字写的好,父亲也就连这份记忆的机会也不肯给我了。而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没见她写过字,看过书,只是把我们学过的课本都仔细地珍藏着,直到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我读小学一年级的书还放在家里大衣柜上面的几个大纸箱里。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一直生活在贫困的窘迫中,贫困使人迷茫,窘迫使人无助。而一贫如洗的家要支撑只有靠那仅剩的一张面子,而面子在豫东这片沉重的土地上表现的就是男人的脸。在我的记忆深处,有幅景象时常会浮现出来,那时的我也许只有五岁左右吧,全村人都是由一个镇上的理发匠每月到村子里来理发的,村分两头,南北各一天,而匠人两天的中午饭就由各家轮流负责。一次,轮到我们家管饭了,父亲特意用家里的黄豆换了一块豆腐,母亲也炒了四个鸡蛋,那是母亲平时不舍得吃攒下的,吃饭时母亲把炒好的白豆腐给我留了几块,记得那天是刚蒸的馒头,我夹起一块豆腐,几乎是就着那诱人的香味一口气吃完了一个馒头,而后是揉着饱了的肚子很豪壮地告诉母亲自己的这一壮举——带着一丝的委屈,至今我已经记不起母亲当时的神态。而我每每想起,心头总会涌起一种酸酸的滋味,涩涩的想哭。而母亲总也有种舍不得花钱的心理,时至今日。

    贫穷之下的面子让人感觉无奈的悲苦和无助的心痛。逢年过节了,有亲戚朋友来,酒菜也就成了面子的代言词。酒是只有来了客人才买的,且是尽着客人喝,客人喝不痛快,就是你主人的轻慢,所以不善饮酒的父亲总是寻一个陪酒的帮手。至于那些平日里舍不得吃的菜,父亲也总是用筷子比划着,“叨叨”地让着,自己却很少夹菜,客人也只是很矜持地吃着。以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点,父亲还有让酒让菜的习惯。

    曾经是哪位哲学家说过,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在父母的生活中,贫穷是衍生不出什么罪恶的,但确实是一切争吵和生活不和谐的根源。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就是在争吵中生活着,也许象他们那样没有多少文化的一代人,沟通起来很是困难,所以就只好通过争吵的方式来沟通和表达情感。长期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我已经习惯并接受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也许它也是这片厚重黄土地的一部分,它是在这种贫穷生活中浸淫多年的情感表达方式,它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无心评价父辈们的生活,只想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和理解他们的生存方式……

 

                               六、生 如 昙 花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是有一朵脆弱的昙花在茫茫夜色中静静开放,她有一双会思想的眼睛,在远离红尘的无边寂寞中,独守一方瘦弱的土地,坐看云起,笑拈落花。她那针状的叶片,把生命的诗意一点点的挑亮,那一生只活一次的微笑,将生命的宁静和秘密拼写成亘古的沉默。

  还记得把她从花卉市场搬回家时的情景,她只是默默的呆在阳台一隅,不哭也不笑,从春天到夏天,岁月无声,人花无语。只有昙花偶尔吐出的翠绿说明她不会轻言放弃。几片新叶慢慢地从旧叶中长出,褪出心情黑暗时曾有的黑斑,花树再度显示出自己的雍容大度,却依旧沉默,依旧寡言,只是那份执着而清晰的自信已跃然枝头。其实,我对她能否开花本来也不存什么奢望,只要她在着,我已心满意足。

  转眼又到了梅雨季节。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我突然发现昙花正含苞待放。

那是一份怎样的狂喜!我仿佛看到一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窈窕淑女,涉过岁月无声的水流,来和我赴一个千年不渝的美丽约会。

    于是我决定等待。等待这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的花开。

    而她居然真的开啦,那白的令人类自惭形秽的花朵,悄然绽放,是那样的令人震撼,那样的令人惊惶,在你不经意间,便进入生命的最灿烂点,在你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端详时,她已凋谢,又坠入生命的最低谷,不留一点余地,没有一丝迟疑,如同爱,如同死。

    如同一张素面朝天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沧海变桑田,那洁白的昙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无力触及的地方,也依旧光洁如斯,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昙花,总是选择在夜间开放。所以,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的心,才能听得见夜晚的呼吸,以及花开的声音。才能看得见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和浣衣女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他们手捧形而上的昙花,站成了三千年文明最亮丽的风景。

    特别是在花的王国里,“一任群芳妒”,需要怎样的勇气,需要怎样的果敢!花开花落,清香犹存,弥漫在赏花人的一生一世,如同在向全世界宣告:在今晚,天地间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如同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她的性格却又是如此刚烈。她超尘脱俗,不仅刻意躲避人世间的喧哗与骚动,甚至刻意躲避内心深处那一寸寸疯长的欲望。她把孤独当成生命最忠实的伴侣。

于是,我真想撑一只长篙,向记忆中的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索昙花之源。我仿佛听到那响彻在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街头巷尾凄美的故事。我终于看到,那一生只开一次的昙花那么轻易地就拨动了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乌江之畔,在项羽一声又一声冗长的叹息中,虞姬挥舞长剑,裙袂飘飘,随后轰然倒下。那花样年华塌陷的地方,白雾茫茫,那是她命定的昙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昆明湖边,王国维一把鼻涕一把泪水,生命的大悲苦在心中盘旋屈曲,使这位学者投身湖底,激起的圈圈涟漪是昙花悲鸣的泪滴,在夜色潮湿的心中汩汩流淌;

    山海关下,在火车撞击铁轨那悲凉的旋律中,海子挥手作别人类头顶上空的云彩和所有时间的重量,踏上了去往天堂的道路,他面对大海时悄然开放的昙花,依旧在萧瑟的夏日中逆风飞扬......

    谁的生命又不是一朵昙花!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洁白芬芳,转瞬枯谢,零落成泥,直如幻,更如梦,不知道是花在开在落,还是人在梦在醒,唯有梦醒花萎,方悉前尘过往。

    于是,在无边夜雨和纯白昙花编织而成的透明的忧伤中,我读懂了贯穿天地间的悲凉,孤独,率真和苦涩。岁月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疼痛,如同仍在滴着血的利刃,我们的先人,还有你我,把它揉成碎末,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在满含热泪的脸上写上笑容,轻轻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人是脆弱的,就像一朵昙花,但人又是坚强的,从脆弱中绽放些许灿烂,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没有意识到的灿烂的光芒,照亮我们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是呵,人只不过是一朵昙花,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朵会思想的昙花,而正因为有了思想,人才能成其为人。

    这朵会思想的昙花,就是你,就是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