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男西装的服装工序(服装同行请进)

标签:
服装西服工序设备名称平车烫台台板杂谈 |
分类: 服装专业 |
http://s16/middle/03205df4g755b05553a9f&6901工序名称:领料分包
5工序名称:前片推门
14工序名称:割袋盖
一般来说,工时是工价的基准依据。而计件工资是离不开每道工序的工价。
工时测定也有其标准规范,可详细如下:
一、当一款衣服即将上线时,测时人员应将工序表与衣服一一核对,使自己对此款衣服的作工有大致的了解;核对中如发现比较明显问题应立即提出来加以修正(如工序名不规范、顺序不规范等)
二、为了测得时间的准确性,一般来说等衣服上线三天后开始测时(订单数量比较少的情况可第一天测,时尚,但另需注明),衣服有3个尺寸,应测中间尺寸时间。如有六个尺寸,则从中分成二段,测中间尺寸(例如小孩子系列:90CM,95CM,100CM,110CM,120CM,130CM,则测95CM与120CM)
三、在测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测时者应站在被测者距离较远但视线不被挡住的地方,即不让被测者感觉到在测他的时间,使被测者很自然地工作;
2、工序测时的起始时间:从被测者拿起裁片--车缝--放下半成品为止,中间不包括停顿、断线、聊天等时间,并且以连测3件份时间为准,(注意不能以片数为准,应以件数为准,如2前片=1件份。)
3、测时时应注意被测者的动作是否规范、素质如何,如动作不规范应立即提出来加以修正,服饰,注意不能测动作不规范者的时间;
4、测时时应注意看衣服车缝的品质如何,(如针距是否达到要求、该修线是否修线、针路直不直、花边是否太皱或太直等)并登记于测时表上;如发现严重品质问题应立即向上级提出来;
5、测时过程中应将不规范的工序提出来修正、不必要的工序应删除、该合并的工序应合并;
6、拉花边的测法:应先量整件衣服花边的长度,再以实际测的时间花边长度来换算;
7、车缝时如果车缝与修线,剪断是分开做,应分2部分测时间加起来,即车缝时间+修剪时间,并在备注上注明修剪时间。例如专机车缝完修线和车折前项后剪断等;
8、测时中如发现做同样工序的两人时间差异很大,应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
9、车缝者速度偏慢、品质较差、动作不规范一律不测他的时间,时尚包包,应直接提出来给线上加以修正;
10、被测者的素质、品质应登记于测时表上。
订单加工费分配比例是:工人工资(计件工资+饭津补贴+加班费+养老保险)占40%,管理人员工资占10%,其他费用占40%,利润10%。
另外工序工价 = 每日平均工人工资 /
工序每日标准产量。每日平均工人工资是参考当地同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本厂的情况确定的,主要是参考当地同行业平均工资水平。
工序每日标准产量 =
每日标准工作时间(480分钟)/(工序标准工时*(1+工序难度系数))。工序难度系数根据经验得来,分为A、B、C、D,分别是0.1、0.15、0.2、0.26。
工序标准工时=工序平均实测时间X(1+12%)。12%是自然生理消耗时间。平均每小时7.2分钟。
工人的工资:底薪(基本工资)+品质资金+产量奖金+全勤奖+饭津补贴+加班费+各种保险
底薪=单件工价X产量(件数)
单件工价=工人月平均工资
比如一件普通三袋挂衬西服上衣,由裁至做至包装-2小时完成,上海本地的工人平均工资2822元(各地域-各异),那么这件西装的工价就是2822元/286.6(每月的工作的小时数)=9.8元,
286.6小时计算方法如下:
正常自然天数/年:365天--12个月--52.1周(365/7=52.1)
工人工作/年:6天/周X52.1周=312.6天
11小时/天
3438.6小时/12个月=286.6小时/月
那么这件西服上衣的工价就是:2.2小时/件
那么台产就是:11小时/天
先对左右两格挂面的外口条格进行检验,一般驳口止口应尽量避开明显条纹。这是因为即使条纹有些偏差,从视觉上也不会太明显。一般认为驳头条纹上段不允许偏差,而在上眼位至驳头5或6cm之间允许偏差0.5cm左右。
1.寨挂面时一定要注意从上而下,复里襟格时止口朝里,复门襟格时止口朝自己身边。寨线先从驳口线起针,一般约3cm一针,到上眼位处转弯沿圆角止口寨线。复挂门的松紧程度要分段掌握。见图7-24。、
2.复驳头挂面。在上眼位处挂门要有吃势,以备驳头在此折转的余量。驳头外口中段一般要平复。在驳头缺最处横丝要放吃势,以免驳头驳倒后驳角反翘,影响质量。见图7-55。
3.烫挂面吃势。烫挂门吃势时在驳头下面垫烫板,熨烫面积不宜过大。不超过驳口线。下段放平熨烫。
(十七)翻止口
2.修止口、分烫止口。修止口时里襟格从下到上,门襟格从上到下。先修大身,留缝头0.4cm。再修挂面,留缝头0.7cm。留缝头的多少可根据面料的不同质地而定,如疏松的面料应适当多留一些缝头。然后把驳头缺嘴刀眼剪好,注意不要把缉线剪断,以免起毛。分烫止口时,将驳头上口朝里,摆缝朝自己。喷水后将大身缝头与挂面缝头分烫。这样分烫止口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止口翻出后寨不实。见图7-57。
3.缭止口。缭止口时里襟要从上到下缭针,门襟格要从下到上缭疹。缭针时用但根扎线,将挂面缝头向衬头面扳转。驳头出扳进0.1cm,眼位以下扳进0.2cm。缭止口是为了防止止口缝头移动,所以应采用斜形针法,把缝头扳顺、扳实,圆角圆顺。缭止口时要注意缭针不能滴到面料,以免影响外观。见图7-58。
