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修道
(2022-03-31 06:11:38)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_南怀瑾
如果一个修学的人没有具备大愿力和大善行,结果一定会误入歧途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功是以愿力和资粮为基础的.
气化神的境界
在静坐的过程中,如果真正到达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再进一步,便很自然的要进入炼神的领域了。可是在“炼气化神”的阶段中,其中的岔途,非常的多,比起初学静坐时“炼精化气”的情形,更为微细难辨。而且它与精神病、神经病、心理变态等相似病症,往往互为伴侣。如非真正智慧的抉择,可能就把神经当作神通而自我陶醉,自取毁灭,可是,也不要因此而过分担心骇怕。照理来讲,到此境界,正知正见的智慧应该自会开发,不易走入邪途才对。不过,真正智慧合道的境界,的的确确是靠本身积善的修养功行,如果平时只求个人静坐的效果,并无舍己为人积功累德的力行培养,到此,除了比平日更为聪明以外,真正智慧合道的种子,也很难出现的。总之,讲到气化神的境界.不但从事静坐的人能真够正到达的并不多见,即如道、佛两家的丹经道书上,真正把它明白写出的也不多见,大致描写这种情形的,多半是用隐语或含糊其词的说:过此以往,自有神明来告而已。
参禅的人,第一重要的就是发心,也就是个人的坚定志愿,并且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如果想要直超无上菩提达到顿悟的话,绝不是小福德因缘就可以成功的。举凡由人天二乘而到大乘,五乘道中所包罗的六度万行的所有修法,一切修积福德资粮的善法,都要切实遵行去修才行。换言之,没有大的牺牲和努力,但凭一点小小聪明福报善行,就想证入菩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达摩初祖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