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整理上海江苏部分淮剧老演员个人资料
(2012-04-23 11:13:26)
标签:
杂谈 |
置顶:
(2010-05-10 21:27)
|
标签: |
分类: 个人艺术资料 |
我们通常称流派是指的某一颇享盛名的艺术家得独特创造性,淮剧成熟的时间短暂虽然有了些比较成名的演员,但是他们在唱、做、念、打等方面的艺术创造尚未定型化,还在不断地发展,尽管有些著名演员唱段的唱腔被大家公认,但在其整个声腔艺术并不是一层不变格调尚未完全统一,就是他自己所唱的也常和他流传的也不尽相同,因此淮剧唱腔流派至今、到现在已经。。。。。。
淮剧跟随苏北艺人进入上海,并在上海落地生根,从街头到剧场,由简单到成熟,是几辈淮剧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结果,当年的十里洋场,出来乍到的淮剧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正是有了这些前辈艺人的坚韧和坚持,才开创了至今为止一百多年的淮剧历史。
这些前辈艺人当中的佼佼者为淮剧艺术水准提升,演出规模的开辟,保留剧目的创作等方面的关键性贡献,后人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阅读(731)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11-04-27 17:45)
|
标签: |
分类: 说 |
上个礼拜我在上海书城卖了一本《淮剧》书,我看了之后马马虎虎,如果按我以前的脾气我肯定会当面骂编者,编的太不认真了,毛病我闭这眼睛都能说出来,有几副剧照的名字、演员名字全写错,内容一点也不全,明明是《水漫泗州》的剧照,写成《梁山伯与祝英台》,明明是《郑巧娇》的剧照,写成《李翠莲》的剧照,我真是搞不懂,我看一下别的剧种有400多页,淮剧只有100页还那么贵,也许他们是因为淮剧不如别的剧种没有心思去编,就稀里糊涂的随便写写,这点我说的是事实,可惜的是现在淮剧界里的个个都是自私,缺乏正义感,还抱怨为什么别的剧种比淮剧好,淮剧现在年青的戏迷眼中全是以苏北一带的演员为主,因为淮剧本来就分为南派和北派,他们长期在苏北所以应该对苏北一带的淮剧非常了解,但是对苏北的一批老艺人了解的不透彻,可惜的
阅读(36) ┆ 评论(0) ┆ 转载(0)
┆
查看全文>>
(2011-03-01 20:16)
|
标签: |
分类: 个人艺术资料 |
周筱芳(1929/1/2——1977/9/16),淮剧八大流派周派生腔创始人,原名周为干,祖籍江苏省阜宁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剧协分会理事,原上海市志成淮剧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静安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
幼年随父周廷富学艺,7岁登台,初演徽剧、京剧。
9岁扮演小花脸受到观众的称赞,初步显示起表演天分。
10岁与兄、姐合演京剧《大保国》获得好评。
12岁改演淮剧,同年在上海初露头角,客串演出《杀子报》中的王官保,后去淮安一带演出。
查看全文>>
(2010-08-24 17:00)
|
标签: |
|
淮剧《金水桥》是淮剧的传统的剧目,许多艺人前辈都均演此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53年淮剧整理旧戏观摩演出由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演出于共舞台全本《金水桥》
口述:王道赞,整理:马仲怡
剧中
银屏公主由韩筱芬扮演、西宫由马筱琴扮演、唐王由李文藻扮演、正宫由何玉凤扮演
请欣赏本剧第三场:《三哭殿》
王:摆驾
阅读(119) ┆ 评论(0) ┆ 转载(0)
┆
查看全文>>
(2010-07-15 19:28)
|
标签: |
分类: 淮剧历史 |