4.烫止口缝头。止口缭好后,要用高温熨斗将止口烫薄、烫煞。将止口喷水后,熨斗用力压烫,使止口既平又薄。然后把衣片翻转,将挂面朝上,喷水压烫,把挂面吃势烫匀。
5.翻寨止口。将挂面翻转,注意驳角及圆角的左右对称,止口要翻足、翻平。先寨驳头止口,寨线时一般1cm一针,离进止口1cm。注意寨线时挂面虚出大身0.1cm左右,驳头外口丝绺、条格要寨直、寨平。寨门襟格止口应从上眼位至缺嘴,里襟格从缺嘴至上眼位。见图7-59。
6.暗拱圆角止口。止口拱针是将西服挂面在上眼位至底边这段距离与村头固定。拱针应用本色丝线。挂面针脚应尽量小,拱针不可拱穿前身面料。拱针离进止口0.6cm,针距0.7cm左右。见图7-60。
7.止口定型。将拱好止口的挂面放在桌板上,用湿布盖烫定型。要求止口烫薄、烫煞。防止止口倒吐及大身、驳头丝绺变形。整烫时要将驳角窝势烘烫,使驳角窝服、平挺。见图7-61。
(十八)归拔后背)
后背的归拔与前衣归拔工艺同样重要,它使西服后背更符合人体的背部造型,穿着更合体。因此,我们在归拔时要了解人体后背部位的肩胛部、背沟部及腰、臀的体型特征。
1.寨后背缝。按粉印或线丁,从领圈起寨至后背衩位。寨线不宜过紧,但在后背胖势中段可将线抽紧一些。一般为3cm左右一针。寨线时应注意左、右条格从绺的顺直与对称。后背领口中心线必定是在条子的中间或以条子为中线。寨好后车缉一道。车缉后再次检查条格丝绺。见图7-65。
2.归拔后背。
(1)后背两格重叠在一起,衣摆缝朝自己,摆平、放正。熨斗从肩部开始,肩胛处拔开,左手拉出腰节丝绺,将腰节点向外拔伸。在拔烫腰节的同时,熨斗反手向上,将袖窿处及袖窿下10cm处归烫,使后背袖窿处产生戤势。熨斗在拔烫腰节的同时,将后腰节线1/2处归平,腰节以下至底边摆缝线归直、归平。见图7-66。
(2)把后背调转方向,后中缝口自己一边。在腰节处向外拔伸的同时,将后腰节1/2处归平。在后背上段胖势处归烫,把丝绺想肩胛方向推,后背下段平烫,把后背缝归直、烫平。将后背反面用同样方法进行归拔,保持后背一致。见图7-67。
(3)在后背中缝喷水分烫,要求背缝烫平、烫煞。在开衩位里襟格剪一刀。然后把领圈、肩缝调转朝自己,把腰节提起进行后背肩部及领圈部位的归拔工艺。将领圈及肩部横丝绺向下归烫,两肩外点略微伸拔,把里肩1/3处的归势推向肩胛位。要求把后背肩胛位烫圆、烫顺,丝绺顺直。然后将后背放在胸架上观察后背造型是否符合胸架要求,如发现问题还可以及时调整。见图7-68。
(十九)做背衩、拉袖陇牵带
为使后背袖窿处平服,防止后背袖窿拉还,在袖窿处拉牵带条。牵带离肩点处4cm至摆缝下1cm左右。
后背衩分为门襟格与里襟格。里襟格牵带与背衩边放齐,然后折转1cm,用三角针绷,正面不露针迹。门襟格按背衩线丁寨上背衩衬,宽约4.5cm,衬头放上衩口3cm。然后再在衬布上靠近背衩止口边寨上牵带。在衩下5cm这段距离牵带要拉紧,下段平敷。背衩衬四周扎暗线。拉线要松,以免正面露出针迹。
按底边线丁,先扣烫门襟格贴边,然后再扣烫里襟格。扣烫时,首先要注意底边的顺直;其次是里襟格背衩不能长过门襟格背衩。烫好后将门襟格止口贴用三角针同大身绷牢。背衩贴边折转缲牢,毛边处锁牢。注意拉线不宜太紧,以免影响外观。背衩做好后翻转正面,上面盖湿布用熨斗压烫。门襟格止口丝绺一定要做直、做平。见图7-69。
(二十)合缉摆缝
(1)在摆缝缝头处喷水后,用熨斗将缝头分开烫平、烫煞。注意分烫前一定要将缝头摆直。在腰节处分烫时略微拔开,但不能把前后身摆缝的丝道烫还。
(2)将夹里缝头沿缉线朝后身扣倒烫顺,在吸腰出将夹里烫还。
(3)将后背贴边寨线一道,以便兜缉底边夹里。
见图7-71
4.兜缉底边。按照前身底边与夹里的刀眼,将夹里翻转。先缉里襟格,夹里在上,贴边在下。兜缉时在离开挂面边1cm处起针,夹里要略紧,夹里摆缝与面要上下对齐,缉到里襟格背衩位。接着兜缉门襟格,从被衩门襟贴边2cm起至离挂面1cm止。然后用丝线将底边同大身用三角针绷好。
5.滴摆缝。将底边夹里坐势定好,烫平。由底边起,离底边10cm开始滴摆缝,到后袖窿高离下10cm止。滴线一般为3cm一针。夹里要放吃势约0.5或0.8cm左右。滴线放松,使面料平挺,有一定伸缩性。见图7-72。
6.缉、寨后中夹里。把西装敷平在桌板上,将西服丝绺与夹里丝绺放平、放正。然后画面后背夹里中缝开叉刀眼,一般按后背衩位抬高3cm,车缉0.8cm缝头。将背中缝做势朝里襟格烫平,在背衩至领圈下5cm寨线一道。要求后背夹里松于面料,使后背有一定的松动余地。
7.寨后背衩夹里。先寨里襟格夹里。将里襟夹里扣转同后衩里襟格平齐,寨线一道。注意夹里不能太紧,以免后背镲起吊。然后在门襟格夹里上按开衩位高低及进出位置斜剪刀眼,留出门襟格夹里折转缝头2cm左右,把多余的夹里修剪扣转,寨线一道。见图7-73。
8.袖窿倒钩针。先将大身翻转,正面朝上,丝绺放平,夹里略松,沿袖窿和后背肩胛处寨八字形针,3cm一针。然后把肩缝、领圈、袖窿多余的夹里修齐。夹里放多少,见图7-74。把夹里修净之后在袖窿门处(前身至帮胸衬,后身至袖窿高4cm)用寨线沿0.5cm寨袖窿倒钩针,以防袖窿拉还。拉线时要略有吃势。见图7-74、图7-75。
(二十一)拼肩缝
肩缝在西服工艺中要求是很高的。他涉及到西服的袖子造型、领子造型、后背戤势和肩头的平服。因此,在拼肩缝之前必须检查前后肩缝的长短、领圈弧线、袖窿高低及丝绺,如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然后将背部朝身边放平,把背里撩起,按后背领圈及肩部归拔之要求再进行归烫。
