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谈道德
(2010-06-21 14:42:35)
标签:
杂谈 |
想谈道德
今天总是在想如何做人的问题。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人生观不同,看法自然不同。由于每个人的素质、修养不同,认识自然有天壤之别。同样一个人,在你眼里是好人,或许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坏人。
其实,这是一个道德问题。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道德。要不,在用人上有一个原则:就是德才兼备,德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道德是什么?就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关于什么是好人的问题我思考很久了。我是这样给好人下定义的:好人不是不做坏事,而是做了坏事感到内疚的人。内疚感是促人向善的力量源泉,是人修身之本。
人活在世界上不容易,要经受各种诱惑,难免有一时失足,或者一念之差的情况的。再说人是感情动物,有七情六欲,受这些欲望的驱使,为了一己私利难免损人利己。
做人的标准有很多,但我还是比较欣赏孟子的标准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通过这个标准,很容易就能看出做好人要付出很多代价的,而这些代价对很多人来说是具有很大诱惑力的。所以说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要有吃亏让人的思想境界和博大的胸怀。
说起来这个世界真是矛盾。尤其在目前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氛围中,人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也就是道德高尚的人,是要做出很多牺牲的。但是有些人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虽能得一时之快,但终将要付出代价的,就是精神的贫穷。而那些虽然在物质上失去很多,但是由于不违背自己做人的道德,精神的愉悦那是极大地享受。
说到这里,我想起康德的一段名言:星夜里我仰望天空,深深地感到人类的渺小,我感到只有浩瀚的宇宙和人类的崇高的道德,才让我们感动和敬畏。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满足和快乐。在这方面,孔子用自己的一生阐释着、实践着这样的真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是颜回,为什么颜回能得到孔子很高的评价呢?就在于颜回“一瓢饮,一箪食,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追求的是精神和道德的高尚。
孔子一生在追求如何做人,想的极为周到,大到如何安邦治国,小到如何待人接物,事无巨细,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原则。甚至,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有规定:非礼勿为等等。从俗人的角度来看,这样活着真累,是很痛苦的,但是从孔子的角度来说,这样做虽然也辛苦,但是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其中的乐趣远非我们这些俗人所能体会的。
孔子一生很是坎坷,但是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力量深深地打动了很多人的心,被人誉为高山仰止,万世师表。他的学生把他视为生活的导师,精神的指路明灯,说起孔子跟他的学生的深情厚谊,真是让我们感动,感动之后还有汗颜。孔子死后,很多学生为他守灵三年之久,其中,子贡为老师守灵达到六年之久。每次想起这情景,我都会感动的忍不住流泪。每一次感动都让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道德的力量吧。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文章里引用了一个古人的话,谁说的记不住了,原话也记不住了,大意是这样的:你做事对得起人,那不叫好人,只有别人对不起你,而你依然对得起他,这才叫好人。这是一种境界。我愿意做这样的好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