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2012-03-11 11:31:46)
标签:
校园 |
分类: 2012新学期工作随笔 |
昨天晚上在中国教师俱乐部骨干群做了一个关于“寄宿校如何成为留守儿童的"家"?”的话题研讨的主持人,活动一直到晚上10:30以后才结束,由于没有参加常老师组织的一个“如何拯救零分学生而感到遗憾”,为此,我把我的一些苦衷向山西的张老师倾述了一番。之后的时间里,我便写了一篇文章。
关于交流群的问题,有好几次我想听一下常老师的建议,但是考虑到常老师的不易,我一直不好意思去问,大约已经凌晨00:30多了,常老师仍然在整理者雷夫的经典语录,我见常老师还没有休息,我便把文章的地址发到群里面让大家一起帮着出一下点子。
全国班主任成长会里面的几个老师,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问题讨论到凌晨1:30多,大约凌晨2:20左右,我开始上床睡觉,可是每一次过了凌晨两点,都感觉到已经没有了睡意,为此,我便拿起了床头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孙云晓老师的一本专著,名字叫做《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从朱永新、陆士帧、卜卫老师给本书写的序中,让我对孙老师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佩。“人无论大小,都应该受到尊重。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是尊重儿童并能与儿童沟通的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我们对教育的看法主要不是来自理论,我真说不出那些流派,我的看法主要来自于生活,来自对中国儿童命运的思考。”
很多人批评过他“向孩子学习”“培养儿童好习惯”等观点,但是孙云晓老师老师却能永远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社会实在需要更多像孙云晓者样的发现者和挑战者。
正如孙老师所说:“一个人是否能够发现真理,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而是看他是否拥有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勇气。当一种思想或理论提出的时候,最好的结果是不被赞颂,而是被讨论或者争鸣。这就需要立论者回应,并适当修改自己的思想或者理论,从而给社会留下真正的财富。”
在正文中,我被闸门八中的”成功教育给吸引住了,在不知不觉中,我认真阅读了21页的序言之后,又阅读了42页的正文,我一边读,一边用笔划着,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案例,我便停了下来,细细品味一番,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是凌晨4:30了,我有了一些睡意,开始关灯睡觉。虽然学习到很晚,但是自己感觉到很幸福。
舍菲尔德说过:“在整个世界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和你一模一样,在将来到未来的全部无限时间中,也绝不会有像你一样的另一个人”人应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