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覆盖论:取消事实,不再判断真假对错,不再坚持真理

(2025-08-20 18:09:36)
标签:

覆盖论

哲学

基础理论

覆盖论:取消事实,不再判断真假对错,不再坚持真理


李泽健

传统认知中的问题

传统的认知模式

在传统中,人们普遍认为命题都有真假之分。这种认知塑造了我们的思维习惯。

在生活中,不管我们是在看一篇文章还是在听别人的讲话,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判断这些话的真假对错,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经过思考,而是直接就默认了这些话的真假对错。比如说,在公园里你遇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前几天去西藏旅游了,西藏的风景非常壮观。回到家后你告诉自己的爱人,说这个朋友去西藏旅游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显然已经把朋友的话当真了。

思想的牢笼,思维的枷锁

一方面看,真假对错是人类对生活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判断真假对错是一种高效的认知方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益处多多。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人类思想的牢笼和思维的枷锁,极大地限制了人类创新思维的发挥和行动的自由。

产生争论的一个主要根源

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生活中,认为命题都有真假之分,认为一句话有真假对错之分,这些都是人们产生争论的一个主要根源。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真的、对的,不认为别人的观点是假的、错的,那么人们之间还会产生那么多的争论吗?

判断真假对错的标准

在传统中,人们是如何判断真假对错的呢?

在传统的理论中,人们普遍认为与事实(客观事实、客观事物、实际、现实)相符合的为真,否则为假。关于对与错的判断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真与假的判断,但是在很多时候两者的判断标准是一样的。人们通常认为真的就是对的,假的就是错的。比如说,在字典上,人们就把“对”解释成“正确”,然后又把“正确”解释成“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在这里我们就重点讨论这种情况。

说不清的标准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认为我们判断真假对错的标准是客观的、明晰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公正的。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就是真的、对的,是客观的,是符合事实的。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真理。但是,我们却很少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所说的事实、客观事物、客观实际或者现实等等到底是个啥。很多人都只是朴素地认为,客观事实就是事物本身的样子,与我们的观察无关,与我们有没有用语言描述它无关,不管我们有没有观察它,有没有用语言描述它,它都是自己的那个样子。

关于这个问题,哲学家们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们也深入思考过,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问题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人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非常难以说清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之间都还无法达成一个共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争论。

这也就是说,在传统中,我们判断真假对错的标准——所谓的客观事实,其实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充满了矛盾和争议的东西。

没完没了的争论

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客观事实,认为命题都有真假之分,认为一句话有真假对错之分,可人们却又说不清真假对错的标准,说不清客观事实到底是个啥,所以,有很多问题人们就解决不了,有很多问题就只能没完没了地争论下去。

传统中所说的客观事实到底是个啥

下面,我们用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给“客观事实”下一个准确的、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定义,我们只是要看看传统中人们所说的客观事实到底都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

判断真假和事实必须要先命名

下面这是一匹马,对吧?如果我说“这是一匹马”,你会认为我说的话是真的、对的,说的是事实。如果我说“这是一头猪”,你会认为我的话是假的、错的,不符合事实。对吧?

覆盖论:取消事实,不再判断真假对错,不再坚持真理

再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你见过下面这种动物吗?没有,对吧?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不知道,对吧?

那我现在说“它是一只‘叭鸠’”,你说我的话是真的对的,还是假的错的,或者,是不是事实呢?

不要翻资料找证据证明我的话了,这张图是我刚刚用AI生成的,在别的地方找不到。

你无法做出判断,对吧?

覆盖论:取消事实,不再判断真假对错,不再坚持真理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要想判断我的话是真是假,是不是事实,你必须要先知道我所说的那个东西叫什么。换句话说就是,那个东西原来必须要先有名字。如果你不知道那个东西叫啥,或者那个东西原来没有名字,你就无法做出判断,你就无法判断我的话是真是假,是不是事实。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判断真假对错或者是不是事实,必须要先命名,没有名字就无法判断。命名是判断真假对错的前提,是判断事实的前提。

命名是一种规定

估计这一点没有几个人反对,事物的名字都是人为规定的,我们规定它叫什么它就是什么。我们规定一个东西叫“马”,那它就是马。我们规定它叫“猪”,那它就是猪。我们规定它叫“叭鸠”,那它就是叭鸠。

真假对错和事实也是一种规定

我们规定一个东西叫“真”,那它就是真,我们规定一个东西叫“假”,那它就是假,对与错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东西到底是真是假是对是错,最终取决于我们的规定。

事实必然是基于某种规定的事实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我们所说的事实是建立在某种命名基础上的事实,命名是人为规定的,所以我们所说的事实也就必然是基于某种规定的事实。还有,“事实”本身也是一个名字,我们规定什么叫“事实”,什么就是事实。

