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2011-10-23 15:42:10)
标签:

休闲

凤凰

苗家

拉毫营盘

石板寨

回忆往事

历史

光影

分类: 摄影原创

    初识凤凰,是缘于沈从文的如椽大笔。从《边城》到《湘行散记》,沈老以散淡而有韵致的文字营造了一座文城胜景。吊脚楼、跳岩、茶峒小街、绳渡白塔……构筑起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凤凰古城,梦里的边城风月。

   一座吊脚楼、一方梯田,几个放学回家的孩童,山里人家的袅袅炊烟……这些总是能勾起一个城里人不着边际的遐想。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一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二

    拉豪营盘石板寨就在南长城景点附近,历史上曾经是南长城军事体系中的一个军营,有其独特的建筑风貌。由于湘西一带多是沉积岩,苗家人就地取材,村寨的街道和房子都用岩石块堆砌而成,因此称之为石板寨。所谓的南长城,我以为确切一点应该是苗疆边墙,建于明万历年间,一道苗疆边墙把那里划分成“生苗”区域与“熟苗”区域。 生苗,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距今600年左右的明永乐初年。那时候有关边疆军事的奏章中,将“未向化”、“未入籍”的苗民,称“生苗”。后来人们普遍认为:居住在偏僻山区,不会讲汉话,很少与汉人来往,生活上与外界的交易以物换物的,就是生苗。几十年以前的凤凰山江、腊尔山一带的苗族,都还符合这个特点。如今,这两个地方逐渐发展为小型集镇,交通改善,苗、汉错居,就算熟苗了……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三

昔日的营盘,已变成苗汉错居的村寨,而居住的村民多位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军人后裔,一个200多号人的村子却有50多个姓……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四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五

 

沿着一小而古老的石板台阶往上走,台阶陡峭,都是一片一片不规则的石板砌成,台阶两旁则是寨民居住的石板房,房屋的墙是用石板砌成的,连房屋的屋顶也是石板铺成的,房屋周围的篱笆更是用石板堆垒成的……眼之所见都是灰黑灰黑的石板、石头、石房、石篱笆、石栏杆……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原始的石头部落,一个有规则的灰黑的石板世界。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六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七  由于湘西一带多是沉积岩,苗家人就地取材,村寨的街道和房子都用岩石块堆砌而成,因此称之为石板寨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八

石板路、石板院墙、石板屋、石板猪牛圈、石板桌凳、石板长城,石板在这里不仅仅是石板,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承载着一种文化,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块石板厚的有20公分,薄的45公分,大小不等,上下两面都比较平整。在砌筑的时候,不用水泥砂浆之类的东西,一层一层地往上垒砌,赶盘压缝,中间空隙用小石片填充。这里的石板不易风化,如果不是人为破坏,每座建筑物都可以保存上百年。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九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一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二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三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四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五

 

据说,明末清初,边墙外,“湘黔边腊尔山地区的生苗,大概在15万人左右”。这“15万生苗”,在明清的历史大事记中,反复、固执地出现。“直捣苗巢,掩杀过半”、“扑灭几尽”这样的字眼,屡见于有苗人聚居的地方志中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六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七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八

 

 

 


【湘西纪行】——--拉毫营盘石板寨
图十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苗寨印象......
后一篇:秋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