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浅析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2013-01-14 13:24:29)
标签:

杂谈

浅析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初探

 广佛镇桃坪小学   康厚琴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按一定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生活中习惯往往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可是小事累积却也能将人最终代入歧途。研究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习惯占重要位置。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习惯养成意识。

一, 学校方面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灯。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老师更加责无旁贷。

1,  养成教育要以思想教育为起点

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本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其良好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的目标。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儿童首先产生的是新鲜感和自豪感,随后又会觉得茫然,此时教师应当先入为主,及时让其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等等,往往会产生极好的效果。

2,养成教育要从细微处着手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应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不少小学生对学校的行为规范守则倒背如流,却依旧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在学校可以乐于助人得红花,回家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教育中一直强调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归还东西时要谢谢别人,见到垃圾随手拾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容忽视。

3,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自身习惯。

二,家庭方面

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位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只有切实转变家长与人观念才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1,在做人上,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溶。不能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又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将孔融让梨一边争先恐后的争抢座位;一边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一边又将孩子捧在手心什么都舍不得让孩子做••••••不要让孩子在学校5天里好不容易接受的苦口婆心却被回家后的2天教育抵消掉

2,在教育上,要做到重智也要重德。在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考试成绩,问的是成绩排名;回家看的是作业,问的是学习心得;在外看的是别人家孩子的成绩,问的交流的也是如何提高成绩。品德问题在家长的心目中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其实正是家长的无知让孩子错过了最佳人格教育期。

三,社会方面

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目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脱离遗传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忽视了社会环境因素,推广养成教育就缺乏足够的动力 

社会的转型伴随着文化教育观念的变更,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在2004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规范更要求我们在养成教育上有新突破。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的三方合作。教学生“明理”也也要“导行”,促进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撑起一个民族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