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郑智化《老幺的故事》

(2012-04-22 02:05:47)
标签:

郑智化

化哥

老幺

台湾

煤矿

经典

歌曲

挖矿

音乐

灵魂

教育

从小就听歌,至今还是认为郑智化的一首歌《老幺的故事》最经典。前奏很长,大概有一分三十五秒,都是挖煤的声音,但不枯燥,也是有旋律的,听一遍就有记忆。然后接下来就是音乐故事了。7分钟的音乐故事,讲述了从矿坑到都市再回到家乡的巡回。

 

《老幺的故事》发表于1988年,是郑智化的第一张专辑,知道的人不多。当时的郑智化还是一个长发披肩的叛逆青年。专辑中的同名歌曲《老幺的故事》描写的就是一个矿工的儿子老幺,从矿场来到繁华的城市。

 

郑智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歌手,大概是在1988年起就在台湾出了不少的唱片,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水手》,或是《星星点灯》,但这首《老幺的故事》,是讲在1984年发生的海山煤矿灾变,当时在台北的板桥的海山有个很大的煤矿,因为员工操作疏失,发生矿坑爆炸,死了74个人,是非常严重的矿坑职业灾害,再加上同年另外两次的灾变,让台湾的煤业提早画下句点,现在很难想象台湾以前还有矿业存在,而且是在板桥。

 

郑智化说过这么一段话:

「海山、煤山两次矿变,在我脑海中留下一生无法抹灭的回忆。

创作这首歌的原始动机完全出自一种旁观者不明究里的悲天悯人。

凭着一股狂热,我来到的九份,访问了当地的一些在地人,

企图发掘更多矿变发生后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事实。出乎我意料的,

他们对问题的反应不是激动或悲绝,而是沈淀过的冷静,一种近乎认命的淡然。

亲人的死去,固然令人伤痛,但是对矿工而言那是一种宿命;

而不是都市人用来大肆渲染的社会问题。

第二次造访九份,是个飘着微雨的下午,

整座基隆山被白色的迷雾笼罩着……我想起一个阿婆跟我说过的一句话:

挖土碳啊!不是死在坑里,就是死在床上,有什么好可怜的?

命哦……就像歌词的一段:

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

矿工不一定可怜,可怜的很可能是我们。」

 

正因为当时台湾九份先后发生两次大矿难,这件事情牵动着郑智化年轻的心,触动着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决定要写一本书,呼吁国人重视矿工问题,并先后两次亲自造访九份。不妨想一想,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也没有接受任何委派的情况下,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这股热血和冲动吗?哪怕是记者或学者,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做的到。况且还是在身体不太方便的情况下。

 

因为亲自的体验改变了他的初衷。在九份,他感受到了在台北永远也感受不到的人情味和安全感,在那里,矿工的死亡并不是都市人用来大肆渲染的社会问题,只被淡淡地看作是一种宿命。深感自己是个局外人,没有资格站在主观的立场,以高姿态来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看法,甚至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愧疚。最后,他写了这首歌,由社会问题上升到了人性问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城市不是人的天堂,只是欲望的天堂!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不再有真情,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和赤裸裸的欲望的现代战场。

 

那个曾经娇纵的老幺,那个曾经决心改变命运并认定「都市才有我的梦」的老幺、那个在「晨曦模糊的脚步声」中逃离家乡的老幺,在得到一切之后,终于想起「黑色的煤渣白色的雾」的矿坑,那里才有真情,有老朋友淳朴的脸孔,那里才是心灵的归宿,不仅是老幺最后归去的地方,也是人类最后归去的地方。老幺是幸运的,因为他懂得反省那曾经的梦,懂得回头看走过的路。而穿梭于人群中的我们或许并没有这份幸运与清醒,我们只知道拼搏、奋斗,我们身陷名利不可自拔,甚至无知地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从来不知道停下脚步想一想。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吗?

 

备注:「老幺」二字在台湾繁体字中写「老么」。

 

 

http://s13/middle/02f02712gaca928d5557c&690

http://s6/middle/02f02712gaca92a19e91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