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汉低调陈述结构对比及其语用翻译 (二)

(2011-05-18 15:51:39)
标签:

教育

分类: 翻译理论
  三、语用翻译

  通过前面关于英汉低调陈述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低调陈述结构有其相似之处。然而由于低调陈述的理解离不开语境的介入,具有临时性和偶发性特点; ①再加上英语重“形合法”和汉语重“意合法”的特点。即英语相对汉语而言,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是一种以限定动词为中心,控制各种关系的空间性树型构造,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中都有全面体现。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语义裸露,结构完整严密。而汉语则是重意合的语言,它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它的语词意蕴丰富,配合制约不足,就象是能自由活动的基本粒子,可以相对随意地碰撞组合。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寓意性强,结构流泻铺排。因此,怎样才能把英语低调陈述语意准确地传递给汉语读者成为我们一大难题。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翻译的本质就是通过语种转换把一种语言的言语所承载的信息转移到另一种语言的言语当中,用该种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的活动。把原著的信息通过翻译转移到目标语言的言语(译语) ,是信息载体的转化过程。而使目标语言读者获得原作所包含的信息则是信息的传递过程。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1998) 对翻译概念作了如下定义:“Translating consist 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用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 。也就是说,翻译除可能情况下保持原文形式外,有时还需要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用译语的语言材料“替换”原语的语言材料。他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t t ranslation) 就是指“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in the largest language) 。具体地说,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文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这就是所谓的语用翻译。本文认为语用翻译解决了如何翻译英语低调陈述的难题,给我们翻译英语低调陈述留下了较大的自由处理的空间。
  受语用学动态翻译理论的启发,笔者认为对英语低调陈述的翻译,常见的应处理好意译、增译、引申几种常见的方法,以便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特别要说明一点,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形态、结构迥异,其结构特点大相径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的形式主轴译成汉语的意念主轴是不可避免的。译者不应被原文所拘囿,应力避依样画葫芦的译1 、意译(paraphrase) 许国璋先生曾鞭辟入里地指出:“把外文句法强加读者,不是最好的译法。??翻译的目的,在于便利不懂外文之读者,如不懂外文之读者读之不懂,翻译者不能说尽到责任”。因而为使译文做到“通顺、易懂”,意译不失为一种变通手段:直接向译语读者解释原语词句在上下文中的意味(sense) ,用译语习语和文化真实地再现原文信息。

  (1) He had been faithful to the fourteen - old Vicar’s daughter whom he had worshippedon his knees but had never led to the altar. 他一直忠于十四岁的牧师的女儿。他曾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却没有同她结婚。(孙迎春, 《中国翻译》1996 年第3 期)

  如逐字移译原文,中国读者会不知所云。译者把原文中“led to the altar”字面意义“引到圣坛前面”意译为“结婚”,译文虽不能完全体现原低调陈述修辞风格,但却保持了表达凝练、易懂的效果。
  2 、增译(amplification)

  通过增加原文中无其词却含其义的词,把原文中暗含内容铺展开来,使信息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 He started to his feet with the intention of awaking the sleepers , for there was no timeto lose. 他倏地一下站起来,打算把睡觉的人都叫醒,因为时间十分紧迫,必须马上赶路。

  (乐金声, 《中国翻译》1999 年第2 期)

  译者如果只译出“时间十分紧迫”似乎未尽其意,译语内涵不足,只有补译出弦外之音“必须马上赶路”,则译文与原文正话反说的低调陈述语意层面相当。

  3 、引伸(extension)

  (3) One cannot expect to achieve anything , if one dare not take risk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彭开明, 《中国翻译》1995 年第5 期)

  译者用内容等值的汉语谚语译原文,显得铢两悉称。这种创造性的翻译不仅是上乘译文所要求的,也是译文文从字顺、达意传神的首要条件。
  4 、反译(reversion of affirmation and negation) :

  对于英语低调陈述中用反面否定词来表示间接肯定,有时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转换是必要的。

  (4) All told China has roughly 380 million woman between the ages of 15 and 55 , and fewof them —particularly in the cities — w ant to look any less than the best thei r budgets allow .

  中国年龄在十五至五十五岁之间的妇女总共大约有三亿八千万,只要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 她们几乎人人都想尽可能把自己打扮得绰约靓丽,这种情形在城市尤为明显。(何刚强, 《中国翻译》1997 年第5 期)

  这句话若照译文译过来,会给人一种“圆凿方枘,不相投合”感觉。译者变原文的双重否定为译文的正说。虽表层形式有悖原文,但深层意蕴与原文却是如出一辙的。

  5 、变译(modification)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句子架构迥异,英汉翻译时,需要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转换表达角度,以达到译语和原语最大限度的等值。

  (5) Hardly a day passes without him getting scratched or bruised as he scrambles for aplace on a bus. 他挤公共汽车,身上不是这里擦破就是那里碰伤,几乎天天如此。

  睿智的译者跃出原文结构的羁绊,重新构筑汉语句子结构。可以看出,译文行文的逻辑与原文的精神实质并行不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