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锣鼓经:打击乐简谱”(二)

(2018-11-17 11:51:01)
标签:

京剧

文化

娱乐

分类: 伴奏.演唱.板式.锣鼓技巧论坛

标签: 京剧文化分类: 伴奏.演唱.板式.锣鼓技巧论坛

单皮鼓:读“大”或“登”,右手单楗重击)(读“八”,左手单楗重击)

  (读“多”,单楗轻击)(读“崩”或“八”,双楗重击)

  (读“多罗”,单楗小滚奏,俗称“攒儿”)

(读“嘟儿……”,双楗连续滚奏,俗称“丝鞭”或“撕边”)

  檀板:(读“扎”,板重击)(读“衣”,板重击或轻击)(读“本儿……”,板连续轻击)

  大锣:(读“匡”,大锣独奏重击) (读“空”,大锣独奏轻击) (读“仓”,大锣与铙钹齐奏重击)  (读“顷”,大锣与铙钹齐奏轻击)(锣贴腹部,打锣光,读“宫”或锣贴腹部,打锣边“嘎”,大锣闷击)

 小锣:(读“台”,小锣独奏重击) (读“令”,小锣独奏轻击)(读“匝”,小锣闷击)

  铙钹:(读“七”,铙钹独奏)(读“才”,铙钹与小锣齐奏)(读“扑”,铙钹闷击)

  堂鼓:(读“冬”,堂鼓一击)(读“不隆”,堂鼓双锤小滚奏)(读“冬……”,堂鼓双锤滚奏)

 常用锣鼓经   冲头以大锣、小锣和铙钹交叉合奏,音量一强一弱,配合上场、下场与一般的动作,以及在念白中加强语气用。例如:《空城计》中探子的三报,即用冲头上场;《连环套》中窦尔敦念:“……他就暗发”后,也用冲头来配合动作和加强语气。

但   长尖以大锣、小锣和铙钹相间击奏。形式、用法与冲头大致相同,只是适。例如:《群英会》中周瑜唤众将进帐时,众将上场即用长尖;又如起霸时上场亮相后,在往台口走的时候就用这个点子,不过比一般的速度较慢一些。

  念法:|大台|仓七七七|才台|仓才|仓才:||:仓才 |仓才:|仓 才|仓|

  Ct,   长丝头以大锣和铙钹相间击奏,用途及作用略同于冲头,大都用在,以此代替冲头。例如:《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罢“算就汉室三分鼎,险些一旦化灰尘”两句摇板之后探子上场时,即用长丝头。念法: 大衣 台|仓台才台|仓台 才|仓才|仓 才||:仓才|仓才:||仓 |才|仓|

  4.    打法说明:反复小节中的“”音在实际演奏时,是不打的,这是为了好念,帮在谱中附加记出。

  6.   慢长锤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时,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或是配合比较缓慢的上场、更衣等动作。例如:《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用双楗领奏);《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文昭关》中伍子胥和皇甫讷互换衣服时,都用慢长锤。

  念法一:O 台||:匡七 台 七:||匡七 台七 台|仓 令才 乙台 仓|大扑 台 仓|

  如作为原板或二六入头时可按照拍演奏(一板一眼)。

  念法二:大大大大|衣衣台||:匡 七 台七:||匡 七 台七 台|仓 令才 乙台 仓|大扑 台 仓||

  这一种多用在唱与唱之间。例如《草桥关》中姚期唱完“太和殿上”后,即接打此种起法的慢长锤来配合动作,然后再接唱原板。

  念法三:台||:匡 七 台 七:||匡七 台七 台|仓 令才 衣台 仓 大大|大大 大大 衣 仓O

  多罗O:用在唱二六以前有动作或念白的时候。例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西皮散板“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后打此锣鼓,配合他跪拜动作(必要时大锣仍加掩音)和才住后的鼓点子(数不定)配合哭泣表情,“多罗”是二六板入头。

  念法四:O 台||:匡七 台 七:||匡七 台七 台|仓 O||

  快长锤快长锤是由长锤和凤点头结合而成,演奏时速度较快。多用于快板、流水、摇板的入头,同时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或走圆场的动作。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攻打开荡山上场唱快板时;《打鱼杀家》中李俊、倪荣上场开唱前,都用快长锤。但。