有很多人可能会说,事实与命名无关,事实指的是事物本身的存在,事物本身的存在并不因命名而改变。比如说下雨,即使我们没有“下雨”这个名字,我们还能照样看见下雨,我们还能观察到下雨这个事实。这里的问题是,我们所说的“事物本身的存在”也依赖于相关的命名,如果没有“事物本身”、“存在”等等相关的命名,我们是无法如此定义或者理解“事实”的。包括“事物本身”这个名字,如果我们不把一个东西命名为“事物”、“本身”,那我们都无法说它是不是事物,是不是本身。所谓的事物本身也是我们命名规定的事物本身。还拿下雨这个例子来说,与前面的“叭鸠”一样,如果没有命名,我们都不能说我们观察到了下雨。

不管我们如何解释事实,只要我们使用了语词,那就相当于是给它赋予了一个名字。

命名不同,事实不同

提到命名,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当初人们不是把第一张图片中的那个东西叫做“马”,而是把它叫做“猪”,那情况又会怎样呢?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我现在说那是一匹马,你一定会说我的话是假的错的,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那东西是一头猪。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传统中人们所说的事实与命名有关,命名不同,事实不同。

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不同的命名体系中,事实可能不同,甚至还可能完全相反。

比如说,在一个不同的命名体系中,我们所说的“马”被叫做“猪”,我们所说的“四”被叫做“二”,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人们在看到第一张图片时,他们可能会说“这是一头长着两条腿的猪”,而不是说“这是一匹长着四条腿的马”。在他们的命名体系中,这就是事实。

再比如说,在一个新的体系中,我们把“是”与“不是”、“存在”与“不存在”的意思互换,我们用“不是”表示原来是的意思,用“是”表示原来不是的意思,用“存在”表示原来不存在的意思,用“不存在”表示原来存在的意思。那么,在原系统中,“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存在的”是事实,而在新体系中,“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存在的”则是错误的,事实是“地球不是圆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符合事实就是符合原来的命名规定

如果我们原来把一个东西叫做“马”,现在我们说这个东西是马,那我们说的就是真的对的,就是事实,如果我们说它是猪,那就是假的错的,就不是事实。如果我们原来把那个东西叫做“猪”,那现在的情况就完全颠倒过来了,真假对错和事实就完全颠倒了。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在判断真假对错或者是否是事实这个过程中,我们最终依据的其实是原来的命名规定。符合原来命名规定的就是符合事实,就是真的对的,不符合原来命名规定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假的错的。

在传统中,人们以为自己是在坚持客观真理,但最终坚持的其实只是自己所命名的或者定义的客观真理。人们以为自己所说的是客观事实,但最终所说的其实只是自己所命名的或者定义的客观事实。当人们在说别人的说法是假的错的时候,人们最终表达出来的其实只是别人的说法不符合自己的命名规定。当人们说别人不符合客观事实时,人们最终说的只是别人不符合自己所规定的客观事实。当双方都在坚持真理,争执不下的时候,人们其实都只是在坚持各自的命名体系,都是在坚持自说自话。

根本的问题是规定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在传统的认知中,引发人们无穷无尽争论的和束缚人们思想的根本问题,即不是真假对错的问题,也不是符合不符合事实的问题,而是命名的问题,是规定的问题。真假对错和事实都还只是一个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是命名规定,真假对错、符合不符合事实的问题最终都是由命名的规定引起的。

冲突的根本在于不愿意接受不同的规定

你说这是马,别人非要说这是猪,两个人争论起来了。表面上看,两个人争论的是真假对错的问题,是符合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问题,但从根本上看,却是一个争夺命名权和规定权的问题,是一个双方愿意不愿意接受对方命名规定的问题。

没有共同的标准,判断真假对错和事实不再具有意义

在传统中,人们之所以普遍把事实当作是判断真假对错的依据,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事实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与人们的主观意愿没有关系,不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语言的改变而改变,是一种客观的公平公正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标准。人们以为事实的存在是唯一的,用它作为标准大家的标准就都是统一的。

但是,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从根本上讲,传统中所谓的客观事实最终只不过是人们规定的一种客观事实,规定不同事实不同,在判断真假对错的过程中,人们所采用的标准只有名字是相同的,其它都是不同的。

没有了共同的标准,判断真假对错就没有了意义——根据这个标准是真的对的,根据另一个标准却是假的错的。

覆盖论:取消事实,不再判断真假对错

既然真假对错和事实只是一个表面的问题,既然真假对错和事实的问题最终是由规定引起的,那么,在覆盖论中,我们就不再判断真假对错,不再讨论符合不符合事实的问题,我们将取消这些中间环节,而直接讨论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命名,如何规定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