1.寨肩缝。寨肩缝时后身缝放在上面,从领圈处起针向外肩点寨线。要求在领圈点肩逢长1/3处放吃势0。6cm左右,寨线离进缝头0.7cm,针脚为1cm,后肩缝要松于前肩。见图7-76。
2.缉肩缝。先将肩缝吃势烫平、烫匀。缉线时要求前肩放在上面,注意不可将肩缝横丝、斜丝缉还,缉线顺直,缝头大小一致,缝头大约0.9cm。肩缝缉好后将寨线拆掉。
3.定肩缝。将肩缝放在铁凳上烫分开缝,烫时不可将肩缝烫还、烫黄。定肩缝时,把大身翻转正面,在肩缝拼缝寨线一道。寨线时将领圈肩点直丝抹大0.6cm,注意左、右肩寨线一定要从领圈到外肩点,直、横丝绺要捋挺,肩头横丝略有弧度,外肩点略朝后偏移,寨线松紧适宜,针距1cm。然后,翻过来,将肩缝分开缝沿缉线与衬头固定,拉线不宜紧,针距1cm。见图7-77、图7-78。
4.滴领圈、滴肩头。
(1)滴领圈。把肩缝放在铁凳上,外肩点拎起,使肩部产生凹势,在领圈前直领口处把横丝捋出,然后用倒钩针法把面衬固定。要求前领圈处,丝绺顺直,面略紧过衬头。见图7-77、图7-78。
(2)滴肩点。滴领圈之后,把肩缝调转方向,将领圈朝自己身体,并把领圈拎起,用手掌将肩头托起,使肩部产生凹势。然后在前肩袖窿处,边扎倒钩针边捋挺丝绺,使前肩袖窿边与衬头固定。要求肩头横、直丝绺捋挺、捋顺,前袖窿外肩点处斜势略还,肩点处面子丝绺要紧于衬头,以使肩头平挺。滴肩头之后为防后领圈被拉还口,必须在后领圈用倒钩针扎线一道。见图7-79。
(二十二)做领、装领
西服领头工艺在西服工艺操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领子的造型将直接影响整件西服的外观效果,在工艺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特别注意西服领子的条格左右对称,线条是否优美和驳头是否窝服等。
西服做领、装领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常见的有几种方法。我们以下重点介绍一种工艺方法。在做领、装领之前我们先要首席各种做领、装领的样板,如领头净样版、领里样板、归拔样板、画领串口样板等,并且把做领的面辅料准备好。
1.
2.配领面。
(1)归拔领面。归拔领面比较简单,只要把领面的领底拔开一些,这样可以使领面贴近领里,领面不会扳牢。将领底弧线向上,喷水后把弧线拔开,拔至领脚折转线为止。在领面外口肩胛转弯处侧略微归拢一些。注意横直丝绺要放正,领底边呈波浪形。见图7-82。
(2)画领面。
把归拔好的领里复在领面之上。注意领面后中缝要同大身后背中缝条格相对,领面丝绺放直。
将领里净样用画粉画到领面上去,领脚串口点一定要画准。注意领角两头丝绺及条格的对称。
在领脚串口处领面退进0.8cm(错缝),同领缺嘴点连接,画线直顺。两串口放缝0.8cm,上口放1.5或2cm缝头,两领角各放缝3cm,领底按领脚折转线放出3cm,线条连顺。见图7-83。
(3)面前身挂面串口。面前身挂面串口之前,先将丝道烫平、烫直。然后按领串口画样样板,把多余的布料修剪。注意在放串口画样样板时,一定要上下、左右对齐大身,这样可以保持左右两格串口的对称与准确。
3.装领。
(1)装领面、领侧底。先将领面与挂面的串口用寨线固定,寨线时领面放在上面。要注意两领角丝绺的进出位置及上下的松紧。然后车缉串口,缉线时挂面在上。注意领子处丝绺放正,串口缉线一定要顺直,上下松紧一致。见图7-84、图7-85。
领面串口缉上之后,装领里串口。装领时要将领里串口放在大身上面,注意驳口线刀眼一定要对准,以免影响领驳头外观效果。,缉线直顺,松紧一致。见图7-86。
压后领底线。压后领低线之前,先用寨线把领里定到领圈上。注意两肩胛位领里要略放层势,后中缝对齐。再把西服挂在衣架上看看领子的效果,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及时调整。然后车缉一道,压线为0.15cm。见图7-87。
(2)分串口、定串口、寨领转弯角处分别把挂面及大身剪上刀眼,把大身的串口衬头修去,以减小串口的厚度。然后将串口放在铁凳上,喷水后烫分开缝。
将大身与挂面串口丝绺放平正,在挂面串口拼缝内寨线一道,以固定上下串口的位置。注意挂面串口线的顺直及松紧要适度。然后把领面翻转,在领面拼缝内定线一道,一般约1cm一针。盖湿布烫平。见图7-88、图7-89。
两头串口定好之后,把西服摊在桌板上,领面与领里丝道放平,把领里的领脚线同领面的领脚线对准寨线一道。然后在领里外口离进0.5cm处寨线一道,1cm一针。注意领里后中缝同领面后中缝同领面后中缝相对,定线时领面略松,丝绺不要拉还口。见图7-90。
用本色丝线,把领里外口同领面缭穿,针脚1cm左右一针。注意抽线不宜紧,领面只能吃到1或2根布丝,然后修剪领面外口留缝头1.5cm,两领角留缝头3cm,把缝头包转寨牢。注意外口止口一定要包实,两领角大小一致,条格对称,上下缺嘴协调。见图7-91、图7-92。
寨肩头、领圈夹里。将西服穿在衣架上或放在布馒头上,夹里放平,将肩头近领圈3cm处和领圈夹里与领衬寨牢。注意领圈夹里后中央要同面料背缝相对,同时夹里不能超过领脚线。
寨领面、领底线,将领底线按领脚宽2cm把多余缝头扣转,同领里寨牢。见图7-93。
整烫领头。将西服领驳头放在布馒头上,盖湿布进行熨烫,熨烫时注意驳头的大小及领头的窝势,特别要注意驳口线与领脚线的顺直,领脚线在肩胛转弯处要归煞、烫平。见图7-94。
(二十三)
西服袖子的外观造型不仅同裁剪有关,而且同做、装袖子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做袖的操作要求。
1.
