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外村启程,天气炙烤闷热,无风也无晴,标准的清蒸模式。西溪山到帽檐山一溜山脊拔高,黄溪河大坝上那段坡很陡很难熬,有的驴友戏称叫熬人坡,对我来说是毅力和耐力的挑战,也是肉体和精神的自虐。尽管木有太阳,依然酷热难敌,一步一身汗,三步汗如雨。好在走的常规老线路,此线路大都在树荫里,登山的小路又很正点,把握好节奏,边走边歇边补充,遛遛达达,一路享受着免费汗蒸,不觉间就顺利到顶了。1545打卡合影后过东天门绕观日台回到正路上,就餐午休。
起身时已经3点了,抬头看天,浓浓的散着阴沉气息的灰暗,山坳里,树林间,逐渐氤氲了。看样子大雨不久真的要来了,前面还有两段陡坡要下,不由加快脚步,半个小时就过了裤裆口,稍微逗留,继续下老云寨右侧那段大陡坡,天上的乌云越来越厚,似乎是用一块灰色的幕布把天地遮了起来,开始打雷了。紧赶慢赶4点10分到了斩云剑的景区台阶路,总算松了一口气,剩下的路就是下再大雨也不怕了。索道和中巴车都停了,一行人先纵后横一字排开,在并不算宽阔的公路上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仰天喊上一句驴词“有本事,来逮我啊”,活脱脱就是说啥也不服的气势。快到马蹄峪出口了,闪电越闪越亮,雷声越打越响,黑云遮天,风追着雨,雨携着风,相约着天上的乌云,十分融洽,开启水煮模式,一起奏响了这雨的交响曲。
穿好雨衣,把背包罩上防雨罩,我不禁莞尔,这是一场多么“知时节”的好雨啊。倾听着雨滴与万物接触的声音,忍不住敞开双臂,欣喜若狂地拥抱这久盼的大雨。轰隆隆,哗啦啦,雨水如盆泼,倾泻在路面上,溅起的水花跳跃着,翻滚着,调皮着,一圈一圈晕散开来,美得让人目不转睛。随风舞动的雨水,斜穿发丝,肆意地拍打我的双颊,凉凉的,张开嘴一舔,甜甜的,惬意得很。此时大雨的交响曲旋律越来越急了,顷刻间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眼前只剩一道从天际垂挂下来的雨幕,雨幕中的景物一片迷蒙,时现时隐。大风吹来,幕布剧烈晃动,却无法撩开那层雨幕把泰山看个真切。地上的水愈来愈多,很快就汇成一条条弯弯曲曲、波光粼粼的小河,跳动着欢快的音符流向远方。是谁画出这天地喜雨,又画下我和你,让我们的驴行如此绚丽多姿。雨中的我,如孩童般欢快地在雨中奔跑,踩响脚下“pia
pia”的节奏。伸手接几把雨水,从头上撒下去,由它随意横流。并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顽皮的欢笑,这也许就是童真童趣的真实流露吧!红色的登山包在雨中格外耀眼,仿佛一团跳动的焰火,管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自闲庭信步。我陶醉在雨中,不为雨中疾行的潇洒,也不为雨中漫步的情调,就是喜欢这种大雨中嬉水撒欢儿的感觉,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
一个小时后,天气翻转,雨停了,天晴了。老天又为我们奉献了一场饕鬄视觉大宴:流云如瀑,落日熔金,彩虹当头,“谁持彩笔染长空,几处深蓝几处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