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2017-11-27 14:43:12)本节课主要是探索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的标题为“长方形的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周长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科书中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书上呈现的多种方法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先复习什么是周长,然后用蚂蚁比赛的情境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交流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再优化算法,用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一个问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不理解靠墙围的意思,因此我在前一个练习中设计了一题围正方形围栏的练习,还让学生上来给大家演示什么是靠墙围,在出示直观的图片,先让学生理解靠墙围的意思从而降低难度。
这次课我总共磨了4次课,修改了4次。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刚开始我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乌龟和兔子分别沿两个图形跑一圈,但是由于两种动物不一样,速度不同,数据不好设计,还要把图形按比例缩小到练习卡上,学生没学过按比例缩小,因此,难度比较大。所以第二次我把情境去掉,直接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指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复习周长的含义为下面求周长做铺垫,然后再让学生猜测两个图形的周长谁长,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后来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才刚从低年级升上来,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最后在复习完周长的含义后,又加入两只蚂蚁分别沿两个图形爬一圈比赛的情境。因为同是蚂蚁,而且蚂蚁又比较小就不用考虑太多的外在因素。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个环节中,刚开始我只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汇报讲自己的想法,但是这样学生没有结合图形说,其他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的,而且分析得也不够透彻。第二次,我就让学生拿自己的练习卡到投影仪下边指边说,但是这次我没有结合课件演示说明,因此不够直观分析得也还不够透彻。后来,在让学生汇报完自己的想法后我又加上课件演示,但是考虑到投影仪和电脑屏幕要一直切换,时间来不及,所以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然后再上台对着屏幕的图形向大家说明自己测量了几条边,为什么这样计算。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试上的过程中我都在想怎么完善分析才能更透彻,才能让学生更清楚。但是到最后,我还是没处理好这个环节,几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比较,共同点,不同点分析得还不够,还可以再加深横向和纵向对比。而且,我还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发挥巡视的作用,没有从中了解学生的想法。
在探索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我本来设计了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练习巩固,3个图形先测量在计算。这个练习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解决了。所以后来我换了2题生活题,一题求篮球场的周长,另一题是一块边长12米的正方形菜地,四周都要围上围栏,需要多长的围栏?也为下一题做铺垫。
淘气靠墙围蔬菜园这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刚开始,出示完题目,我就让学生找信息,然后动手画示意图,结果学生都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画。第二次,我就先让学生先读题目,然后想一想读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先让学生理解靠墙围的意思,再让学生上台演示怎样是靠墙围,然后再让学生画图。练习卡上我放了那堵墙,以为这样会比较直观学生更懂得怎么画,可是我发现,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画。后来有老师提意见画图不能那样画,还是得像书本那样用一条线表示墙。所以,经过几次试上,最后我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通过找3跟棍子当围栏,黑板当墙让学生上台演示靠墙围,还出示了一张靠墙围的直观图让学生充分理解靠墙围,然后画一条10厘米的线表示墙让学生画示意图,再计算,最后优化,选择哪种更节约材料。
这次活动,感谢指导老师和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意见。特别是指导老师,每一次试上都来听,然后指出不足的地方,细到每一句话,利用课后的时间一起探讨,想出改进的方法,给了我很多意见和帮助。因此,这次活动收获很多,虽然磨了4次课,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一点一滴都是平时的课堂中,活动中,反思收获积累来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备好每一节课,做好反思,慢慢的改进自己教学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