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有点小题大做,这也是我最近一直想写的一个命题,希望大家忍一下,耐心看完整个博文。
昨天蒙妈写了一篇文章“用零花钱激励孩子做家务对吗?”各位家长各抒己见,并投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http://s5/middle/01740604ha5c76b7e8914&690
这个数据十分客观反映了我们目前父母对孩子财商和理财教育的现状。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给予孩子一定的财商教育,而三分之二的家庭就没有这个意识。绝大多数家庭不知道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是什么?在家庭教育中也没有财商教育。财商是什么?财商是指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方面——智慧和行动,二者缺一不可。家庭财商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提供这样创富能力的教育。有人会说,你搞什么?孩子太小,能赚钱么?就是赚了钱也是家里的?孩子做家务是应该的,凭什么给他钱?我想问问大家,今天中国的父母累不累?做完保姆般的“孩奴”,孩子刚毕业就马上“被啃老”。有人会说,没有办法啊,孩子收入少,房价高,不帮他怎么办。说这话的父母我只能送你一句话:“你活该”。如果今天你还不更改你的教育观念,你将来也逃不过“被奴,被啃”。我在以往发的几个博文中,谈到有偿家务。我没想到有些个别父母老的观点是,“我不支持孩子在家里做有偿家务劳动,但我支持孩子做公益劳动。”听起来太高尚了吧?这让我想起了16年前上学时“大庆子弟”。当时班级大庆(石油石化系统)同学遇到班级劳动,学校劳动,都很积极。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们的父母过来给她洗衣服,缝被子,我也明白“一屋不少,却要扫天下”的孩子是怎么回事了。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在中国,孩子上大学后,绝大部分在经济上都要依靠父母给学费和生活费,而在美国只有13.8%的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日本是34.8%,韩国是70%。中国学生毕业后结婚、买车、买房还要“借”父母的钱,很多“借”而不还,成为名副其实的啃老族。这能值得我们自豪吗?
美国教育基金会会长 夏保罗先生,这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一千多名CEO的教育家说:“美国许多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才,就一定要从他们小的时候开始进行财商教育。”正是这种财商的教育,使得他的5个孩子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高。他们分别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大学,并全部拿到了MBA学位。步入社会后,他们的年收入高的达到400万美元,最少的也超过了200万美元。曾连任5任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决定而遗憾终生,就必须从小接受理财教育。”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也谈到自己对财商的感悟:“高财商的人可以将财富意识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
我们看看中国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中国大多孩子基本都是在这个三棱体环境长大。http://s5/middle/01740604ha5c7d97f9ec4&690你看到了什么?在中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就没有财商教育
唯一能够给孩子提供机会的就是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再不给孩子机会的话,孩子从小到大就很难接触到财商教育了。
大家对孩子实行“有偿家务劳动”还不理解么?这只是家庭财商教育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把财商教育像小学课本一样分成各个科目,这只是一个科目。我们还要教孩子怎样花钱,鼓励孩子用创意赚钱,教孩子学习财商知识(现金流、主动收入、被动收入、资金周转率、投资收益率)有的父母说,我都不懂,这些孩子大了不就会学到么?你不懂,所以你要学?有人说,孩子大了就懂了。孩子大了很多观念和习惯已经形成了,一个5岁孩子接受财商教育和到20岁再学习能一样么?
我在前面说过女儿买笔记本电脑租给我的事情。正常做法是:孩子要要么给买,要么不给买。我是让女儿用自己的钱买,再租给我。女儿这个过程学到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出租投资、被动收入,投资收益率。一样的代价,变换一个方法,孩子却学到很多知识。你选择哪一个呢?我们家实行有偿家务机制,我甚至花钱买女儿的手工作品,比如我前面写的去年春节我们大家买女儿做的红包。有父母说,我不知道怎么做?所以你要学习么。最重要的是,孩子学到这些知识将来是对他物质生活有帮助的,财商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能力教育,它不是文凭教育。儿童教育与心理专家柏燕谊认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不仅仅是金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当你今天面对10岁的孩子时,你要用10年后的变化前瞻思维去看孩子未来如何面对就业、事业、生活,你今天不帮助他未雨绸缪,他明天就会难为你。我们今天给予孩子财商教育,也不是为了他将来成为什么富翁,就是能够生活的滋润些,不会来管我们要钱就可以了,有能成为亿万富翁的,那是他的造化。
推荐所有的父母看一本《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是一个叫“沙拉”的犹太母亲从上海移民回以色列,重新接受以色列家庭教育,又从以色列回到中国写的一本如何教育三个子女成长的故事、体会、经验。在他们家里,所有人的活动都实行有偿生活机制。她的三个孩子长大后分别送给她三把钥匙,一个别墅钥匙、一个豪车钥匙、一个珠宝箱钥匙。书封面一句话是:“心软是害,心狠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为孩子包扎伤口。”我很喜欢书中对家庭有偿生活机制诠释:“有偿生活机制”不会破坏我们和孩子间的感情。因为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会通过“藏起的一半爱”,让孩子感受到“这是爸爸妈妈为我的明天做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真正拥有的——是亲人、是快乐、是爱。犹太家长不充当孩子的提款机,不做孩奴。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他不仅使犹太人精明富有,而且还使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开展他们的事业。
所以我在蒙妈设定的6个选择中,我投了1.“我赞成,因为它是用劳动换取来的。”蒙妈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bd123010186hv.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