归拔时上、下两层可放在一起归拔。
(1)将前袖缝朝自己,喷水后把前袖缝、袖肘线处凹势把烫。在拔烫的同时把袖肘线处的吸势归向偏袖线。注意归拔时熨斗不宜超过偏袖线。
(2)前袖缝、袖山深线向下10cm处略归烫。
(3)把后袖山高处向下10cm处略归烫。
(4)把大袖片上下翻转,用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归拔保持上下一致。
见图7-95。
归拔小袖片:
小袖片归拔比较方便一些,只需喷水后将袖片弯势略加拔弯一些即可。见图7-96。
2.
(1)缉烫前袖缝。将大、小袖片正面相对,大袖片在上,寨线时大袖片袖肘线处要拔开些。缉线时小袖片在上,缝头为0.8cm。然后喷水烫分开缝。分烫时注意一定要将小袖片丝绺放直,在大袖片袖肘线处略归。见图7-97。
(2)缉烫袖夹里缝。将大小袖片夹里正面相对,缉线顺直,缝头为0.8cm。缉好之后把缝头朝袖片一面扣转烫做倒缝。见图7-98。
3.敷袖口衬、缉烫后袖缝。
(3)纳袖山吃势。用寨纱线离进缝头0.6cm,从前袖缝处起针,纳针至小袖片横丝处止,针脚为.3cm一针。注意中间不能结线。一般西服袖山头的层势大小是根据不同的面料而定的,厚花呢、粗花呢之类的面料,一般吃势在4.5至5cm之间;薄料华达呢、花呢之类的面料,一般吃势在4至4.5cm之间。具体的吃势分配比例见图7-103所示。为防止袖山吃势走动,可将袖山吃势放在铁凳上用熨斗归烫,归烫之后按原针脚线再纳线一道。这样,装袖时袖山吃势就不会走动了。
(二十四)装袖
袖工艺是西服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装袖的工艺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整件西服的外观质量。装袖工艺要求做到袖子丝绺顺直,弯势自然,袖山头饱满,前圆后登,袖子不搅不涟,左右对称。
1.画装袖刀眼。一般装袖刀眼为三个点:(1)前袖缝对前袖窿凹势处;(2)袖山头刀眼对前、后肩缝刀眼;(3)后袖缝对后背高线刀眼。在实际装袖时,刀眼都会产生偏移,因此还要按照装袖的要求对刀眼位置适当进行调整。见图7-104。
2.寨袖子。寨袖一般要求先寨门襟格袖子,然后按照门襟格寨袖的要求再进行里襟格的寨袖工艺。
(二十五)做、装垫肩
1.扎垫肩。现在一般都采用成品腈纶棉垫,由于质量等原因,这种垫肩还需再进行加工。在垫肩下衬一块斜丝的黄布衬,然后在中间用双线扎一条直线,两边则用八字针法扎牢。扎好的垫肩外口应呈自然翘势,符合肩头造型。把垫肩反面有衬布的一面,用熨斗磨平,并把衬布丝绺向外烫平,烫成自然窝势。见图7-108。
2.装垫肩
(1)将垫肩对折,按肩缝偏后1CM居中,把垫肩正面对准肩缝,垫肩在肩头处离出缉线1.5CM,在背后处离进1.5CM,用双股扎线把垫肩同肩缝衬头固定。离进的作用是使背部产生戤势。
(2)将袖窿翻转上面,垫肩放在下面,使垫肩保持窝势,然后把垫肩同袖窿衬头扎牢。注意扎线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肩头翘势,或正面袖窿出现针花痕迹。见图7-109、图7-110。
(3)装绒布条。将绒线剪成斜丝条,长约25CM,中间宽为5CM,两头宽3CM,对折烫平。然后用手工扎到袖窿上去。从袖标处起针到后袖以下2CM,沿袖山缉线外侧扎牢。扎时绒布条略微紧些,呈里外匀。袖子翻出后袖山头外观饱满、圆顺。装绒布条也可用车缉。见图7-111。
3.定肩头袖窿夹里,缲袖里。将大身翻转挂在衣架上定袖窿及肩头夹里。寨线时适当把夹里带紧一些,夹里袖窿寨线不宜太紧,针脚为1CM。
缲袖里使先将袖里山头用熨斗扣倒,缝一圈,缝头为0.8CM。然后用寨线把袖里山头按面子对档寨到袖窿上去。要求袖里山头圆顺,寨线吃势匀称。袖里定好之后,翻转正面,用手托起检查袖里是否有起吊现象。然后再用本色丝线缲袖夹里,从袖底起针缲暗针,针脚为0.3CM一针。不可将面子缲牢,以免影响外观效果。见图7-112。
(二十六)锁眼、缲夹里
锁眼。西服的眼位在门襟格,眼位按照线钉确定。眼位的进出按照叠门线朝止口方向移出0.3CM。钮眼大一般为2.3CM。见图7-113。
2、插花眼。插花眼是西服驳头的装饰眼。插花眼一般应在驳头的左面,离上3.5CM,进出约1.5CM,眼大约1.8CM。
(1)锁眼机锁眼。这种方法是钮眼不剪开,纯装饰之用。
(2)用打线拌方法。
(3)用手工锁眼方法。钮眼上部按锁眼方法,锁牢驳头;下半部腾空锁钮,不带牢驳头。见图7-113
3、缲夹里。西装缲夹里主要有以下一些部位:
(1)缲领面、领底线。(2)绷领面外口的三角针。三角针大约0.4CM一针。(3)缲夹里袖窿、肩缝、后背叉、以及背叉上的三角针。
(4)底边圆角处的缲洞。
以上手针部位要求再缲针时,拉线要松,要顺直,针迹印不能外露。
(二十七)整烫
1.轧袖窿。将西服翻转反面,把袖底及无垫肩部位放在铁凳之上,盖湿布熨烫。注意有垫肩部位不能轧烫。见图7-114
2.烫袖子。在装袖之前已把袖子烫好,故在整烫时只要检查一下袖子是否有不平服之处,可放在布馒头上盖布,喷水熨烫。
3.烫肩缝肩头、袖山头及肩胛部位。将肩胛部位放在布馒头上,将干、湿两块水布放在上面熨烫,随后把湿布拿掉,再在干布上熨烫,把潮气烫干。烫袖山头处,一定要将袖山轧圆、烫平,使袖山头饱满、圆顺。见图7-115、图7-116。
