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一)

(2009-03-08 13:03:17)
标签:

古土壤

岩画

凹穴

河南新郑

黄土

周昆叔

具茨山

分类: 具茨山岩画研究专栏

  我的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xzffc

具茨山天书探密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2008年秋天,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野外考古调查队,深入具茨山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实地调查。调查队对数百幅岩刻符号和岩画进行了勘察,估计具茨山岩刻、岩画超过3000幅,为国内外所罕见。调查队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土壤叠压岩刻符号的地层证据,初步判断具茨山岩刻符号的诞生时代不晚于全新世中期。

    专家认为,在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岩刻符号,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中部地区岩刻、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为研究这一地区包括黄帝文化在内的上古文化提供了又一类新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具茨山 “凹穴天书”年代形成依据
    具茨山岩画是以“凹穴”刻画为主。岩刻(petroglyphs)以研磨法制作于岩石表面上的坑状杯形(cups)图案为主。这种图案大小不一,一般在2~20cm之间;深浅各异,一般在2~6cm,其横剖面大抵为锅底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岩画主题,而且是世界性早期岩画的主题,特别是在亚、欧、美三个洲分布最为广泛.英语称其为"cupules"(凹穴)或"cup-and-ring marks"(杯一环印),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其统称为"凹穴"。

亚、欧、美国家的“凹穴”岩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这是台湾的“凹穴”岩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这是连云港的“凹穴”岩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具茨山“凹穴”图案是世界性早期岩画的共同主题,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阿舍利文化,并一直持续到青铜时代,时间延续大约10万年到几千年左右。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对《山海经》和新郑具茨山史前岩画通过分类对比分析研究后本人认为:新郑具茨山“凹穴”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全面记录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重大历史文献典籍。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通过古人在岩画所刻地图放大可以看出这是比《山海经》还要早的最原始记录的当地“山海经”,他上承“凹穴”文化下启“甲骨文”前期石文字的演变和诞生,是中国上古文化连接的关键点。

这是新郑具茨山的“凹穴”图案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新郑具茨山岩画的发现,打破了学术界关于中原地区没有岩画的传统认识。通过这些岩画,我国边远地区早期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与性质,有可能与中原文化统一起来。更重要的是,具茨山的沟槽与凹穴图案,有可能将我国的岩画历史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推动我们对旧石器时代岩画艺术重新认识和定位。

这是河南新郑具茨山的“凹穴”刻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在具茨山一处山坳中,发现土层掩埋下的一块巨石边角处带有岩刻符号,作为我国顶级的地质物理研究专家的周昆叔凝重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因为这块石头的大部分石体仍然深埋藏在红土层的下面,这处岩石可能足以考察出石刻的大致年代。

河南新郑具茨山的“凹穴”刻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岩刻初步确定4000年前刻成,后来的地层叠压关系证明了周昆叔教授的判断是正确的。
  周昆叔说:“周原黄土是从西北内陆吹扬卷起的尘埃,降落在我国东南部,一万年来堆积了1米左右的黄土,豫中西部为黄土高原的东南部。黄土从下至上可以分为5层,即杂色黄土、褐红色古土壤、褐色古土壤、新近黄土和耕土层,分别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有对应关系,即杂色黄土含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褐红色古土壤层含裴李岗、仰韶、龙山时期古文化,也含夏商周三代文化;褐色古土壤层含东周、秦汉文化;新近黄土含秦汉后文化”。

河南新郑具茨山的“凹穴”刻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周昆叔说:“经研究,这层褐红色古土壤形成在距今8000年至4000年间,岩刻符号地点被16厘米褐红色古土壤埋在下面,依据计算,埋藏石刻符号地面形成时间应在4000年前。”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专家根据现场考察的结果认为,这两处地层叠压关系和岩刻符号皆暴露清晰,保存良好,具有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诸多特点。

河南新郑具茨山的“凹穴”刻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天书探密 <wbr>(一)
  具茨山岩刻符号考古调查现场会形成了《会议纪要》。与会专家认为,在具茨山所发现的圆形、方形、条形以及网状等岩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明确表达了某种知识和逻辑的内涵,与以往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以写实为主的岩画、岩刻相比,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鲜明的文化特色。两处褐红色古土壤与岩刻之间的叠压关系十分重要,它对于判断岩刻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