上海市联谊淮剧团可以算是淮剧界中成立最早、阵容最强、改革最快、历史最长的少数骨干团体之一,追觅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也大致可以了解淮剧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
上海市联谊淮剧团成立于1946年,先后参加过的主要成员有:筱文艳、何叫天、高艳秋、杨占魁、蒯云霞、赵艳秋、陈为翰、林云霆、李神童、孙艳霞、徐长山、蒯筱霞、程少楠、李少林、高艳芳、王一昆等。
1951年开始上海市联谊淮剧团:何叫天、筱文艳、杨占魁、高艳秋、李神童、孙艳霞、陈为翰等先后离开“联谊”,与上海市麟童淮剧团的马麟童、马艳琴、
阅读(86) ┆ 评论(0) ┆ 转载(0)
┆
查看全文>>
(2010-05-26 09:52)
|
标签: |
分类: 淮剧历史 |
由于年代久的原因淮剧大事记有些重要的资料都遗失了,我尽量把遗失的资料都补回来了,但是还有很多资料没有找到~~
第一部分:上海
民国21年(1932年)
为抵制和反抗前台老板及地痞流氓的剥削与欺压,在上海的江淮戏同辈艺人增强团结,聚集老城隍庙,焚香结拜25兄弟,展开全市性的罢演活动,25人为:马麟童
邓格非、孙麒麟、刘鸿奎、刘春奎、吕祝山、杨金城、成君玉、朱广生、杨阿二、李广季、陈为翰、陈少泉、邵林、周廷福、郑盛坤、骆月楼、梁广友、梁广义、谢长和、谢长钰、黄云生、彭福海、颜玉卿、裴少华。
民国35年(1946年)
2月
上海市第三届戏剧节在天蟾舞台举
阅读(350) ┆ 评论(1)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10-02-25 13:28)
|
标签: |
分类: 个人艺术资料 |
阅读(381)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9-12-29 17:09)
|
标签: |
分类: 艺术欣赏 |
编剧:陶森、冯少白
导演:陈加林
音乐设计:徐筱芳
剧情简介: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表姐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玉与宝钗的婚姻。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之加,忽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1958年上
阅读(162) ┆ 评论(1)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9-12-09 19:16)
|
标签: |
分类: 艺术欣赏 |
淮剧《袁樵摆渡》是神话剧。1954年由武旭东口述,马仲怡整理,孙希君、李神童导演,写的是王母的女儿五仙姑,除夕下凡游玩。五仙姑看中摆渡的袁樵,恳求太白金星做媒。太白金星将她隐于画中,交与袁樵,并说画中美人可嫁他为妻。袁樵虽爱慕画中人,但又虑家境困苦,五仙姑从画中走出,表白心愿,使袁樵解除顾虑,二人结为夫妇。
请欣赏本剧第三场:赏画结缘
由武筱凤扮演五仙姑,李神童扮演袁樵
姑:(站在内)袁朗啊!(唱)
【自由调】
【游春调】
阅读(97) ┆ 评论(0) ┆ 转载(0)
┆
查看全文>>
(2009-12-02 15:50)
|
标签: |
分类: 个人艺术资料 |
原名马荣发,小名四九子,江苏省泰县口岸人,幼年随父亲马胜友练习拳棒武术,11岁进广州童子团学杂技,随团赴广州、广东等地演出,15岁因父亲思儿子将他带回上海,进武家班拜武旭东为师,学演淮剧,攻文武老生,他的嗓音宽亮,体形魁梧,扮相威武,以塑造刚直、勇敢的人物形象著称,擅演:《斩黄袍》、《双槐树》、《白虎堂》、《九件衣》、《岳飞》、《杨家将》、《孟丽君》等,表演有粗犷豪放之气,将武林拳术揉于戏曲武打中,颇有新颖感。1937年(25岁)已有名声,同年并组建马家班,添置戏服衣箱,广收门徒。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建为麟童淮剧团,他根据自身宽厚
