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到报名通知,入园前的各项指令都牵动着我和湘爸的心,丝毫不敢懈怠:6月2号的入园报名,6月7号的领取录取通知书,6月29号的新生家长会,7月10号的第一次入园前的家访,还有接下来八月初的入园体检等等,这个暑假,似乎就该是在盼望和期待,欣喜又紧张中度过了。好在,这一切又是那么的水到渠成,买这房子时因为还年轻,根本没考虑过以后孩子上学一类的事,但是却歪打正着地遇上了好的幼儿园以及好的小学,这真让我们省心不少。
而这一切的主角湘妞,她又是何等的期盼呢?
只要说起去上课,要上幼儿园,湘妞是一百个乐意,一千份期待。在她心目中,她早就把早教中心等同于了幼儿园,最早的每次去早教中心,她都以为就是去幼儿园上学,早教中心不止上一家两家,于是她就认为,小朋友们是可以同时上好多个幼儿园的,当然,最终要去幼儿园报名了,她就以为,爸爸妈妈只是又给她增添了一个上课的地方而已,她是如此地欣喜若狂。
湘妞是个慢热型女孩,报名那天,在交材料的同时,老师随口问她名字,一开始她就是不肯开口,数秒钟后材料就审核好了,老师说了句,“这样就好了,你们可以回家了。”接下来就是等待过几天的录取电话。于是我牵着湘妞正欲出老师的办公室,湘妞一脸愕然,她心想,不是带我来上幼儿园的吗,怎么老师让我们回家呢?我看出了她的心思,想激将一把,就告诉她,老师说你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没办法上学的!湘妞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拼命拉着我赶忙走到老师旁边,对老师重复着:我叫孙*湘!老师明白了怎么回事后,对我说,你们去操场上玩滑滑梯熟悉下校园吧!湘妞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喜滋滋地拉着我就往操场外跑!难不成她以为上幼儿园就是来滑滑梯的!
湘妞对幼儿园上学一事的认识,一半缘于早教中心的经历,另一半则要感谢那些绘本给她的帮助了。
在早教中心,每次上课湘妞都表现得很棒,就算是第一次去上那的课,她都能独自进教室,和老师配合得相当完美,我告诉她,妈妈会在门外等她,下了课,就能见到妈妈了。于是,每次上课我都不会失信,比如中途离开之类,这就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她上课也能安安心心认认真真了。记得在美数乐上团购的HABA逻辑思维课时,面对那般枯燥又高深的内容(因为是团购课,分龄不细,其它全部都比湘妞大半岁以上,且只有湘妞没上过幼儿园,所以设置的主题有点偏深),湘妞却听得两耳竖直,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很好地完成了上课任务,湘爸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湘妞的上课表现(平时都是我独自带妞去上课的 ,有几次爱乐的课么教室门上又没小窗),湘爸那个惊讶,湘妞坐得那个笔直,那个投入,丝毫不闻窗外事,要说她坐的位置一抬眼就能看到窗外发生的事情的,因为坐她一侧的另一小女生就是老是双眼游离状地望着窗外。
我告诉湘妞,以后上了幼儿园,妈妈也是照样会在外面等着你的,你放学了,妈妈就来接你了!
关于绘本,湘妞读到的关于写幼儿园生活的有《阿波林的大事件》里《幼儿园的男老师》,《玛蒂娜系列》里的《玛蒂娜的校园生活》,《小兔汤姆系列》里的《汤姆上幼儿园》,单本的《大卫上学去》,《小阿力的大学校》,这让她对幼儿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增添了她对幼儿园生活的殷切向往。不过我在此列出书名,并不意指推荐使用,请各朋友们在结合各家宝贝的个性以及参考书评后再斟酌购买,因为至目前为止,湘妞最爱的莫属那本《幼儿园的男老师》了,其余几本基本都只看过廖廖几次就搁置了。但《幼儿园的男老师》却是自书送到家后当天第一时间以及之后的每天,甚至到现在,都从不离手的一本书。个中原因,无从考究。里面的阿波林不喜欢男老师,可能光从这个因素,许多家长就不会觉得这书有啥好的了,但是湘妞却很自豪地说,阿波林不喜欢男老师,可是我喜欢,我最喜欢JACKY老师了;阿波林看到男老师在教室门口就不肯进教室,可是我却敢进去。不过说到这本阿波林套系里的书,我还真是越来越发现它的细腻了,当初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书里要写阿波林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呢?阿波林是那么焦急地期盼着家长的到来,而且最终来接她的是她的爸爸,而不是她最爱的妈妈?在某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孙女总是要她在放学的第一个接她,不是第一她就发脾气时,我终于恍然大悟,此种设计,是否可以令许多喜欢攀比和一味争强好胜的孩子有所启发?而湘妞的那些"重在参与"的心态和精神,是不是也归功于这些优秀的绘本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写得乱糟糟的,东扯西谈,但总归是列举了我不应该忘记的那样一些成长经历。算是凑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