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到30年的一本好书

(2012-04-06 10:20:47)
标签:

当好人遭难时

苏格拉底

精神助产士

哲学

宗教

苦难

自由选择

文化

分类: 书海拾珍

 

http://s8/middle/016a5726hbcf945a71047&690

    《当好人遭难时》的中文译者牛卫华,心理学博士,她在国内进行了9年的研究所工作,之后又到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并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2年。“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面临自己生命中最大的苦难。我当时整个人极度焦虑,精神几近崩溃。”心理学专家有时候也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人向她推荐了这本书——当年即被纽约时代周刊评选为非小说类畅销书第一名,并持续多期。以后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仅在美国就销售了2000万册。此书还被列为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刚读完第一页,我就知道这是一本写给我的书。作者经历过和我类似的事情,书中讲述了许多人的苦难经历,这些人是我们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普普通通的人”。帮助人们认识和走出困境的励志书有很多,但是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道理。

    苏格拉底一直自称为“精神的助产士”。他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士,我要追随她的脚步,做一位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但凡看过哈佛、耶鲁等大学“公开课”的人,都知道西方学者秉承了这一传统。他们不喜欢去直接向对方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是不断提出问题,将论题一层层展开,激发对方思考,最终获得真理。因此,《当好人遭难时》这本书对于我不仅仅获得了某种意义,同时在阅读中也非常享受这一过程。传统教育下的“北京填鸭”,变成了自由的天马行空。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美)哈罗德·库什纳

 

    这不是一本有关神(God,以下为方便对话式叙述,称为神——译者)和神学的抽象著作。它并不试图大话连篇或者巧舌如簧地重构一些问题,以使我们相信我们的问题并不是“真”问题,而仅是我们认为如此而已。这是一本个人感悟之作,出自这样一个人之手:他相信神,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神性,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帮助他人也相信;而且为他个人悲剧所驱,不得不重新思考他所学到的有关神及神之行径的每一件事。

    我们的女儿艾瑞尔出生那年,儿子亚伦刚好过他3岁的生日。亚伦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不到2岁就能认得十几种不同类别的恐龙,并能非常耐心地向大人讲恐龙已经灭绝了。亚伦从8个月开始体重就不怎么长,1岁左右的时候头发便开始脱落,以致我和妻子开始担心他的健康。我们带他看了一些有名的医生,他们都提及一些复杂的病名,但最终向我们保证亚伦一切都很正常,只是今后会长不高。就在小女儿出生之前,我们一家从纽约搬到波土顿的一个郊区,我在那里开始担任一个犹太会堂的拉比。我们发现当地有一位儿科医生正在研究儿童生长方面的课题,我们就带亚伦去见这位医生。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在我们的女儿出生的那天,这位医生到医院里来探视我太太,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儿子所患的病叫“儿童老化症”,即快速衰老。他接下来告诉我们,亚伦永远长不到3英尺,头上和身上也不再长毛发,还是儿童时就看上去像个老人,并且活不过少年期。

    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噩耗?我那时还是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拉比,不像我以后那样熟悉如何应对灾难。我那时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极度的不公平。我简直想不明白。我一直是一个好人,努力做神眼中正确的事情。不仅如此,我比我认识的大多数人对神更虔诚,并且我们家族中的每个人都非常健康。我一直相信自己在跟随神,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的家中?如果神真实存在,他稍有公平,不用说他还是一位仁慈且有爱心的神,他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

