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还是礼上往来
(2023-05-28 22:34:21)分类: 感悟激励 |
礼尚往来还是礼上往来
《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尚礼,是一种善意的心境风貌。礼,是一种纯洁的情感联络,它是一种善行。就好比谈情说爱,真正的礼如同男女之间的喜欢,是一种彼此发自内心的纯粹的自然的喜悦yue4心情,与外界的影响和利益的得失无关。
然而,恰恰是这样情绪化的感情联络,生活中却难以被人们把握地恰到好处。因为情绪化往往会导致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和塑造契约精神的缺失。
记得前些时候,闲暇之余,与一位许久未见在某机关谋事的人士聊到此,老伙计依旧没有改变曾经的情感,在一声无奈的叹息中向人述说着未能升迁的原因是限于自身条件的礼给不到位。当然了,小生小礼,大生大礼。现实生活中的礼,大抵往往是流于形式的交换或者带着利益相关的目的。其实,这种所谓的歪风之礼难免不能让上上下下染成自然而然的邪气认知。这被滥用的邦国之“礼”,冥冥之中训练出国人的几大劣根性,比如高高在上的官僚气派,卑卑微微的奴家秉性、唯唯诺诺的君臣遵旨,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一分仁义道德,十分虚情假意。戏台上的都知道是在演戏,然而表演者之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在这种劣根性熏陶下的人们打心底里潜意识中就认为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合理存在,亦或是一种无奈的人情世故情绪下的所作所为,所谓人情世故就是无“礼”不成方圆。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人们与其天天流于口号和形式的演绎,不如提倡对礼的精神塑造的理解。礼之往来,尚礼为礼,而现在恰恰是尚形式的礼为礼,久而久之,礼尚往来自然变成了纯粹的“礼物”“物质”上的往来。理解了这劣根性,就不难理解为何曾经的新青年要打掉这被滥用的“礼”了。礼本尚善,本尚美,然而各位看官是否发现,唯独排在真善美第一位的真人们却解读的甚少。纯真的缺失,是劣根性之本性所在,因为,真的是不敢“真”。
不过,我们也无需如此悲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总是在不断进化的,这一路的人间疾苦便是人类净化的倾情述说,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庆幸的是,先人们早已为我们点亮了这彼岸心灯,因为夫子笔墨背后的画作终究是为善的世界。(来自网文,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