阅读(150) ┆ 评论(1) ┆ 转载(0)
┆
查看全文>>
(2009-10-23 23:14)
|
标签: |
分类: 个人艺术资料 |
(2009-09-02 18:51)
|
标签: |
分类:艺术欣赏 |
阅读(131)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9-08-22 18:06)
|
标签: |
分类:淮剧历史 |
自从麟童淮剧团和联谊淮剧团的主要表演艺术家合并成立淮光淮剧团,当时原在麟童淮剧团的筱惠春、陈为翰、华良玉、臧道纯这四大艺术家的力量合并起来成立了上海市春光淮剧团,于1951年成立于上海复兴大戏院,为集体所有制民间职业剧团,首任团长是筱惠春的丈夫孙士坤担任,后来有领导要臧道纯担任团长,根据干群众的意见,陈捷覆曾找过臧道纯谈过,也找过马麟童谈过(因为马麟童是臧道纯的老师)未能奏效,结果就让筱惠春担任团长,华良玉为副团长,当时主演成员有:筱惠春、陈为翰、华良玉、臧道纯、马艳琴、王筱楼、王艳秋、吕祝山、高艳芳、华美琴、李玉花、孙东升、姜文奎、姜素琴、蒯筱霞、张少彬、王菊英、陈少芳、姜一桃、李桂芳、徐佩华、筱玉霞等。
常演剧目有:《孟丽君》、《郑巧娇》、《梁红玉》、《樊梨花》、《梁武帝》、《千里送京娘》、《秦香莲》、《李翠莲》、《杨八姐下幽州》、《穆桂英挂帅》、《蝴蝶梦》、《荔枝换绛桃》、《探寒窑》、《大红袍》、《玉连环》
查看全文>>
(2009-08-16 01:24)
|
标签: |
分类:艺术欣赏 |
为了使大家了解淮剧传统剧目,我整理了这些传统戏,有些剧目其他的淮剧书籍上未收入,现在一一作介绍,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
一、传统剧目:
九件衣
移植江苏文工团剧本,写明朝王杰叫申大成去投奔闯王,申大成说自己家有老父亲和妻子,王杰去了他的父亲病了,由于家穷无钱治病,到了表姐夏雨彩借钱,可是表姐没有钱,只有她陪嫁的九件衣,说给申老借当,华子方的女儿凑巧要出嫁,也待她做了陪嫁的九件衣,谁知晚上被盗贼给投,华子方带着家丁正追赶正好碰上手拿九件衣的申大成,于是华子方就诬陷申大成盗衣,最
阅读(414)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9-08-09 11:03)
|
标签: |
分类:淮剧历史 |
(根据裴少华、韩德胜、韩刚口述而成)
光绪三十二年,倒清水潭,苏北艺人先后逃荒到上海,韩太和就是其中之一,他住在斜桥,拉黄包车为生,因弄错了“照会”被罚款,无奈在一家卖米饭饼的摊子旁,借个桌子,敲着筷子清唱,头一晚唱了六吊钱,连续唱了三晚,何孔德来了,二人合伙又唱了十多天,地方上的将大余,见由油水可捞,就带他们到太平桥小菜场唱大篷,与拆账,不久武旭东、潘四腊子、周庭福等人来了,场面上有了大小锣,穿戴上有了头盔和服饰,生意更加好了起来。
阅读(111)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9-08-04 09:50)
|
标签: |
分类:艺术欣赏 |
淮剧《李毓昌放粮》是淮剧优秀传统剧目,写的是清嘉年间淮安府山阳县连年水灾,民不聊生,钦差李毓昌前往发放灾粮,为府县勾结蒙蔽贪吞,事被李毓昌查出,府县畏罪,将李毓昌谋害于善缘庵行辕,后经寺僧举发,得以昭雪。
请欣赏本剧第八场:思儿
剧中李母由谢艳霞扮演,林氏由筱海红扮演,李太清由臧道纯扮演
时间:数日后
地点:李家村李毓昌家
布景:李母上房
启幕,李母上
李母:(唱)【老拉调】
(缝衣,摆在身上试了又试,看了又看)
媳妇儿哪里
阅读(117) ┆ 评论(0) ┆ 转载(0)┆
查看全文>>
(2009-06-28 22:16)
|
标签: |
分类:艺术欣赏 |
1958年上海市建新淮剧团首演(此剧是筱海红早期成名之作之一)
根据郭沫若剧本改编,音乐设计:嵇鸿裕,舞美设计:梁学鹏
由陆少林(首演)、
阅读(117) ┆ 评论(0) ┆ 转载(0)┆
查看全文>>
(2009-06-28 19:22)
|
标签: |
分类:个人艺术资料 |
阅读(274)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9-06-26 09:37)
