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与“龢”

(2009-10-16 23:50:17)
标签:

书法

篆书

禾苗

文化

分类: 文学

                    “和”与“龢”

记得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设计表现了篆书的“和”字,原本口在左边,禾苗旁在右边的“和”字篆书,竟然被表现成了口在右边,禾苗在左边的如今天的“和”字结构的篆书,着实闹了个笑话。当然大家当时看的时候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却无凭地在那么大的场合向全世界展示了老谋子对古文字的无知。

我记得在2007年上海出版的《书法》杂志某期上,也有林岫老师提出来探讨过这个“和”字,其中的观点我也不再清晰,也懒得去翻阅书籍了,只记得林岫老师说,搞学问,必须认真扎实,尤其是搞书法的朋友,不要写出些错字来闹笑话。

清朝大书法家翁同龢,很多人会读成翁同稣,原因是字形相似,但是意义却相差太远,稣读做su,不读he音,但翁同龢的名字也只能写作龢,不能写作翁同和。

再查各类词典,“和”也没有繁体字,那么“和”与“龢”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通用呢?或者“龢”就是“和”呢?

今日点开博友沙江老师的博客,细心看了一下沙江老师的落款,又发现了“和”、“龢”二字均出现在不同的书法作品落款里,想必“本和”为沙江老师的字了,但对“和”、“龢”二字写法之异同,查证点资料向沙江老师进行请教。

好在借助网络,查到了一篇较为详细的考证文章,是《四川文艺出版社》作者王磊的《以和为美,说文解和》,一文,但该文却不能复制粘贴,文章也较为详细,在此只能将此文链接转载过来,也希望得到沙江老师及更多朋友的重视。

《以和为美》说文解“和”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0693-2-1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