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评
(2015-03-10 23:09:39)
标签:
it |
新闻简评
晚上,在网上看见这样一条新闻:
平安好医生布局移动医疗:长跑路上十年论输赢
◎每经记者 涂颖浩 发自上海
作为与寿险产业链最为匹配的产业之一,医疗健康行业正成为保险业加速投资的新蓝海!
本期保险周刊,我们将为《每日经济新闻》的读者带来阳光保险和中国平安(65.70,-0.62,
作为保险业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之一,中国平安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界关注,“平安好医生”的打法如何?给业界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上周四(3月5日),原阿里巴巴[微博]集团高级副总裁、现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涛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详解了平安健康险致力于成为O2O健康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者和中国智慧医疗探索者的新战略布局。
2014年9月,平安携一款APP低调杀入移动医疗市场。在几大互联网巨头于移动医疗领域跑马圈地几乎完成之际,平安后发制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积累了大量用户,引发业界关注。有业内人士甚至大胆预判,未来移动医疗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进入PAT(平安-阿里巴巴-腾讯)时代。
3月5日下午,原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现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详细阐述了平安健康险致力于成为O2O健康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者和中国智慧医疗探索者的新战略布局。在王涛看来,健康医疗是一座金矿,其市场空间足够大,甚至不亚于当初的电子商务市场,是当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下的“蓝海”。力图用三年时间打基础,组建千人医生团队、拿到B2C药品销售牌照及建立云健康系统等新的架构。
将客户群体延伸至互联网
2014年被业内称为移动医疗的里程碑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当年9月,一款名为“平安健康管家”的健康医疗APP悄然公测,上线包括问疾病、看名医、逛社区、收资讯以及测健康五个功能模块。对接名医,主打三甲医院名医即时在线咨询与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概念。正当大家在暗自琢磨平安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的时候,今年1月,谜底揭晓,该APP正式更名为“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好房”、“平安好车”一起成为“平安好”系列互联网板块中的一员。
在医疗产业链中,离不开医生指导下的消费。“圈医生建网络”在平安好医生的体系中被搭建为三层体系,并在成本投入上耗资巨大。其中,第一层为500~1000名自建家庭医生团队完成在线门诊;第二层为5000名知名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名医门诊提供线下服务支持;第三层为平安签约的40000名外部主治医师每周一次义诊。单以500人的自建医生团队投入成本计算,人均30万~50万的年聘用成本就高达2亿元,而名医门诊的成本也是不菲。“做行业里的No.1是马总给我们提的目标。”王涛表示,但这并非是简单的盈利目标,而是在健康医疗框架下,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免费医疗”作为杀手锏,解决传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布局移动医疗相当于长跑,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打基础。我们注重的是体验式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其中要考虑到两点:一是用户体验;二是服务什么规模的客户,和(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
在王涛看来,平安是唯一做到服务全流程深度整合的公司,覆盖在线问诊、在线购药、在线预约门诊、线下就医陪护、诊后跟踪评测全环节。“既通过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支付(保险赔付)全方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还能从服务的深度拓展至广度,在惠及平安健康险3000万客户、平安集团8000万客户的基础上,将客户群体进一步延伸至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以免费的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
