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坛峪在中井庄南边,是延绵在半边山和狸猫山之间的一条沟,上井庄迁出之前的所在地。由于位置比较偏僻,地势险峻,穿越难度大,很多济南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养在深闺”的自然景观。不知是哪位前辈率先成功攀爬了南坛峪崖壁上的几个山洞,最近这里成了济南驴友们纷沓而至的探秘圣地。
喜闻快乐联盟群组织去南坛峪探洞爬崖,很想去,对于我这吨位的又恐高,想顺利进出洞,相当有难度,极富挑战性。我不想拖队伍后腿,成为驴行的坠脚石。美女群主电话告知我:擅长攀爬又热心助人的快乐大哥也去,快乐大哥也留言说如果我去了出不来,他用手抠也抠出个洞口让我出来。尽管是玩笑话,我还是很感动,感动不如行动,跟上跟上。大不了我不钻洞,给大家看包拍照也不错。
一行6人八点半自龙洞地铁站终点向西,穿过鑫源山庄,沿半边山(因修地铁和二环南路东延线,山崖被挖断,只留下了山的半边)往上走,一段陡坡爬升之后,过了垭口,到达山腰的“佛”字崖。向右侧的南坛峪望去,整个南坛峪,危壁矗立,陡峭如削;峡谷幽深,蜿蜒绵长;藤蔓交葛,怪石嶙峋。再仔细看,南侧崖壁上分布着好几个极不显眼的山洞,远远听见山洞附近有说话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秘的山洞了。右拐下沟,隐约有路迹,并不明显,好在群主宁静和金子哥来过一次,蜿蜒曲折,顺山势贴着崖壁,边走边扒拉藤蔓,不多时就到了南坛峪崖壁上的山洞下面,群主说这就是aaa老师笔下的佛母洞了。洞口偶遇了刚才听见说话的似水流年、彬彬有李、北风三人和小狗狗,随结伴同行。
山不在高,有洞则灵。小伙伴们像是到了外星球,好奇兴奋,开始钻洞探秘。这个洞口大约70公分见方,人入其中,不能直立,只能半蹲躬立;洞内左侧崖壁上离地40公分处有一个更小的洞口。洞口最宽处大约40公分,高不过60公分,大致呈葫芦状,宁静在前面给我演示:先进头部和身子,旋转上身正对洞口,双手撑着洞口两侧的崖壁,一用力噌就进去了。我如法炮制,头和上身进去后旋转胯部正面坐在洞口,尝试了几次,臂力不行啊。无奈求助洞内的拎壶冲大哥。我双腿并拢伸直,他双手拽着我的两个胳膊,摇呀摇,晃呀晃,终于像拔萝卜一样从洞口把我拔进来了,当然我非常感谢被拔进来。脑子里油然想起那首儿歌:“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拔不动,快来快来拔萝卜。”进入洞内,穹顶宽敞,我们3人在里面拍照,忽见快乐大哥从另一个洞口探进来头来,他这是悬趴于崖壁上了。我惊喜地发现这儿是个“坐井观天”的好地方:山洞四面崖壁,刚好从这个长方形的洞口,能看到上方的蓝天。我忍不住趴到洞口,尽可能身体外探,给小伙伴们挥手致意。感谢洞外的小伙伴定格了这难忘的一瞬。出洞相对容易了,还别说,经过刚才那一拔,感觉我腿被拉长了,拉直了,人也不那么前凸后翘了。拎壶冲大哥架着我胳膊,我坐到洞口,一推就很顺溜地从洞里出来了。
沿崖壁小心翼翼继续往前走,以防被地面上突起的树根绊倒,因为狭窄的山崖悬路外侧便是落差数米的山崖。险要处快乐大哥和金子大哥一一帮扶,保护大家顺利通过,来到了第二个山洞。这个洞共有三层,洞中有洞。洞的出口极其狭窄,很有挑战性,没有合适的体型,没有乾坤大挪移的本事,很难从洞里出来,所以被驴友称为乾坤洞。把背包放在出口,带上头灯,顺崖壁间缓坡向下到洞的入口。
洞深十几米,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纳数十人。洞内漆黑一片,必须借助头灯的亮光才能在里面走,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继而向里,洞身时宽时窄,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的高度时高时低,有时必须弯下腰低头通过。洞内崖壁上更有钟乳倒挂,石花丛生等绮丽景象。走到尽头,洞的右上方又有一个洞,借助快乐大哥的膝盖,被流年大哥又一次像拔萝卜似的提拔到第二层。第二层的洞里还有好几个小山洞,宽窄高矮不一的洞壁上钟乳石和石花更多样,但有蝙蝠,谨慎躲避着。环视四周,看到左侧前面透出一丝亮光,这就是第二层的洞口了。严格说这只是岩石叠加的一个缝隙,中间缝隙稍宽,须五体投地,在厚厚的泥土中匍匐爬行,总算上到第三层出口。这洞口两侧峭壁如斧劈,狭长的一条缝,很考验技巧和体型。仰望,仅看蓝天一线。在金子哥的指导和帮助下,八驴出洞,各显神通。你想到想不到的,反正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经过好一番鏖战,全部完美出洞。感觉回到了原始部落,一个个和泥猴似的。大概也只有这些真驴性的驴友才能硬闯蹚出路到这来,不由你不佩服第一个探路的先行者。身材苗条的群主宁大侠,出来又钻进去,进去再出来,耍得游刃有余,你说气人不?
又钻了一个象鼻子洞,接下来的路,沿崖壁底部,随山势蜿蜒起伏,上上下下,绕来绕去,时有断崖,小心翼翼。系上安全带,拴上绳子,爬上一个小悬崖,上到狸猫山常规路上,到达南坛峪的山坡时,已是饥肠辘辘。觅得一驴友们曾就餐的地方,石头摞起来的10个天然凳子围了一圈,中间一巨大石桌,开饭喽。珍馐美味,吃饱喝足,过葫芦泉,一线天,去往独秀峰。
独秀峰一峰独秀,石壁上布满宋元以来拜谒龙神、游览胜迹的大字摩刻10余种。其中有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之子、齐州知州范纯仁元丰四年
1081年)的题刻。这些摩刻有的字高三尺,气势雄浑,神韵潇洒,堪为奇观。我停在独秀峰垭口的半山腰,看着风化严重已有明显裂缝的岩壁,又一次止步退却了。虽然独秀峰之巅的小报恩塔我没上去过,虽然我是一个无龄感的人,但我对爬崖已没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和疯狂,我只能羡慕,等着看大家的美片吧。或许我原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驴友。
本计划继续走崖壁捷径去触摸“锦屏春晓”、“白云无尽”,登上报恩塔,群主下午上班,3点半必须结束驴行,看时间来不及了,随原路返回。小伙伴们随群主先行一步,我们四人沿藏龙涧北沟上到山脊,顺道又去了吕祖洞,竟然和小伙伴们又相遇了。快乐9+1的驴程完美结束。
试着沉下心,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风景一直都在,家门口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看点。看看近在咫尺的渺渺小景,也是融入大自然的另一种美妙。大景养性,小景也怡情。(感谢美女群主宁静设计的精彩线路,感谢金子大哥、快乐大哥、拎壶冲大哥、流年大哥一路照顾,感谢同行小伙伴们拍摄的美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