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已是农历七月下旬,过了处暑节气。暑尽秋来,风朗气清,俗话说“七八月看巧云”,到了看巧云的时候了。七月的云彩,纤巧轻盈,奇巧多变,趣味盎然,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一道特定的美景。泰山的纤云弄巧,也正是在这个季节里,才显得更加独特与充满诱惑。趁着秋高气爽,让我们一起走进泰山,看巧云会奉献出一道怎样浪漫奇巧的视觉盛宴!
车停人齐,沿村间小道静悄悄地启程,沐浴着第一道曙光,向山里轻轻飘去。明显地感觉到山里有点凉,是初秋特有的那种凉意;太阳的威力也明显减弱,温和了许多;青草已有泛黄的迹象;核桃、栗子落得满地都是;槲树林里生长着叫不上名字的各种蘑菇,秋天真的来了。
罗圈梁子的小路宽阔平坦无起伏,走起来轻松惬意。到冲沟驻足稍憩,回望山下,盘绕在山峰之间的云雾,似轻烟笼罩,远处景物朦胧迷离,亦真亦幻,宛若仙境。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仙境里行走过来的啊,当了一回神仙,竟没有体会到腾云驾雾的感觉。这大概就是“不识泰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西南秧峪我是第一次走,整条沟异常湿润,纯原生态的植被繁茂,藤萝遍布;草叶葳蕤,浓荫蔽日,两侧的视野都给茂密的树木杂草遮住了,透着寂静和苍凉。隐隐约约的小路藏匿于茂密的杂草丛间,边谨慎扒拉着在沟底上行,边仔细找寻秋天的影子。众里寻它千百度,左顾右盼,蓦然回首,不见它在枝头等候。不过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一丝也不会影响驴行的心情。
很快上到南顶,天上的云雾慢慢变淡,渐渐退去,天也亮了起来。一抹蓝色从云缝中透出来,不断地扩展,连成一片。聚在头顶的厚云,风儿一吹,缓缓向四周散开,化作朵朵白云,如薄纱丝绸般漂浮在天空中,形态各异,或分或聚,变幻不定,巧云出现了。
我已无暇顾及山脊防火道上那微微发黄的大草原,今天的巧云是不可多见的亮丽风景。这条路我走过N多次,被盘包浆的那种多,但每次都会遇见不同的美景,每次走都像是第一次来,常常荷尔蒙爆棚,一副好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次也没绷住,欢欣雀跃地不断呼唤后面的小伙伴:快来,快来,看巧云,看巧云。我总觉得自己看到的是最美的,总想毫无保留地与小伙伴们分享。其实我知道他们远远落在后面,就是被天上的巧云羁绊住了脚步。
站在花园西顶,看着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那变幻无穷的巧云,禁不住有些失神。天瓦蓝瓦蓝的,蓝得清澈、深邃、坦荡;云洁白洁白的,白得纯净、超然、闪亮。白云悠然地在清澈碧蓝的苍穹里舒卷,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吞吐变幻着各种各样奇巧的云图,让每一刻的天空都各不相同。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赏心悦目,妙不可言。浓的淡的,大的小的,一团团,一簇簇,你挤我挨,你推我拽,疏散自如,潇洒飘逸。时而散成一朵一朵在天空中飘来荡去,时而相挤压叠加连成一片一片,幻化出浪漫奇巧的万般光彩。你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天工巧绘,为我们创造出神奇的自然景观,醉了天醉了我。“纤云弄巧”这四个字油然出现在脑海,古人真是慧眼独具,妙手偶得!