  念法一:O 台||:匡 七 台七:||匡大 衣|空 才|仓 令才 衣台|仓 |

  念法二.:大大|衣衣||:匡 七 台七:||匡大 衣|空 才|仓 令才 衣台|仓 |

  此种快长锤也可以双楗领奏,双收开始在“大这种又名快长锤双收头,也作为过门的入头。用在排场较大、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如《黄鹤楼》中周瑜上场、《霸王别姬》中虞姬上场都用。

念法四.:O 台||:匡 七 台七:||匡七 台|仓O|

  散长锤又名“撞金钟、摇板长锤”。是散板的入头,或用以配合缓慢、迟疑情绪的动作。例如:《文昭关》中伍员的上场;《二进宫》中徐彦昭、杨波的上场;《捉放曹》行路一场,曹操、陈宫的上场和《二进宫》中徐延昭、杨波的上场,都用散长锤。

  念法:扎大衣台||:匡七...台七...:||:匡 七 台 七:||匡七 台才 台|仓 令才 乙台|仓

 念法二:龙冬 衣大衣台||:仓 台 才台 :||仓 台 才 台|仓 台 才 台|仓 O

 

纽丝多用于散板的入头,也配合上、下场及一般的动作。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下城后,唱“人言司马善用兵”一段之前;再如《四进士》中宋士杰被轰下堂去,在他唱散板前,为了配合他的伤痛和挣扎起立的较迟缓的动作,也用纽丝。在配合人物动作时,大锣可适当地作揣锣或加锣来加强伴奏气氛。

  念法一:|龙冬 八大台|仓 台 才台|:仓 台 七台 乙台:|仓台 才|仓 台 才 台|仓 0|

  念法二:|龙冬 八大台|仓 才0|仓 才0都|仓 台 才 台|仓台 七台 乙台|

 

快纽丝也是散板的入头,也可以配合上下场用,常用于比较匆忙、紧迫的情境。如《大保国》中杨波上场时唱的散板,即用快纽丝作入头。打法说明:交边的楗子稍靠近鼓边的上前方。反复进行中,鼓楗可全打“单点”。

  念法二:|大大大大|衣大衣台|:仓 令台七台 乙台:|仓 令台|衣大 衣|仓.才 乙台|仓 |

  小锣抽头小锣抽头也是摇板、流水、快板的入头,在文静的气氛下,配合上、下场、走圆场及其它动作。例如《洪洋洞》杨延昭第二场上场唱二黄摇板时,《打渔杀家》萧桂英捧茶上场唱西皮摇板和《桑园会》秋胡上场唱快板,都用小锣抽头。

  念法:大大大大|衣大衣令||:台 令台乙台 乙令:||台 令台 衣大 衣|令台 乙台 台||

18. []即先用四边静的前半段   扑灯蛾扑灯蛾原为昆曲干念牌子,京剧移用。水底鱼可以不念词句,扑灯蛾则必须念词(按照剧情编撰),只是句数长短并不限制。多用在感情激动的情况下,配合念数板。例如《狮子楼》中,武松与士兵的对念:“士兵一言来提醒,武松起下杀人心!……”就是扑灯蛾。再如《鱼肠剑》中专诸念的“牛二太欺心,太欺心!”也是扑灯蛾。至于牛二接着念的扑灯蛾,则是小锣扑灯蛾,打法与大锣相同。

 

20.    紧锤或串锤。基本上以大锣连击,声音不断,是快板的入头,多用于匆忙、紧张的情境。一般快板多有胡琴过门,但在紧锤之后,也可以立即接唱,表示情绪急迫,如《赤桑镇》中吴妙贞唱完“见包拯我怒火满胸膛”后接唱的快板。
  24.马腿儿马腿儿是一个三拍子的锣鼓,能反复演奏,节奏较快。马腿儿单起演奏时很少,常接在阴锣、九锤半或急急风的后面。多用于武戏中配合两人单刀对打的各种套数及泅水等动作。如《战马超》中张飞与马超的夜战,《闹天宫》中孙悟空与青龙的对打,《英雄义》中水擒史文恭时阮小二等的泅水等,都用马腿儿。

 

26.    小锣叫头多用在感叹的时候。如《洪洋洞》中赵德芳问:“御妹丈此病从何而起?”杨延昭在回大感叹时,即用小锣叫头。此外丑角多用此种叫头,如《战太平》中花安向郜氏反目时,在念白前的呼喊,就是用小锣叫头。

 

28.    小锣哭头多   四锣哭头这是哭头的一种简化形式。往往是在一剧中,需要很多哭头的时候,以它来加入应用,避免过多的重复,如《四郎探母》中哭堂一折。

 

