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元花茶(世博十大名茶)
(2010-11-25 11:12:40)
标签:
淘茶客淘茶客创业网张一元茉莉花茶玫瑰果《茶谱》世博会十大 |
张一元花茶的介绍
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物性简介
花茶(Scented
tea)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为中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
花茶起源
1、源于宋朝。我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但是这已是我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我国花茶的始型。
2、始于明朝。明朝是我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又如“莲花茶,仅日末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挚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3、成于清朝。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长乐帮茶号生成、大生福、李祥春等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如前门大街由福州人开设的庆林春茶庄,东四大街由安徽人开的吴裕泰茶庄,天津正兴德茶庄等等。他们通通都经营福州茉莉花茶,老顾客说:“吴裕泰”、“正兴德”、“张一元”等老字号茶庄所卖的茉莉花茶“京味”足。“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4、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的发展。150多年茉莉花茶加工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加工工艺不断发展沿革:
①在窨花方式上:从陶罐窨→箱篓窨→囤窨(地面窨)→机械窨;
②方法上:从花一层,茶一层→手工拼和→机械自动拼和;
③干燥上:蒸煮焙干→铁锅炒干→烘笼烘干→机械烘干。
现有工艺是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和茶叶科技工作者共同创造的,它适应客观的要求是科学的,但也存在着落后的一面。1976年商业部下达福州茶厂和福州大学共同研制自动窨花机,并已通过有关部门鉴定,适用于生产。2002年福鼎市银龙茶叶有限公司研制出一台日产80—100担茶叶的自动窨花机。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是比较理想的窨花机械,应该广泛推广使用,彻底改变花茶窨制手工作业的落后面貌。
产地分布
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绿茶中加入一种香料——龙脑香的制法。13世纪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记载,明朝(1592)程荣所著的《茶谱》一书,对花茶的制法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莲桔、栀子、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扎花为拌。三停茶,一停花,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箬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清道光年间,吴人顾禄的《清嘉录》载:“珠兰、茉莉花于薰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茉莉则去蒂衡值,号为打爪”清雍正元年(1723年),苏州茉莉花茶批量运销东北、华北、西北市场。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1949年后,我国花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产销量逐年增加,主销东北、华北、山东等地,出口东南亚各国,行销港澳地区。
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
理化指标:
花茶宜于清饮,不加奶、糖,以保持天然香味。用瓷制小茶壶或瓷制盖杯泡茶,用以独啜,待客则用较大茶壶,冲以沸以,三五分钟后饮用,可续泡一二次。
大包装用胶合板箱、纸箱或麻袋,内衬铝箔或塑料袋。小包装有铁听、纸盒、瓷罐等。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北方人喜爱,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根据所用的鲜花不同,还有玉兰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等。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
我国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从12世纪起花茶的窨制已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明代顾元庆(1564-1639)《茶谱》一书中较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种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但大规模窨制花茶则始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主产区为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近年来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亦有发展,而非产茶的北京、天津等地,亦从产茶区采进大量花茶毛坯,在花香旺季进行窨制加工,其产量亦在逐年增加。花茶产品,以内销为主,从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欧、西欧、非洲等地。
特殊功效
以下的配方,有些是朋友辗转告知,有些是心血来潮自行调配,不过都由我们亲自试过,有口皆碑,特此提供花草同好。
悠闲下午茶,聊天润喉又放松:花草木三友茶=西洋甘菊+菩提子+薰衣草这三种都是常见的花茶材料,菊花的香味,可以让您放松心情、舒解压力,菩提与薰衣草,可以提供另两种草本的味觉,适合知心好友,闲聚谈天时,享受一个气氛悠闲的下午。
1)美腿茶:马鞭草+迷迭香+柠檬草。
每次用马鞭草、迷迭香、柠檬草各2-3克甜叶菊3-5片,也可依个人口味投放。
2)美目茶:玫瑰果、洋甘菊等。
功效:可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致的眼睛疲劳,并有助减轻熊猫眼的出现,便眼睛回复明亮﹗
3)美白茶:玫瑰花、芙蓉花等。
功效:汇集了众多花朵的精华,能改善肤色暗沉和黑色素沉淀等问题,使肤色嫩白自然。
4)玫瑰养颜茶:玫瑰花、苿莉花等。
功效:能养颜美容、对肝脏和胃部有滋补功能,更可缓和紧张的情绪。
5)窈窕茶:马鞭草、柠檬草等。
功效:针对容易肥胖的下半身,有苗条瘦身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道净化。
6)美白祛痘茶:玫瑰花、苹果花。
功效:美白肌肤,补血,消除青春痘。
7)花草茶—不老茶:玫瑰花、洋甘菊。
8)顺经茶:玫瑰花、益母草。
功效:活血顺气,调养月经不顺,适合女士经期饮用。
9)白雪公主茶 :玫瑰果、红巧梅等
功效:缓和情绪,养颜美容,调血气,和胃养肝,美白去斑
10)美白淡斑茶:牡丹花、玫瑰花、桃花。
功效:美白去斑,适合面部黄气重,有色素沉着的人士。
11)花草茶—痘无痕茶:紫罗兰、玫瑰果等。
功效:改善色素沉着,适用于痘后色素沉着,或防止痘痘挤压后留疤。
12)—女人“挺”好茶
迷迭香、粉红玫瑰等
促进女性乳腺发育,适合减肥却不想胸部变小的女士或乳房松弛下垂的女性饮用。持续饮用3个月将有不错的丰胸效果还能改善睡眠质量,肌肤也有明显改善,精神焕发。
13)电眼美目茶:
配方:玫瑰果、洋甘菊等
功效:可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致的眼睛疲劳,并有助减轻熊猫眼的出现,便眼睛回复明亮﹗
14)千娇百媚
配方:茉莉花、粉红玫瑰花等
功效:消脂瘦身,减肥效果显著
15)纤体清道夫
配方:玫瑰果、百里香等
详情请浏览淘茶客创业网网址:http://wanchake.teas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