|
标签: |
分类:个人艺术资料 |
徐桂芳(1913/12月6日——1988/6月22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民盟成员,原名徐桂圃,江苏建湖县庆丰相界牌桥人,出生贫农。祖辈以香火“童子”为业,7岁随徐连本学艺并亲授香火,因
阅读(261) ┆ 评论(0) ┆ 转载(0)┆
查看全文>>
(2008-07-04 07:00)
|
标签: |
分类:个人艺术资料 |
阅读(299) ┆ 评论(0) ┆ 转载(0)┆
查看全文>>
(2008-05-13 18:33)
|
标签: |
分类:个人艺术资料 |
1920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幼年时做过童子,后拜淮剧著名包头赵金华为师,先学包头,后该小生,早年以《合同记》的王清明、《双槐树》的朱春登、《二度梅》的梅良玉等角色在苏北的盐城、阜宁一带和沪宁沿线城镇崭露头角。抗日战争胜利后留居在上海,被一些班社和戏院聘请为“当家小生”,曾与何叫天、筱文艳、杨占魁、林云霆、蒯云霞、高艳秋、颜筱琴、臧道纯等同班演出,1951年与武筱凤(扮演陈杏元)、陆少林(扮演陈春生)合作的《二度梅》中的《重台分别》一折,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录制播放后给广大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008-04-22 16:06)
|
标签: |
分类:个人艺术资料 |
阅读(254) ┆ 评论(0) ┆ 转载(0)┆
查看全文>>
(2008-04-20 19:36)
|
标签: |
分类:个人艺术资料 |
阅读(183) ┆ 评论(0) ┆ 禁止转载 ┆
查看全文>>
(2007-09-06 18:24)
|
标签: |
分类:艺术欣赏 |
查看全文>>
(2007-09-02 19:09)
|
标签: |
分类:艺术欣赏 |
关于淮剧早期演员
清末,淮剧初来上海演出时演员都是男性。民国10年,受当时上海京剧、沪剧、越剧等剧种都已有女演员的影响,淮剧女演员李玉花(青衣)首次登台,以《王婆借贷》、《秦香莲》等戏一炮打响。她和另二位女演员金牡丹(文武花旦)和董桂英(青衣花旦),还演出了《樊梨花》、《骂灯记》、《丁黄氏》等剧目,从而使大江南北的淮剧舞台向女演员打开了大门。受到观众的欢迎。
30~40年代的演出以连台本戏占首位。主要女演员除李玉花、金牡丹、董桂英外,男演员:
武旭东、谢长钰、梁广友、
周廷福、颜玉卿、王道赞、
孙玉波、张洪仕、孙东升、
陈为翰、何益山、裴少华、
尹麒麟、孟仇七、王筱楼
徐寿保、王九林、姜文奎
王春来、苗富贵等
1933年王亚仙创造了花旦【拉调回龙腔】,筱文艳于民国28年在《七世姻缘》中演祝英台时创造了淮剧【自由调】唱腔而崭露头角,1937年何叫天根据淮剧艺人王恒和的唱腔整理创造了【自由调连环句】,马麟童创造了【马派三截调】,李玉花创造了脍炙人口的【自由调滚板】,叶素娟于1947年在《白蛇传——祭塔》以【自由调】为基础,她吸取了锡剧长旋律的演唱特色和根据筱文艳的【小悲调】翻过来,定弦改变四度,由C调定为F调,拉高低唱创造了【大悲调】也获好评。
民国著名的旦角女演员还有:
王亚仙(文武花旦、青衣)、
徐莲英(青衣、老旦、须生)
武云凤(青衣花旦)
高艳秋(文武花旦、青衣)
蒯云霞(武旦、青衣)
董月红(青衣花旦)
马艳琴(青衣花旦)
顾艳琴(文武花旦)
筱惠春(文武花旦)
韩筱芬(青衣)
谢艳霞(文武花旦、青衣)
叶素娟(青衣花旦)
陆琴芳(青衣)
陶美君(花旦)等
著名的生角演员:
马麟童、筱云龙、姜一桃
杨占魁、何叫天、华良玉
季兴华、王春来、苗富贵
张筱亭等
40年代末已参加演出的较有影响力的第三代男女演员有:
颜筱琴、武筱凤、周筱芳、
筱海红、王少春、王春来、
苗富贵、武丽娟、李桂芳、
韩筱友、李神童、陆少林、
李少林、程少楠、杨桂芳、
孙艳霞、马秀英、徐少成等
建国后也渐成为上海淮剧舞台的主要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