4.烫胸部、前肩。烫胸部和前肩时要放在布馒头之上一半一半熨烫。要注意大身丝绺的顺直,胸部饱满,使胸部无瘪落现象,使肩头平挺窝服,符合人体造型。要注意手巾袋条格同大身相对称。见图7-117、见图7-118、见图7-119、见图7-120。
1.领头、驳头、袖子。领驳头造型正确,左右两格对称。领头平服,串口顺直,条格一致。驳头外口松紧适度。缺嘴大小、高低一致。袖子圆顺,吃势均匀,前后正确,不搅不涟。袖口平服,大小一致,左右对称。
2.前身。前身肩部平挺、服帖,肩头略有翘势。胸部饱满,腰吸清晰,丝绺顺直,止口薄、挺、圆、直,两格长短一致。大袋高低、大小一致、对称,袋盖窝服不翻翘,手巾袋与袋盖条格与大身相对,手巾袋无松口现象。
3.后背,后背方登、平服,腰吸清晰,吸势不起涟。背缝顺直,条格对称。背衩平挺、直顺,不搅不豁。后领不紧不松。
4.夹里。夹里平服,松紧适度。不起皱,无折印,无极光、水花、无起吊、起涟现象。
5.规格。成品规格正确。衣长、胸围、肩宽、袖长、下摆、袖口等各部位的尺寸,误差要在允许范围之内。
6.线头。成品应是外观整洁美观。各部位都应把线头修净,西服正、反两面都应保持清洁。同时还应检查有无脱线、漏针。开里袋及归拔挂面
先对左右两格挂面的外口条格进行检验,一般驳口止口应尽量避开明显条纹。这是因为即使条纹有些偏差,从视觉上也不会太明显。一般认为驳头条纹上段不允许偏差,而在上眼位至驳头5或6cm之间允许偏差0.5cm左右。
1.寨挂面时一定要注意从上而下,复里襟格时止口朝里,复门襟格时止口朝自己身边。寨线先从驳口线起针,一般约3cm一针,到上眼位处转弯沿圆角止口寨线。复挂门的松紧程度要分段掌握。见图7-24。、
2.复驳头挂面。在上眼位处挂门要有吃势,以备驳头在此折转的余量。驳头外口中段一般要平复。在驳头缺最处横丝要放吃势,以免驳头驳倒后驳角反翘,影响质量。见图7-55。
3.烫挂面吃势。烫挂门吃势时在驳头下面垫烫板,熨烫面积不宜过大。不超过驳口线。下段放平熨烫。
(十七)翻止口
2.修止口、分烫止口。修止口时里襟格从下到上,门襟格从上到下。先修大身,留缝头0.4cm。再修挂面,留缝头0.7cm。留缝头的多少可根据面料的不同质地而定,如疏松的面料应适当多留一些缝头。然后把驳头缺嘴刀眼剪好,注意不要把缉线剪断,以免起毛。分烫止口时,将驳头上口朝里,摆缝朝自己。喷水后将大身缝头与挂面缝头分烫。这样分烫止口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止口翻出后寨不实。见图7-57。
3.缭止口。缭止口时里襟要从上到下缭针,门襟格要从下到上缭疹。缭针时用但根扎线,将挂面缝头向衬头面扳转。驳头出扳进0.1cm,眼位以下扳进0.2cm。缭止口是为了防止止口缝头移动,所以应采用斜形针法,把缝头扳顺、扳实,圆角圆顺。缭止口时要注意缭针不能滴到面料,以免影响外观。见图7-58。
4.烫止口缝头。止口缭好后,要用高温熨斗将止口烫薄、烫煞。将止口喷水后,熨斗用力压烫,使止口既平又薄。然后把衣片翻转,将挂面朝上,喷水压烫,把挂面吃势烫匀。
5.翻寨止口。将挂面翻转,注意驳角及圆角的左右对称,止口要翻足、翻平。先寨驳头止口,寨线时一般1cm一针,离进止口1cm。注意寨线时挂面虚出大身0.1cm左右,驳头外口丝绺、条格要寨直、寨平。寨门襟格止口应从上眼位至缺嘴,里襟格从缺嘴至上眼位。见图7-59。
6.暗拱圆角止口。止口拱针是将西服挂面在上眼位至底边这段距离与村头固定。拱针应用本色丝线。挂面针脚应尽量小,拱针不可拱穿前身面料。拱针离进止口0.6cm,针距0.7cm左右。见图7-60。
7.止口定型。将拱好止口的挂面放在桌板上,用湿布盖烫定型。要求止口烫薄、烫煞。防止止口倒吐及大身、驳头丝绺变形。整烫时要将驳角窝势烘烫,使驳角窝服、平挺。见图7-61。
(十八)归拔后背)
后背的归拔与前衣归拔工艺同样重要,它使西服后背更符合人体的背部造型,穿着更合体。因此,我们在归拔时要了解人体后背部位的肩胛部、背沟部及腰、臀的体型特征。
1.寨后背缝。按粉印或线丁,从领圈起寨至后背衩位。寨线不宜过紧,但在后背胖势中段可将线抽紧一些。一般为3cm左右一针。寨线时应注意左、右条格从绺的顺直与对称。后背领口中心线必定是在条子的中间或以条子为中线。寨好后车缉一道。车缉后再次检查条格丝绺。见图7-65。
2.归拔后背。
(1)后背两格重叠在一起,衣摆缝朝自己,摆平、放正。熨斗从肩部开始,肩胛处拔开,左手拉出腰节丝绺,将腰节点向外拔伸。在拔烫腰节的同时,熨斗反手向上,将袖窿处及袖窿下10cm处归烫,使后背袖窿处产生戤势。熨斗在拔烫腰节的同时,将后腰节线1/2处归平,腰节以下至底边摆缝线归直、归平。见图7-66。
(2)把后背调转方向,后中缝口自己一边。在腰节处向外拔伸的同时,将后腰节1/2处归平。在后背上段胖势处归烫,把丝绺想肩胛方向推,后背下段平烫,把后背缝归直、烫平。将后背反面用同样方法进行归拔,保持后背一致。见图7-67。
(3)在后背中缝喷水分烫,要求背缝烫平、烫煞。在开衩位里襟格剪一刀。然后把领圈、肩缝调转朝自己,把腰节提起进行后背肩部及领圈部位的归拔工艺。将领圈及肩部横丝绺向下归烫,两肩外点略微伸拔,把里肩1/3处的归势推向肩胛位。要求把后背肩胛位烫圆、烫顺,丝绺顺直。然后将后背放在胸架上观察后背造型是否符合胸架要求,如发现问题还可以及时调整。见图7-68。