仰望天空,凝目观云,我在想:为什么一团团平凡的云朵会幻化出这么多奇特精巧的形态?是不是老天给它施了魔法,不然它怎么会像孙悟空一样,会有七十二变呢?或许这就是巧云之巧,令人着迷的就在于它魔术师般的幻影性。“巧”字既说出了云的形态精巧,又是对大自然的造化绝伦的赞颂。
小伙伴们仰着脸看巧云的神情很专注,我看不清大家的眼眸,但我能感觉到此刻大家的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幽静的湖水。天上的云变换着,在澄蓝的底色上渐行渐远。我的思绪,也一丝丝、一缕缕,变成无数朵云彩在微风中飘向远方。看巧云,山客先生一定会吟诵很多佳句,而我只想静静地发呆,放空身心,什么都不想,偶尔随手拍几张照片。心态非常祥和安宁,心境无比明澈豁然。
寻一处幽静树荫,摆上各自喜欢吃的特色肉菜,各种肉肉吃起来!我本就一吃货,爬山不行,吃饭这块拿捏得还行。即便是又长胖,我也能美其名曰“我长得不是肉,贴秋膘呢”,你说愁人不。斟满一杯冰啤,对着一山静谧、遍地草香,推杯问盏。一杯酒,感恩同行,认识你们真好!一杯酒,致敬驴行中的美好时光。一杯酒,敬未来,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微醺半酣,忘了时光。
等我们收拾妥当,继续下午的行程时,原本放晴的天空,此刻开始出现了巧云翻滚的天象。一团团堆积在天空中的浓云,就像是天上的御马监放空了千万匹天马,自东朝西在头顶上奔涌而来,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肆意奔腾。你跑我追,变幻莫测,把湛蓝的天空渲染得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真的是神马都是浮云!再骏的马,也都是这天空虚幻的巧云。
到了摩天岭西边的那片大草原,上次错过打滚儿的争相补课。再看那天空的巧云,云片布满天空,时而像凝重的山峰,时而像楼台高耸,时而聚成长龙,横亘天空;转眼变成猛虎下山,有的如旌旗猎猎,如天军在排兵布阵;有的像花草树木,有的像牛马猪羊,有的像鳞羽片片,有的像棉花朵朵……它们各具形态,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你尽可以想,尽可以猜。它们有的静止不动,有的飞速变幻,一会儿是流云翻滚,一会儿又是黑云压城。我们忍不住加快脚步,祈祷老天不要让我们淋在山上。
梯子崖的陡坡让人崩溃到失语。顺山脊向左(事后回想以前两次走的路,感觉应该往右下沟更好走)行,越往下走,沟里的植被越茂密,荆棘棵子、拉拉秧、连翘枝还有叫不上名字的灌木横亘挡道,脚下杂草环生,松动的土层,厚厚的青苔,寸步难行。我所有的登山技巧都仿若失灵,小状况频出,请允许我上一边先哭一会去。还是飞扬姐户外经验老到,她准确判断出这段未知地形路况,她说下到沟底就是台阶路,路就在她心中。以飞扬为首的小伙伴们,利用各种工具,轮番找路开路,生生在这绝壁间,开辟出一条勉强能往下钻的空隙,算不上惊险,但很剌激。能走就是“路”,既然选择了出行,就不能畏惧路途坎坷。
镇静稳神,我就吊着早晨刚进山时的那口仙气儿,继续打起精神,握紧手中的登山杖,像一只蜗牛般跟着队伍缓缓挪动。完全无暇顾及天空的巧云如何变幻了。经过一番肉搏战,终于爬上了第一个驴脖子岭垭口,小伙伴们在兴奋与尖叫中席地而坐,举杯欢呼,有人还碎碎念“不服、不服、不服”。我心里话:大哥,不服可以再去走一趟,加深一下刚才的记忆。哈哈哈。我怕任何赞美都词不达意,唯向所有开路的兄弟姐妹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你们披荆斩棘替我开路先行。也谢谢飞扬姐教会了我在驴行路上变得坚强,永不言弃。
休整片刻,每个人都重新蓄满了能量,接下来的路程就可以撒丫子跑了:穿越第二个驴脖子岭,横切小青岗峪、返倒山,顺利出景区,结束驴行。开心的是双驴脖子岭的一块路标、两块地标都找到了,还意外收获梯子崖路标一块。
一程同行,一程陪伴,总有真诚值得珍惜,总有温暖值得铭记,亦总有值得细数的小确幸触及心灵,在驴行路上里摇曳生香。
返济途中,天上的云很厚很黑,把天挤得满满的,不漏一丝缝隙,阴沉沉的。巧云躲起来了,预报中的大雨要来了。感恩老奶奶保佑,进了家门10分钟,大雨就如约而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