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派传人之一刘淑琴

(2009-05-23 09:26:31)
标签:

评剧

新凤霞

刘淑琴

娱乐

分类: 艺海拾贝
熟悉评剧新派的朋友都一定熟悉刘淑琴这个名字,她演唱的《御河桥》,听起来非常有新派风韵,甚至几乎达到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派创始人新凤霞乱真的程度.
刘淑琴嗓音甜润甜亮,高,中,低音俱全,行腔玲珑婉转,优美动听,使人感到亲切抒情,清新细腻,韵味隽永,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刘淑琴之所以颇有新派风韵,是经过新凤霞的点教.那是一九六二年九月组织上为进一步培养刘淑琴,将她送到中国评剧院学习.刘淑琴被这里名流云集,群芳斗艳的舞台艺术所吸引,更为新凤霞的演唱而着迷.年轻的刘淑琴选准风格,专一钻研.自此她拜新凤霞为师,学唱新派.她首先向新老师学了《花为媒》中张五可繁重的唱,做,念.新凤霞无私的传授使她们建立了浓厚的师徒感情.
在名师的指导下,使刘淑琴的演唱技巧从发声,吐字,归韵,行腔到传情,气功,板式以及表演,身段,念白诸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刘淑琴艺术道路上是一次飞跃.刘淑琴先后主演了《刘巧儿》、《祥林嫂》、《琼花》、《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状元与乞丐》等一大批剧目.
刘淑琴的演唱音质纯正,技巧娴熟.她演唱新派的疙瘩腔,使用鼻音共鸣,舌尖音和优美圆润的行腔等技巧.都抓住了新派的唱腔主要艺术特点,耐人寻味.
刘淑琴生于一九四六年,黑龙江省依兰县人,一九五八年,十二岁的刘淑琴考入了黑龙江戏曲学校,专攻青衣,花旦.授教于评剧创始人张凤楼(老葡萄红),倪俊声等人的门下,她耳濡目染了老师的演唱示范和教诲,使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悟出一个道理:成绩是靠勤奋苦练而来.她下决心进行艰苦的训练,她中午不休息,起早贪晚地练功喊嗓,校领导见她勤奋好学,为进一步深造,把她送到了哈尔滨市评剧团向喜彩苓,刘小楼学习,两位名家向他传授了了他们的杰作《白蛇传》.演出后,受到同行和观众的称赞.接着刘淑琴主演了《杜十娘》、《女驸马》等戏,以花旦,正旦应工.
一九六四年,刘淑琴被分配到黑龙江省评剧团,曾主演《龙江颂》、《红灯记》.一九七七年刘淑琴被调到石家庄市评剧团任青年主演,又主演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新派剧目,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刘巧儿》、《祥林嫂》、《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河北电视台录了像,有的唱段被中国唱片总社灌制了唱片.刘淑琴和琴师崔东坡结婚后,在新派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在《谁是新娘》中刘淑琴扮演孪生姐妹玉美,玉英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她们又大胆地给这两个角色分别设计了新派和花派两个风格不同的唱腔,演出受到了观众的认可.
刘淑琴平日勤奋学习,博彩众家之长,她很注意加强文学艺术修养,平时喜欢读古诗书籍,以便了解历史,掌握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她练习书法,在表演中加以运用,在<<御河桥>>的花园题诗一场中就用了草体悬肘疾书(外场在花墙上真写)获得满堂喝彩.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演唱上她涉猎极广,曲艺里王毓宝的天津时调,马增芬的西河大鼓,兄弟剧种越剧,黄梅戏等,她不仅是爱好,而是都能学会几段.从中受到启发,除了学习新派外,在评剧唱腔里她还选取各名家代表性的唱段,一一学会.掌握其唱法,研究其特色.学是为了用刘淑琴老师曾说:如今我在唱腔设计上能有所革新和创造,正是吸取了群芳之精华.化为己有,成我之面目.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