(十九)做背衩、拉袖陇牵带
为使后背袖窿处平服,防止后背袖窿拉还,在袖窿处拉牵带条。牵带离肩点处4cm至摆缝下1cm左右。
后背衩分为门襟格与里襟格。里襟格牵带与背衩边放齐,然后折转1cm,用三角针绷,正面不露针迹。门襟格按背衩线丁寨上背衩衬,宽约4.5cm,衬头放上衩口3cm。然后再在衬布上靠近背衩止口边寨上牵带。在衩下5cm这段距离牵带要拉紧,下段平敷。背衩衬四周扎暗线。拉线要松,以免正面露出针迹。
按底边线丁,先扣烫门襟格贴边,然后再扣烫里襟格。扣烫时,首先要注意底边的顺直;其次是里襟格背衩不能长过门襟格背衩。烫好后将门襟格止口贴用三角针同大身绷牢。背衩贴边折转缲牢,毛边处锁牢。注意拉线不宜太紧,以免影响外观。背衩做好后翻转正面,上面盖湿布用熨斗压烫。门襟格止口丝绺一定要做直、做平。见图7-69。
(二十)合缉摆缝
(1)在摆缝缝头处喷水后,用熨斗将缝头分开烫平、烫煞。注意分烫前一定要将缝头摆直。在腰节处分烫时略微拔开,但不能把前后身摆缝的丝道烫还。
(2)将夹里缝头沿缉线朝后身扣倒烫顺,在吸腰出将夹里烫还。
(3)将后背贴边寨线一道,以便兜缉底边夹里。
见图7-71
4.兜缉底边。按照前身底边与夹里的刀眼,将夹里翻转。先缉里襟格,夹里在上,贴边在下。兜缉时在离开挂面边1cm处起针,夹里要略紧,夹里摆缝与面要上下对齐,缉到里襟格背衩位。接着兜缉门襟格,从被衩门襟贴边2cm起至离挂面1cm止。然后用丝线将底边同大身用三角针绷好。
5.滴摆缝。将底边夹里坐势定好,烫平。由底边起,离底边10cm开始滴摆缝,到后袖窿高离下10cm止。滴线一般为3cm一针。夹里要放吃势约0.5或0.8cm左右。滴线放松,使面料平挺,有一定伸缩性。见图7-72。
6.缉、寨后中夹里。把西装敷平在桌板上,将西服丝绺与夹里丝绺放平、放正。然后画面后背夹里中缝开叉刀眼,一般按后背衩位抬高3cm,车缉0.8cm缝头。将背中缝做势朝里襟格烫平,在背衩至领圈下5cm寨线一道。要求后背夹里松于面料,使后背有一定的松动余地。
7.寨后背衩夹里。先寨里襟格夹里。将里襟夹里扣转同后衩里襟格平齐,寨线一道。注意夹里不能太紧,以免后背镲起吊。然后在门襟格夹里上按开衩位高低及进出位置斜剪刀眼,留出门襟格夹里折转缝头2cm左右,把多余的夹里修剪扣转,寨线一道。见图7-73。
8.袖窿倒钩针。先将大身翻转,正面朝上,丝绺放平,夹里略松,沿袖窿和后背肩胛处寨八字形针,3cm一针。然后把肩缝、领圈、袖窿多余的夹里修齐。夹里放多少,见图7-74。把夹里修净之后在袖窿门处(前身至帮胸衬,后身至袖窿高4cm)用寨线沿0.5cm寨袖窿倒钩针,以防袖窿拉还。拉线时要略有吃势。见图7-74、图7-75。
(二十一)拼肩缝
肩缝在西服工艺中要求是很高的。他涉及到西服的袖子造型、领子造型、后背戤势和肩头的平服。因此,在拼肩缝之前必须检查前后肩缝的长短、领圈弧线、袖窿高低及丝绺,如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然后将背部朝身边放平,把背里撩起,按后背领圈及肩部归拔之要求再进行归烫。
1.寨肩缝。寨肩缝时后身缝放在上面,从领圈处起针向外肩点寨线。要求在领圈点肩逢长1/3处放吃势0。6cm左右,寨线离进缝头0.7cm,针脚为1cm,后肩缝要松于前肩。见图7-76。
2.缉肩缝。先将肩缝吃势烫平、烫匀。缉线时要求前肩放在上面,注意不可将肩缝横丝、斜丝缉还,缉线顺直,缝头大小一致,缝头大约0.9cm。肩缝缉好后将寨线拆掉。
3.定肩缝。将肩缝放在铁凳上烫分开缝,烫时不可将肩缝烫还、烫黄。定肩缝时,把大身翻转正面,在肩缝拼缝寨线一道。寨线时将领圈肩点直丝抹大0.6cm,注意左、右肩寨线一定要从领圈到外肩点,直、横丝绺要捋挺,肩头横丝略有弧度,外肩点略朝后偏移,寨线松紧适宜,针距1cm。然后,翻过来,将肩缝分开缝沿缉线与衬头固定,拉线不宜紧,针距1cm。见图7-77、图7-78。
4.滴领圈、滴肩头。
(1)滴领圈。把肩缝放在铁凳上,外肩点拎起,使肩部产生凹势,在领圈前直领口处把横丝捋出,然后用倒钩针法把面衬固定。要求前领圈处,丝绺顺直,面略紧过衬头。见图7-77、图7-78。
(2)滴肩点。滴领圈之后,把肩缝调转方向,将领圈朝自己身体,并把领圈拎起,用手掌将肩头托起,使肩部产生凹势。然后在前肩袖窿处,边扎倒钩针边捋挺丝绺,使前肩袖窿边与衬头固定。要求肩头横、直丝绺捋挺、捋顺,前袖窿外肩点处斜势略还,肩点处面子丝绺要紧于衬头,以使肩头平挺。滴肩头之后为防后领圈被拉还口,必须在后领圈用倒钩针扎线一道。见图7-79。
(二十二)做领、装领
西服领头工艺在西服工艺操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领子的造型将直接影响整件西服的外观效果,在工艺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特别注意西服领子的条格左右对称,线条是否优美和驳头是否窝服等。
西服做领、装领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常见的有几种方法。我们以下重点介绍一种工艺方法。在做领、装领之前我们先要首席各种做领、装领的样板,如领头净样版、领里样板、归拔样板、画领串口样板等,并且把做领的面辅料准备好。
1.
