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众春园记【宋 韓琦】
(2012-10-04 10:16:58)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散文 |
定州众春园记【韩琦】
天下郡县无远迩小大,位署之外必有园池台榭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前人勤而兴之,后辄废焉者,盖私于其心惟已之利者之所为也。彼私而利者,不过曰:吾之所治传舍焉耳,满岁则委之而去;茍前之所为,尚足以容吾寝食歌笑于其间,何必劳而葺之以利后人,而使好事者以为勤人务不急,徒取戻焉,吾不为也。噫!彼专一人之私以自利,宜其所见隘而弗为也。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则不然。夫官之修职,农之服田,工之治器,商之通货,早暮汲汲以忧其业,皆所以奉助公上而养其室家。当良辰嘉节,岂无一日之适以休其心乎?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子贡且犹不知,况私而自利者哉!中山之地,自唐天宝失御,盗据戎猾,兵革残困,民不知为生之乐者,百有余年。至我朝而后,始见太平,亭障一清,生类蕃息。不有时序观游之所,俾是四民间有一日之适以乐太平之事,而知累圣仁育之深者,守臣之过也。非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又安及此乎?郡城东北隅潴水为塘,广百余亩植栁数万本,亭榭花草之盛冠于北垂。盖今宣徽李公昭亮始为之,后实废焉。予之来,惧陷其心于不公也,复完而兴之。凡栋宇树艺前所未备者,一从新意,罔有漏缺,又治长堤,筑门西南隅,以便游者。于是园池之胜益倍畴昔,总而名之曰“众春园”。庶乎良辰佳节,太守得与吏民同一日之适,游览其间,以通乎圣时无事之乐,此其时也。后之人视园之废兴,其知为政者之用心焉。
【注】众春园,始建于宋太宗朝,由宣徽(官职名)李昭亮任定州知州时缘水而建的一个供人休闲的园地,成为后来的众春园雏形。几十年后,仁宗朝韩琦出任定州节度使兼知州,重修众春园,并于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作《定州众春园记》。韩琦在定州任职五年政绩显著,深受士民拥戴,口碑颇佳。在他离任三十年后,宋神宗元丰年间韩绛来任知州,乡民见其有”魏公”风,且为同姓,即请建“韩祠” 于“官学”,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礼。再过八年,宋哲宗元佑年间,官民又为韩公立一“治绩碑”,列出三十项政绩。后宋朝大文豪苏轼来定州仼知州,时间虽短却留下不少美誉美谈。宋以后,北方多战乱,豪门大族乘机侵占官地据为己有,众春园再沦荒废。到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州牧唐祥兴找到遗址恢复旧貌,并在众春园新建“韩公祠”。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州牧宋子质在众春园建“苏公祠”于“韩公祠”之左。这个初具江南风光的古代园林建筑,清代几代皇帝西祭五台南下江南,都曾在此下榻,故又称“行宫”。至今已经彻底废毁,成农田村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