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的实践与研究”

(2012-05-03 13:24:44)
标签:

教育

分类: 雁过留声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

 

组别:音乐教研组

 

  

2012425

音乐办公室

主题教研

“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的实践与研究”

主讲人

张景娟

参加人员

张景娟   李文丽   梁慧芳   路欣

 

 

 

 

 

 

 

 

 

 

 

 

 

 

 

 

 

 

 

 

 

 

 

 

 

 

 

 

 

 

 

 

 

 

 

一、主要内容:

集体学习“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的实践与研究”。

交流学习感受。

二、主题教研学习过程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但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会发现,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权重比较难把握,那么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听”的内容与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听”的效果和质量,需要我们在反复实践中探索。

1、了解“听”者特点,激发欣赏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听”的效果,就必须先了解听者的听觉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欣赏。

1)年龄的特点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深度来聆听,设计符合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耳聆听。

2)音乐兴趣与注意力的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紧紧抓住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关注,注意力集中了,自然就能主动聆听音乐了。

2、挖掘“听”的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最大程度的挖掘音乐所发出的信息,最大范围激起学生的听觉意识,去感受、去理解。

1)听“情绪”

听者在欣赏音乐时心境不同,感受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通过合适的讲解唤起学生的情绪,使之产生碰撞和共鸣。结合对音乐元素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2)听“文化”

音乐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出的音乐,所要表达的精神与风貌也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多元的渠道,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同时延伸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注重“听”的方法,传递音乐魅力

1)把握聆听重难点,培养聆听习惯

完整聆听可以整体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在完整聆听后要抓住聆听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重点、难点乐段,进行聆听,要注意的是乐段的完整,而不是一句一句地分解听。相对完整和连贯的聆听首先是对音乐作品的尊重,也是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2)抓住音乐基本元素,表现音乐之美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通过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力度、速度、曲式、配器等方面表现,我们应该结合听、唱、动等一些列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元素中的体验音乐的美。

三、交流学习感受

  老师发言:欣赏课加深对旋律的印象,常常会选择唱,采用谱例形象、客观,使得吟唱比较顺利,运用唱,准确的把听觉内化的内容表现出来。

梁慧芳老师发言:力度指音乐表演中音的强弱程度。不同的音乐场景,不同的音乐情绪,往往会有不同的力度。抓住不同的力度表现能帮助你更准的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场景与情绪。

李文丽老师发言:曲式即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旋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因此每首曲子都有一定的曲式,曲式的变化常常是根据音乐的起承转合而形成的,所以要理解音乐,了解它的曲式也十分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