2.配领面。
(1)归拔领面。归拔领面比较简单,只要把领面的领底拔开一些,这样可以使领面贴近领里,领面不会扳牢。将领底弧线向上,喷水后把弧线拔开,拔至领脚折转线为止。在领面外口肩胛转弯处侧略微归拢一些。注意横直丝绺要放正,领底边呈波浪形。见图7-82。
(2)画领面。
把归拔好的领里复在领面之上。注意领面后中缝要同大身后背中缝条格相对,领面丝绺放直。
将领里净样用画粉画到领面上去,领脚串口点一定要画准。注意领角两头丝绺及条格的对称。
在领脚串口处领面退进0.8cm(错缝),同领缺嘴点连接,画线直顺。两串口放缝0.8cm,上口放1.5或2cm缝头,两领角各放缝3cm,领底按领脚折转线放出3cm,线条连顺。见图7-83。
(3)面前身挂面串口。面前身挂面串口之前,先将丝道烫平、烫直。然后按领串口画样样板,把多余的布料修剪。注意在放串口画样样板时,一定要上下、左右对齐大身,这样可以保持左右两格串口的对称与准确。
3.装领。
(1)装领面、领侧底。先将领面与挂面的串口用寨线固定,寨线时领面放在上面。要注意两领角丝绺的进出位置及上下的松紧。然后车缉串口,缉线时挂面在上。注意领子处丝绺放正,串口缉线一定要顺直,上下松紧一致。见图7-84、图7-85。
领面串口缉上之后,装领里串口。装领时要将领里串口放在大身上面,注意驳口线刀眼一定要对准,以免影响领驳头外观效果。,缉线直顺,松紧一致。见图7-86。
压后领底线。压后领低线之前,先用寨线把领里定到领圈上。注意两肩胛位领里要略放层势,后中缝对齐。再把西服挂在衣架上看看领子的效果,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及时调整。然后车缉一道,压线为0.15cm。见图7-87。
(2)分串口、定串口、寨领转弯角处分别把挂面及大身剪上刀眼,把大身的串口衬头修去,以减小串口的厚度。然后将串口放在铁凳上,喷水后烫分开缝。
将大身与挂面串口丝绺放平正,在挂面串口拼缝内寨线一道,以固定上下串口的位置。注意挂面串口线的顺直及松紧要适度。然后把领面翻转,在领面拼缝内定线一道,一般约1cm一针。盖湿布烫平。见图7-88、图7-89。
两头串口定好之后,把西服摊在桌板上,领面与领里丝道放平,把领里的领脚线同领面的领脚线对准寨线一道。然后在领里外口离进0.5cm处寨线一道,1cm一针。注意领里后中缝同领面后中缝同领面后中缝相对,定线时领面略松,丝绺不要拉还口。见图7-90。
用本色丝线,把领里外口同领面缭穿,针脚1cm左右一针。注意抽线不宜紧,领面只能吃到1或2根布丝,然后修剪领面外口留缝头1.5cm,两领角留缝头3cm,把缝头包转寨牢。注意外口止口一定要包实,两领角大小一致,条格对称,上下缺嘴协调。见图7-91、图7-92。
寨肩头、领圈夹里。将西服穿在衣架上或放在布馒头上,夹里放平,将肩头近领圈3cm处和领圈夹里与领衬寨牢。注意领圈夹里后中央要同面料背缝相对,同时夹里不能超过领脚线。
寨领面、领底线,将领底线按领脚宽2cm把多余缝头扣转,同领里寨牢。见图7-93。
整烫领头。将西服领驳头放在布馒头上,盖湿布进行熨烫,熨烫时注意驳头的大小及领头的窝势,特别要注意驳口线与领脚线的顺直,领脚线在肩胛转弯处要归煞、烫平。见图7-94。
(二十三)
西服袖子的外观造型不仅同裁剪有关,而且同做、装袖子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做袖的操作要求。
1.
归拔时上、下两层可放在一起归拔。
(1)将前袖缝朝自己,喷水后把前袖缝、袖肘线处凹势把烫。在拔烫的同时把袖肘线处的吸势归向偏袖线。注意归拔时熨斗不宜超过偏袖线。
(2)前袖缝、袖山深线向下10cm处略归烫。
(3)把后袖山高处向下10cm处略归烫。
(4)把大袖片上下翻转,用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归拔保持上下一致。
见图7-95。
归拔小袖片:
小袖片归拔比较方便一些,只需喷水后将袖片弯势略加拔弯一些即可。见图7-96。
2.
