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蓝筹股
(2014-12-11 19:32:05)
标签:
股票 |
思考蓝筹股
我想把蓝筹股分成这么几类,并对他们的价值做点判断:
一、制造业传统蓝筹股
宝钢股份、中石油、中石化等应该属于这一类。优点是行业地位举足轻重,缺点是成长不足。价值最重要体现在估值修复和改革预期上。牛市早期,因为超跌,低价,股价表现较好,但是难以跑赢大盘,牛市中,股性呆滞, 充其量作为大资金拉抬指数的工具。
二、服务业传统蓝筹股。银行、券商、保险、通讯等属于这一类。这一类股票因为受益于市场上涨,基本上能获取同步大盘的收益,获取暴利的阶段,应该在牛市初期,因为受到估值修复以及预期成长双击,股价会暴涨,目前这些股票正是处在这一阶段,而且我认为这一进程还远未结束,但是当预期兑现,股价表现会慢慢变差。有人认为券商在牛市中会获取超额收益,我认为很难。有人以中信证券在上一轮牛市中的表现来证明券商股在牛市中获取超额收益。对这一点,我持不同看法,理由有这么几点:当年中信证券作为市场上第一支券商股,具有稀缺性,并且中信证券起涨的时候,市值不足百亿。目前近三千亿的市值,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市场上市值最大的为工商银行,市值一万四千多亿,净利润为两千多个亿。中信证券今年净利率估计百亿左右,市值达到工行,也只有四倍的涨幅,而净利率起码要增长十倍以上,达到一千亿以上,市值才有超过工商行的可能。但是这个谈何容易。
三、消费类传统蓝筹股
茅台等。这些股票因为产品久经考验,我认为具有抗击通胀的能力,并不是牛市好的股票。
四、新兴蓝筹股
海康威视等。目前新兴行业出现的蓝筹股很少。因为有一些行业有产生蓝筹股的可能,比方制药、互联网、传媒等
五、未来蓝筹股。
零七年之后,大量新股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成为蓝筹股。
分析以上几种蓝筹股,我认为如果能发现未来蓝筹股,或许更能从今后的市场上获取超额收益。
一般来说,一个新兴行业进入爆发期后,引起各方资金争相恐后进入,必然导致竞争加剧。这就是市场洗牌阶段。当市场经过洗牌,剩下龙头。这时候市场成熟了,强势品牌已经确立,龙头公司能获取稳定的高额收益。比方,格力电器,就是经过市场拼杀之后,杀出重围,并一步步跨入蓝筹股行列。这个过程也是股价大涨的过程。相对于介入成长股,介入由龙头向蓝筹股转化的股票,确定性更高,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最大化。
那么,有哪些股票具备由龙头转化为蓝筹股的潜力呢?
我觉得选择的标准应该注意几点:1、已经确立行业龙头地位,并且行业空间巨大的;2、目前市值二百亿左右的;3、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第三点尤为重要。因为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遇见天花板,只有拥有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才能带领公司突破瓶颈。比方,海尔、格力等莫不如此。
目前,我筛选了这么几家公司:
1、通化东宝
具备胰岛素全系列药品的生产能力。胰岛素产品造就了诺和诺德、礼来等,我想东宝成为大市值公司顺理成章,只是时间问题。
2、怡亚通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物流出大市值公司是一定。中国目前物流业诸侯割据,怡亚通具备创新基因,很有可能笑到最后。
3、东方财富
互联网金融已经见到效益,难能可贵,我相信如果顺利的话,东财或许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霸主。
4、上海钢联
大宗商品里的“阿里”,一旦成功,成为大市值公司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确定因素较多。
5、科大讯飞
智能语音技术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然笑到最后的或许不是科大讯飞,但是我相信这一行一定要出大市值公司。这是互联网技术中唯一具有本土优势的行业。
6、永辉超市
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永辉成为大市值公司是确定性比较大的,虽然面临电商的冲击,但是我认为电商不可能替代连锁超市,尤其是以生鲜为主的永辉。而且互联网并不是技术,只是应用层面的,永辉有天然的聚客能力,完全可以发展线上业务。这样一来,凭借着遍布全国的实体店和强大的物流、以及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完全能在电商时代活得很滋润。有希望,但是希望能不能变成现实,就看它的管理者的能力了。
七、海天味业
一般来说,新股,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新股,很难判断它能不能成为蓝筹股,要想判断的话起码上市三年以上的时间。但是海天味业,应该是一个例外,因为它的市值完全有可能超过茅台,因为它的市场比茅台大得多,当然茅台上市之后股价涨了几十倍,而海天味业目前市值已经六百多亿了虽然涨不了多少倍,但是涨个两三倍应该是大概率的事。
8、欧菲光
欧菲光现在已经是行业公认的龙头了,如果一旦行业经过洗牌,就会成为智能手机核心部件领域的“格力”,就看它能不能完成角色转换了。目前处于关键时期。
这几只股票,都是我熟悉的股票,我想除此之外,一定会有能成为蓝筹股的股票。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顺着我的思路,也找找。
最后,我按照我的理解界定一下,所谓未来蓝筹股,就是目前市值在二百亿左右,能在未来五年之内,市值能达到一千亿以上的股票,起码每年平均涨一倍,最少也要涨两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