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2014-11-05 14:32:30)
标签:
教育小学数学 |
分类: 说课稿 |
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76至7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我们以前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传统计算教学特别注重笔算,为计算而计算,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算法又单调,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结合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计算的意义。 2.联系情景问题,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3.创设虚拟的环境,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以实现。
4.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多途径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问促学
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我们该如何去解答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记下来,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组内互学
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主体活动:确定问题→给出学习建议→小组活动→试着算一算→运用所提供的学具找方法→组际交流→全班交流。(1)个位上的“2”减“6”不够减,怎么办?(2)十位上退1之后,还剩几?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是7减5,还是6减5?为什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产生“学习怎样减”的强烈愿望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试着记录下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展示交流,释疑群学
各小组选派代表说说自己组的计算方法,学生说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老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提到的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和列竖式的方法要重点讲解,首先让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他摆小棒的过程,并通过课件演示和竖式进行对照,沟通算式和操作的关系,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对竖式的算理有进一步的理解。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及其道理。)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然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可以从十位减起,老师可以这样设问:“做减法时从十位减起可以吗?”学生不能确定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两道题,比较一下是从个位减方便,还是从十位减方便,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做减法时从个位减比较简便。
四、同步训练,当堂检学
1.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第6题
2.自主练习第2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再一次让学生经历算法自我优化的过程)
42-9
55-26 91-62 70-35
34+17 29+8 62+2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