(1)缉烫前袖缝。将大、小袖片正面相对,大袖片在上,寨线时大袖片袖肘线处要拔开些。缉线时小袖片在上,缝头为0.8cm。然后喷水烫分开缝。分烫时注意一定要将小袖片丝绺放直,在大袖片袖肘线处略归。见图7-97。
(2)缉烫袖夹里缝。将大小袖片夹里正面相对,缉线顺直,缝头为0.8cm。缉好之后把缝头朝袖片一面扣转烫做倒缝。见图7-98。
3.敷袖口衬、缉烫后袖缝。
(3)纳袖山吃势。用寨纱线离进缝头0.6cm,从前袖缝处起针,纳针至小袖片横丝处止,针脚为.3cm一针。注意中间不能结线。一般西服袖山头的层势大小是根据不同的面料而定的,厚花呢、粗花呢之类的面料,一般吃势在4.5至5cm之间;薄料华达呢、花呢之类的面料,一般吃势在4至4.5cm之间。具体的吃势分配比例见图7-103所示。为防止袖山吃势走动,可将袖山吃势放在铁凳上用熨斗归烫,归烫之后按原针脚线再纳线一道。这样,装袖时袖山吃势就不会走动了。
(二十四)装袖
袖工艺是西服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装袖的工艺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整件西服的外观质量。装袖工艺要求做到袖子丝绺顺直,弯势自然,袖山头饱满,前圆后登,袖子不搅不涟,左右对称。
1.画装袖刀眼。一般装袖刀眼为三个点:(1)前袖缝对前袖窿凹势处;(2)袖山头刀眼对前、后肩缝刀眼;(3)后袖缝对后背高线刀眼。在实际装袖时,刀眼都会产生偏移,因此还要按照装袖的要求对刀眼位置适当进行调整。见图7-104。
2.寨袖子。寨袖一般要求先寨门襟格袖子,然后按照门襟格寨袖的要求再进行里襟格的寨袖工艺。
(二十五)做、装垫肩
1.扎垫肩。现在一般都采用成品腈纶棉垫,由于质量等原因,这种垫肩还需再进行加工。在垫肩下衬一块斜丝的黄布衬,然后在中间用双线扎一条直线,两边则用八字针法扎牢。扎好的垫肩外口应呈自然翘势,符合肩头造型。把垫肩反面有衬布的一面,用熨斗磨平,并把衬布丝绺向外烫平,烫成自然窝势。见图7-108。
2.装垫肩
(1)将垫肩对折,按肩缝偏后1CM居中,把垫肩正面对准肩缝,垫肩在肩头处离出缉线1.5CM,在背后处离进1.5CM,用双股扎线把垫肩同肩缝衬头固定。离进的作用是使背部产生戤势。
(2)将袖窿翻转上面,垫肩放在下面,使垫肩保持窝势,然后把垫肩同袖窿衬头扎牢。注意扎线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肩头翘势,或正面袖窿出现针花痕迹。见图7-109、图7-110。
(3)装绒布条。将绒线剪成斜丝条,长约25CM,中间宽为5CM,两头宽3CM,对折烫平。然后用手工扎到袖窿上去。从袖标处起针到后袖以下2CM,沿袖山缉线外侧扎牢。扎时绒布条略微紧些,呈里外匀。袖子翻出后袖山头外观饱满、圆顺。装绒布条也可用车缉。见图7-111。
3.定肩头袖窿夹里,缲袖里。将大身翻转挂在衣架上定袖窿及肩头夹里。寨线时适当把夹里带紧一些,夹里袖窿寨线不宜太紧,针脚为1CM。
缲袖里使先将袖里山头用熨斗扣倒,缝一圈,缝头为0.8CM。然后用寨线把袖里山头按面子对档寨到袖窿上去。要求袖里山头圆顺,寨线吃势匀称。袖里定好之后,翻转正面,用手托起检查袖里是否有起吊现象。然后再用本色丝线缲袖夹里,从袖底起针缲暗针,针脚为0.3CM一针。不可将面子缲牢,以免影响外观效果。见图7-112。
(二十六)锁眼、缲夹里
锁眼。西服的眼位在门襟格,眼位按照线钉确定。眼位的进出按照叠门线朝止口方向移出0.3CM。钮眼大一般为2.3CM。见图7-113。
2、插花眼。插花眼是西服驳头的装饰眼。插花眼一般应在驳头的左面,离上3.5CM,进出约1.5CM,眼大约1.8CM。
(1)锁眼机锁眼。这种方法是钮眼不剪开,纯装饰之用。
(2)用打线拌方法。
(3)用手工锁眼方法。钮眼上部按锁眼方法,锁牢驳头;下半部腾空锁钮,不带牢驳头。见图7-113
3、缲夹里。西装缲夹里主要有以下一些部位:
(1)缲领面、领底线。(2)绷领面外口的三角针。三角针大约0.4CM一针。(3)缲夹里袖窿、肩缝、后背叉、以及背叉上的三角针。
(4)底边圆角处的缲洞。
以上手针部位要求再缲针时,拉线要松,要顺直,针迹印不能外露。
(二十七)整烫
1.轧袖窿。将西服翻转反面,把袖底及无垫肩部位放在铁凳之上,盖湿布熨烫。注意有垫肩部位不能轧烫。见图7-114
2.烫袖子。在装袖之前已把袖子烫好,故在整烫时只要检查一下袖子是否有不平服之处,可放在布馒头上盖布,喷水熨烫。
3.烫肩缝肩头、袖山头及肩胛部位。将肩胛部位放在布馒头上,将干、湿两块水布放在上面熨烫,随后把湿布拿掉,再在干布上熨烫,把潮气烫干。烫袖山头处,一定要将袖山轧圆、烫平,使袖山头饱满、圆顺。见图7-115、图7-116。
4.烫胸部、前肩。烫胸部和前肩时要放在布馒头之上一半一半熨烫。要注意大身丝绺的顺直,胸部饱满,使胸部无瘪落现象,使肩头平挺窝服,符合人体造型。要注意手巾袋条格同大身相对称。见图7-117、见图7-118、见图7-119、见图7-120。
1.领头、驳头、袖子。领驳头造型正确,左右两格对称。领头平服,串口顺直,条格一致。驳头外口松紧适度。缺嘴大小、高低一致。袖子圆顺,吃势均匀,前后正确,不搅不涟。袖口平服,大小一致,左右对称。
2.前身。前身肩部平挺、服帖,肩头略有翘势。胸部饱满,腰吸清晰,丝绺顺直,止口薄、挺、圆、直,两格长短一致。大袋高低、大小一致、对称,袋盖窝服不翻翘,手巾袋与袋盖条格与大身相对,手巾袋无松口现象。
3.后背,后背方登、平服,腰吸清晰,吸势不起涟。背缝顺直,条格对称。背衩平挺、直顺,不搅不豁。后领不紧不松。
4.夹里。夹里平服,松紧适度。不起皱,无折印,无极光、水花、无起吊、起涟现象。
5.规格。成品规格正确。衣长、胸围、肩宽、袖长、下摆、袖口等各部位的尺寸,误差要在允许范围之内。
6.线头。成品应是外观整洁美观。各部位都应把线头修净,西服正、反两面都应保持清洁。同时还应检查有无脱线、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