王涛表示,医疗产业需要引入竞争,客户就医需要个性化服务,平安这一模式或为行业带来鲶鱼效应。“传统医疗模式下,一个购买了商业健康险的客户去医院门诊,对于一个可做可不做的CT检查,医生往往会要求客户去做。对客户而言,这意味着下一年的保险费率会上升。而将健康管理植入到商业健康险中,通过移动医疗、智能硬件设备、健康习惯管理汇集到健康云中的数据,会给医生诊断以大数据支持,帮助医生作出最合理的诊断结果。”
王涛指出,这种健康管理在过程和结果中同时介入,更方便、快捷地控制理赔成本,使保险产品更有竞争力,“健康管理与保险产品的深度整合使得价格下沉,可使商业健康险年保费由1万~3万元下降至1000元~5000元,为更多的中产人群服务,也是我国倡导的商业健康险(发展)方向。”
这位出身于阿里巴巴的高管,力图为平安注入新的互联网基因。王涛称,“平安健康险当前的战略思想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于互联网用户的健康医疗移动平台,这与传统行业的投入产出曲线是不一样的。互联网企业前期更看重用户好评和服务价值,资金回报盈利周期为8~10年。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的大投入、大产出、大回报,以免费的服务带来足够好的用户体验,最终得以厚积薄发。由于健康领域相对更专业、更复杂,我们有马云[微博]一样的耐心,甚至更多的耐心,我认为至少(需要以)十年来计,论输赢。”
自由简评如下:
移动医疗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谁能笑到最后,无疑将成为媲美阿里的互联网巨头,正像平安健康险首席执行官王涛说的那样:“不亚于电子商务市场”。
目前中国平安决心已定,义无反顾地大举布局移动医疗,那么平安能成功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人才 ;平安挖来阿里巴巴的高级副总裁、有运营软件之父之称的王涛。是什么吸引王涛加盟平安战车呢?恐怕不仅仅是高薪吧?我认为是平安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移动医疗的资源。从人才来说,平安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制高点。二是资金;移动医疗前景很美好,但是绝对是烧钱机器,我估计前期投入应该数以百亿计;这种大投入,恐怕不是一般公司所能承受的。而平安财力雄厚,基本上无人匹敌。三是决心。平安布局移动医疗,显示出破釜沉舟之势,显示出平安转型的决心,也彰显出平安的效率和执行力。四是战略;从王涛的介绍上来看,要做移动医疗的第一,以免费医疗为突破口,志在长远。
我就想,如果当年巨头们要是介入电商,马云能成事吗?可能性极小。可以说马云是上天成就了他;当时,巨头们并没有认识到电商的潜力,给了马云生存空间;即使这样,阿里的控股权依然被外国人掌握了。如果马云在现在创业,即使花费十倍的努力,也不可能成功,因为他再厉害,也抵挡不过资本的力量。
我甚至想,现在巨头进入互联网,也就等于互联网草根创业的大门已经关闭了;再想出现马云那样的人物已经不可能;现在的马云们也只能给这些巨头们打工了。
当然,现在各路诸侯纷纷杀进移动医疗,包括阿里、腾讯之类的互联网巨头,但是现在的竞争在已经不是十年之前电商那样的竞争了,没有钱只能被人吃掉,不等你长大,不是被收购,就是被扼杀;互联网靠创意打天下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是资本为王阶段了;所以在选择移动互联标的的时候,还是要考虑资本实力的;平安可以烧一百亿进去,谁敢跟它竞争呢?其次,从盈利模式上来说,平安最终还是通过卖健康险赚钱,一切投入都落到卖保险上,通过医疗移动卖保险,降低保险成本以及赔付率,实现盈利;而其它对手有这个条件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非保险公司,投资移动医疗,靠什么赢利吗?如果靠服务盈利,能战胜平安的免费服务吗?我想,即使阿里、腾讯也面临着这么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们或许在烧钱上跟平安有一拼,但是在盈利模式上根本竞争不过平安。如果面对这样一个自己基本上无法战胜的对手,他们会烧钱吗?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想,只要平安下决心布局移动医疗,包括阿里等都要退避三舍,或许通过合作来分移动医疗一杯羹。我想王涛之所以加入平安,也正是看上了平安在移动医疗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不是这一点,王涛不会跟平安合作,以阿里的灵活的机制,王涛和阿里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新项目来创业。
正是因为平安在移动医疗具备深厚的资源,我看好平安;如果平安在移动医疗上取得进展,等于一个新的阿里横空出世,再加上平安的陆金所、好车、好房等等,到了那个时候,平安市值是多少呢?
当然,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却能给人以无限遐想。这种想象并非做梦,而是有着充分的逻辑以及合理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