    即使我能说服自己,痛失爱子实在是对我的报应,因为我犯了一些我自己都没有觉察的罪,比如延误职守或者桀骜不驯,为什么受惩罚的是亚伦?他不过是一位天真无辜的孩子,一位快乐、外向的3岁孩子。为什么要由他以今后的一生来承受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为什么他要承受无论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的痛苦?为什么他要受此诅咒,活不过少年,还要看到其他青少年开始和异性约会,而他自己却永远也不能结婚生子?这一切简直不可理喻!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和太太都从小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父亲形象,他就像父母一样照料我们,并且照顾得更好。如果我们听话并做得好的话,他会奖励我们。如果我们做错了,他也会教训我们,虽不情愿但非常坚决。他会保护我们不受伤害或不致自己伤害自己,并看护我们生活中所应得的一切。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也知道人世间有苦难,这世界有很多黑暗——年轻人在车祸中丧生,快乐有爱心的人饱受疾病折磨,邻居和亲戚中会有孩子因为患有智力障碍或心理疾病而被人奚落。但这一切从来没有让我怀疑过神的公义或挑战他是否公平。我一直认为他一定比我更了解这个世界!

    可是就在那天,在医院里,当那位医生向我说起亚伦,并给我们解释“儿童老化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我所了解的一切完全动摇了。我只能在头脑中反复地重复一句话:“这不可能!这世界本不该这样运作!”像这样的灾难只会发生在自私、不诚实的人身上,而我,作为一个拉比,本来是要来安慰这些人,向他们解释神是一位慈爱的神的。如果我所信的这个世界还有真理可言,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怎么会发生在我的儿子身上?

    我最近读到一个故事,提及一位以色列的母亲,每年在她儿子的生日晚会上她都会走出去一个人躲到卧室里哭,因为儿子每长一岁就离服兵役的年龄近了一年,就离生命面临危险近了一年,也就离儿子可能会战死沙场更近了一年。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完全能理解她的感受。每一年我跟太太都给亚伦办生日晚会。我们会为他的成长以及所获得的新本领而高兴。但我们的心也被我们因为事先了解的冷酷的现实收紧,我们知道每过一年离亚伦从我们身边离去那个时刻就更接近了。

    那时我就知道有一天我会写这样一本书。我会将我自己的需要变成文字,记录我相信和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一些事情。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那些有一天可能发现自己身处相似处境的人。我想把这本书献给那些很想保持他们的信仰却在内心怨恨神的人,那些因为所发生的事让他们的信仰动摇并无法从中得到安慰的人。这本书也是写给所有那些爱神且内心虔诚却对自己所经历的苦难深深内疚并总是说服自己这一切是罪有应得的人。

    亚伦在生死边缘挣扎的那几年,没有太多的书也没有太多的人能帮助我们。朋友们努力了,也确实给了我们一些帮助,但别人又能做多少呢?我读的书大多数都是更倾向于为神的荣誉辩护,从逻辑上证明坏事其实是好的,罪恶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必需的,而这样的说教并不能治愈面对儿女离世的父母内心的迷茫和怨恨。这些书能回答作者们预定的问题,却回答不了我的问题。

    我希望本书不同于以上提到的那些书。我不想写一本为神辩护或解释神作为的书。没必要再重复书架上已有的诸多教条,即使有必要,我也不是位训练有素的哲学家。我本是有信仰之人,却深受生活之重创。我写本书的目的也是献给那些同样在生活中深受重创的人,这些伤害可能来自死亡、疾病或伤痛,也可能来自被拒绝或失望——谁能知道在他们的内心里是否还相信这世界上有公正,他们本该享有更好的生活。神对这些人来说意味什么呢?他还能向谁来寻求力量和希望?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想相信神的良善与正义,但是因为在你或者你所爱之人身上发生之事心生动摇,若此书能对你有所帮助,我就能从失去亚伦的痛苦与泪水中得到慰藉。

    如果我发觉此书最终陷入了神学的思辨和对各种各样问题的解释,却忽略了人生苦难这一主题,我会希望当初写此书的初衷能帮我把思路拉回来。亚伦在过完他14岁生日的两天之后离世。这是他的书。因为任何想要为这个世界的苦难和罪恶提供解释的努力,都应首先能为他也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提供一个合理的答案。从另外一层意义上看这也是他的书。因为此书的出现恰是源自他的生和他的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