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颐和园观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标签:
影评 |
生是光明,死是黑暗
生之狂欢,死之落漠
生的极致,死的绝然
http://s3/middle/0401b80at9d539f3cda32&690
听老师讲这部电影可以看到一类人的影子,就下载了来看,网络上不太容易找到,但终是能找到二小时二十二分钟的版本,没有中文字幕,主人公的呓语有时候听不真切。
影片描述了主人公余虹和她的男孩子们的生活,余虹对人生的思考与实验以及她对生活的选择,还有她遇到的那些人的鲜活的生活,揭示了人性中某些真实而深刻的感受。
对于余虹这样的人来说,生活的平庸会让她窒息,她只想活的强烈些,去体验生命。
丰硕而炫烂的青春、蓬勃的生命力不知如何去安放。
幻想,这致命的东西是命运的指引,而爱情是没有出路的。
她像是一个被自己诅咒的人,混乱的内心和生活,注定了痛苦的感受。也许,只有痛苦才能让她体会到爱,愤恨和痛让她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她那一直遮着半边脸的头发,像一直遮蔽自己人生的那道阴影。
性,在这部电影里夺人眼球,但细看来,性是余虹们对生命的表达和确定的仪式。当她的男孩子们深入她的身体的时候,在肉体的感受到达顶峰的时候,余虹的眼睛里却是迷茫和悲伤的,但她是想用性来表达自己的善良和仁慈。对余虹来说,也许只有紧紧的拥抱,彼此身体深深的纠缠才能抚慰心灵,在窒息的感觉中呼吸到生命的真实。
遇到自己一直想遇到的那个人,遇到能够点燃自己心灵和身体的那个人,是一场生命的狂欢,也是一场劫难。
错综的心愿,荒凉的的内心,疯长的狂乱思绪,永不得安宁的内心。
爱,是一种陷落的感觉。
因为离不开,因为深爱,所以分手。对眼前的一切漠然,那颗荒芜的心永远生活在梦想里。身边的人不是爱人,爱人永远在天边。这是怎么样的内心状态,这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悲痛而凄凉。
整部电影里的女孩们,没有一个独立的,在对于生活中的选择中,电影中的女孩们多以情爱做依据。冬冬是个依赖的人,最后做了全职太太,余虹最后拒绝了周伟,跟另一个男人走了,而李缇为了一个不爱自己,自已也不爱的男人放弃了生命,用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爱的感觉是什么呢?那种致命的吸引是怎么回事?那种陷落的感觉是如何来的?这让我禁不住想起元好问的那首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如果用客体关系理论来解译爱情,解译爱的感觉,我想那种致命的吸引来自对共生期的依恋,融合的状态是情感的海洋。
余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母亲,和父亲一起生活,离开偏远山区的家,来到北京,对她来说是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从此内心陷入混乱状态。遇到周伟,余虹的生命被点燃,爱与痛苦也就开始登场。强烈的想融合的感觉把余虹吓着了,也吓着了周伟。关系的断裂让余虹放逐自己,跟小军回到了图门,又辗转到深圳,重庆,遇到王波和吴刚,余虹用身体一次次的体味生活,寻找自己。
懵懂浪漫的情欲,艰难的现实生活,“在战争中可以流尽鲜血,而在和平中却寸步难行”,这是余虹注定的命运,心酸而无奈。
李缇,这个浪漫而自恋的女孩,男友若古走不进她的心里,也许是周伟的真实让她可以选择赴死的决绝。
岁月变迁,岁月蹉跎,时间之河,情爱何在?让自己快乐,让自己的欲望在安宁和温柔中得到适当的满足,难道真的是一件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吗?
安静的颐和园、暮色中的流水、万古的月光、宁静的湖光山色,映衬着青春生命里奔腾的热血,爱恨嗔痴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