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2012-10-30 11:55:08)
标签:

风景

川西行

图片博客

中国摄影师联盟

分类: 川渝行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1.   金秋十月,一行摄友自成都出发沿京昆高速,出双流,经新津、蒲江,从雅安下高速,上318国道、210省道走芦山、天全来到了宝兴县。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宝兴县盐井乡蜂桶寨邓池沟发现大熊猫。故有了“熊猫故乡”之称……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2. 这里已接近藏区,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夹金山了。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3.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4. 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5.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6.  夹金山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7. 这里是210省道夹金山口,高度已达4114米,还好,大家都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8.由于气候变暖,雪线上移,山顶上的积雪只有星星点点……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9.远处的云海……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10.翻过山口后不久,随着高度的下降,山坡上的植被渐渐多了起来,并透出浓浓的秋意……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11.翻过夹金山后向西沿303省道,经小金县进入丹巴县,过县城沿大渡河行驶数公里就来到梭坡碉楼……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12.梭坡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7公里。丹巴拥有全国最多的古碉楼,有“千碉古国”之称,而梭坡又是丹巴碉楼最集中的地方,从远处眺望这些高耸的碉楼,十分震撼。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13.“梭坡”藏语意为“蒙古族”。据说古时曾经有大批蒙古人在此放牧,故名。梭坡是整个丹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古碉最集中的地方,共有84座之多,其中包括世界上唯一的五角碉,其价值不言而喻。隔岸观碉,对面的碉楼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壮观,一座座经受了百年乃至千年风雨侵袭、战争洗礼和地震考验的古建筑群仍旧傲立在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之间。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T14.第二天一早,因303国道修路,为了不影响既定的行程,赶在交通管制前通过,不得不放弃了拍摄甲居藏寨,留下些许遗憾……
 
同行摄友相关博文链接:
 
     风月同天: 【川西纪行】·宝兴、夹金山、丹巴    
     小碗干炸: 【川西行】·稻城亚丁 
                 【川西行】·亚丁冲古寺景区
                 【成都】· 宽窄巷子   
                 【成都】·“进里随拍”     
     人淡如菊: 【川西之行 】新都桥
                 【川西之行 】走进臧村
     北京琨爷: 【川西行】--雪山掠影
                 【川西行】--高原之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食缘海鲜小馆
后一篇:京北赏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