31.    乱锤用以表现人物的焦急、烦躁、纷乱的情绪,也配合上下场及相应的动作,节奏先后快慢不同,每一小节七下都是先慢后快。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念:“……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这这这……”下面即用乱锤表现其焦灼情绪。

     41.1234   大锣夺头大锣夺头是慢长锤的结束部分。在人物没有什么大动作的情况下,常作为原板、慢板、二六的入头而单独应用。

  43.    平板夺头平板夺头是专作四平调的过门(一般都是小过门)入头用的,如《乌龙院》和《闹府出箱》等剧都用此锣经。

 

45.    大锣单楗凤点头大锣单楗凤点头是快长锤的结束部分,用于台上开唱的摇板、流水的入头,但凡是凤点头均不作上场开唱用。例如《打鱼杀家》中,李俊唱完“手搭凉篷用目瞅”之后,接一凤点头入摇板过门,倪荣再接唱“柳荫树下一小舟”。

 

47.    大锣双楗凤点头也叫纽丝凤点头。是散板的入头,应用较普遍。有时与纽丝结合使用,有时也单独使用,多用于开唱之前动作不多的情况下。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唱“退司马保空城全仗此琴”的西皮散板,即用大锣双楗凤点头开唱。

  50.    小锣三锣凤点头小锣三锣凤点头是快板的入头。如《群英会》中鲁肃唱“昨日里在帐中夸下海口”和“这件事本是你自作自受”这两段快板前所用即是。

  52.    一锣凤点头又名一锤凤点头。有几种不同变化形式。一是凤点头的简化形式,用来代替凤点头,如《打鱼杀家》中李俊唱完之后,倪荣接唱前,可以用简化的一锣凤点头来代替。二是小锣的一锣凤点头,如《宇宙锋》中秦二世念“内侍,掩灯而进”,有时以此代替正格的凤点头。三是作为流水板的入头,并加强语气,如《玉堂春》中苏三唱“王公子好比采花蜂”一段流水板之前。四是作为散板的入头。

  54.   小锣帽子头此为。如《坐宫》中杨延辉出场亮相时即用,然后接小锣原场;作为慢板的入头如《二进宫》中李艳妃唱的第一段慢板前,所用即是。

  56.    小锣导板头小锣导板头也是作为导板的入头,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视剧情而定。一般情况,多用于旦角且剧中情境较平和。

  58.    小锣南梆子导板头专作南梆子导板的入头。例如《白蛇传》中游湖一折白素贞所唱导板。

  60.[][]小锣归位小锣归位的用途同于归位,只是按照剧中人物身份和情节的要求有所差别。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在讽刺曹营将士的大段念白之前,即用小锣归位。

  大锣五击头又名五锤。用于人物简单的上下场及配合舞台上的简短动作。例如《搜孤救孤》中程婴定计一场的上场。有时用以加强语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独白“唉!”之后,即打五击头。

  小锣五击头用途与大锣五击头一样,只是根据剧中角色和情境的不同而使用。如《女起解》中崇公道的上场。

 

64.音响、节奏均强,由于大锣在小锣和铙钹的配合下共敲四下而得名。主要是配合人物上下场及亮相。例如《艳阳楼》高登的上场;《定军山》黄忠的上场等,都用四击头。另外,在起霸中多用四击头来配合亮相。

  65.12345   二三锣小锣二击、三击反复使用的叫二三锣。用于念引子、诗及唱点绛唇、粉蝶儿等曲牌的中间,或是在念白里需要分出许多段落的时候,使语句更为分明。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所念引子:“羽扇纶巾(二小锣),四轮车(鼓二击),两代贤臣……”,再如《问樵闹府》中樵夫所念:“相公听了(三小锣),前半月(二小锣),大路旁边(三小锣),有一顽童(二小锣)……”等都是二三锣。

  67.整场或大段剧情的结束用来结束原板、慢板的唱腔唱完散板以后,同时配合下场的动作   小锣收头小锣收头和大锣收头大致相同,只是用在以小锣开唱的摇板、原板以后。,即用小锣收头。

  69.     小锣住头小锣住头多用作:、歌唱或念诗的结束。、配合上场()。、配合下场的动作。、配合台上的小动作。

    小锣两击多用于加重语气。如《宇宙锋》

京剧锣鼓经:打击乐简谱”(二)

京剧锣鼓经:打击乐简谱”(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