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11-08 16:27:06)
标签:

杂谈

分类: 黄河之窗

           黄河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郑州花园口景区每天定点亮相。“黄河号子”是我国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最古老最原始的民间艺术之一,是我们的先民在与黄河洪水的抗争中,逐渐形成的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经过挖掘和整理,2007年3月5日,“黄河号子”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号子共有4个号种,黄河号子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我们的先人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共同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号子)。黄河号子,在我们祖先“嗨哟嗨哟”声中横空出世。黄河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工种,黄河号子也相应分成许多类别。黄河号子号种有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和花号四种,包括船工号子、土锇号子、抢险号子等。其号词大多取自生活中的一些笑料及民间故事,题材很广,可随编随唱。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船工的数量开始锐减,传统的人工抢险被机械抢险代替,加之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指挥信号”的黄河号子失去了固有的依托环境,逐渐被人淡忘,处于濒临失传灭绝境地。

  几千年以来,日夜奔腾的黄河水带走了无数雄浑高亢的黄河号子,以及无数传唱她们的老河工。

    “黄河号子”——作为在黄河风景区的表演节目,既传承了“号子”,又向世人展示了黄河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黄河,了解黄河文化,给传统文化开拓生存空间。

           

   黄河号子
    
   作者:歌吟有梦朗诵:千堆雪
    


    黄河向东,日月向西。一条绷紧的纤绳,拉动的是五千年沉重的历史。
    大风吹过了五千年,大河奔腾了五千年,船工的号子响彻了五千年。五千年的爱与恨,洒满了滔滔的黄河水。五千年的悲与喜,融进在一声声的黄河号子里。黄河号子,是五千年凝聚的黄河魂,是黄河的另一种咆哮声。
    
    一条长长的纤绳,把从心头迸发的声音勒出了血。忽高忽低的涛声,便在宽厚的肩膀上一阵阵地轰鸣。那些隆起的胸肌,是隆起的力量,也是涌动的巨浪。那些沉重的脚步,踩碎了嶙峋的山岩,也踩碎了山岩般坚硬的辛酸和苦难。
    
    大河汤汤,汗水流淌,从古铜色的背脊上闪射的光芒,熠熠橫越我们的家园上方。
    黄河号子,在青铜的巨鼎上刻下一道凝重的水纹。那是一支呜咽的悲歌,那是一种千年不变万年不化的声音。从灵魂的深处飘荡而来,悠悠地穿过了岁月的时空,喷发出电闪雷鸣般的潮洪。
    
    大风吹过了五千年,大河奔腾了五千年,船工的号子响彻了五千年。
    我们知道,黄河号子的音域和内涵,总与历史的高度有关。顺着粗犷的黄河号子,我们能触摸到《诗经》的脉搏。那些远上九重天的祖辈,早已在黄河的上游安息于宁静的黄土,但他们曾经的高呼与呐喊却顺着黄河日夜奔腾……
    
    静静地聆听着黄河号子,我们的胸腔里激荡着黄河的波浪。
    一条长长的纤绳,伸进了黄河五千年的故事和传说中。在黄河的风月里,谁的一生在惊涛骇浪中渡过?谁用生命跨越着漫长的岁月之河?长吟短叹的桨声,仿佛诉说着一串串悲苦和血泪的人生。
    
    大风吹过了五千年,大河奔腾了五千年,船工的号子响彻了五千年。五千年的梦似乎还未苏醒,五千年的情似乎还飘在风中,五千年的号子声至今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啊!黄河号子,是五千年凝聚的黄河魂,是黄河的另一种咆哮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境释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