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泽健覆盖论
李泽健覆盖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69
  • 关注人气:6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人工智能的研究来看,西方人的确没有大智慧

(2021-03-04 15:05:57)
分类: 赶着地球旋转

从人工智能的研究来看,西方人的确没有大智慧

李泽健

 

美国有个科学家研究人类的智商,得出一个结论,白种人的平均智商比黑人高,黄种人的平均智商比白人高,我没有见过我们哪个中国人骂他。我写了一篇文章,说西方哲学没有大智慧,结果却引来了一片骂声。

同样是人,待遇咋就差辣么大呢?

有一些人居然还说我是五毛,说见过抹黑西方的还没见过像我这样黑的。

天地良心,是不是抹黑西方咱暂且不说,说我是五毛那绝对是冤枉我了,高看我了!据说人家五毛随便发一个帖子都能领到五毛,我可是在用生命写啊,我写的那些都不叫文字,那叫心血啊!快了十天半个月,慢了几个月才能写一篇,我写了十三年,写了三百多篇,没有人给过我一分钱!直到1976日,我才在百度百家号上看到了有3分钱的收益,就这都还把我激动得那个眼泪啊哗哗的。要是真的能入编五毛,那我还不得晕过去啊!还得说句实话啊,就那3分钱的收益我到现在也没好意思领啊,还没有拿到手呢!

我今天在这里庄严声明一下:我,李某人,绝对不是五毛!我是个正宗的民科、民哲!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民科、民哲,我要比他们还多上好多个民!他们要么民物理,要么民哲学,没有人像我一样民这么多,人工智能、物理、数学、哲学、创新学、思维、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全都在我民的范围,我只不是认为西方的物理学有问题,哲学有问题,而是认为西方所有的学科都有问题!

不要以为大海很大就一定不是井

那些喝了几天洋墨水就以为自己也变成了洋人的人,一般都是这样指责民哲、民科的:你说相对论有问题,你懂相对论吗?你说西方哲学有问题,西方哲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关典籍浩如烟海,你才看过几本?没有看过你在这里瞎xx什么?然后,大爷似的给民哲、民科指出一条道路:回去多看看书吧!

殊不知,很多时候,能不能看透一个问题,并不在于你对某个领域的细节研究得有多深,而在于你站的位置有多高!不在于你掌握的某种知识体系有多么的精确和复杂,而在于你的视野有多么宽广!

我没有研究过老鼠打洞,也没有看见过老鼠打的洞到底有多深、有多么复杂,但我敢肯定,世界上没有一个老鼠能把地球打透!你总不能说我没有研究过老鼠打洞,没有钻过老鼠洞,就说我的说法没有道理吧?

不用研究老鼠是怎样打洞的,也不用去钻一遍老鼠洞,你只要看看它那副小样,看看它打洞的工具,就知道它下一辈子也没戏!

不要以为大海很大就一定不是井!

站在太空,地球也只不过是个可以省略的小数点!

不要以为西方哲学和科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上千年,任何人穷尽一生都不可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就说西方一定不是井底之蛙!

 

屁股朝前倒行的豪猪,西方哲学没有大智慧

小豪猪很可怜,刚刚出生妈妈就没了。妈妈耗尽所有的生命能量跟它说了一句话,就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孩子,记住,一定要头朝前走路!“

小豪猪记住了妈妈的话,也一直按照妈妈的吩咐去做,但是没有妈妈的小豪猪却过得异常艰辛。

它不明白,认识一个事物为什么总是这么困难:前进的道路上总是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它只有向后看时才能看清事物。它把这种情况叫做“盲人摸象”!

最让小豪猪糟心的是它那一身的硬刺,尽管它已经非常非常小心了,尽管它每次都把刺收拢得紧紧的,但是在钻灌木丛和洞穴时还是时常被卡住!

一次,小豪猪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小洞里还有食物。小豪猪明白,这次如果吃不到洞里的食物它将饿死在这里。于是小豪猪拼命地往洞里钻,但是很不幸,它又被身上的刺卡住了,钻不进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上帝路过,看见了浑身是血奄奄一息躺在洞口的小豪猪,他怜悯地问:“孩子,你这是怎么了?”小豪猪说:“我只有把自己身上的刺拔光才能钻进洞里,才能吃到食物。”上帝有点纳闷:“孩子,你是怎么钻洞的?”小豪猪说:“我是头朝前往里钻的啊!”上帝更纳闷了,说:“孩子,你再钻一次让我看看。”小豪猪便硬打精神又钻了一次给上帝看,上帝看罢久久无语。小豪猪看着上帝凝重的脸,小心翼翼地问:“爷爷,你怎么不说话了?”上帝泪流满面地说:“孩子,我可怜的孩子,你把‘头’和‘尾’定义反了,你一直都是屁股朝前走路的。如果反过来走,你就一切都顺了!”

几千年来,西方哲学一直都是在语言陷阱里转圈圈,他们不知道哲学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语言的问题,即使知道是语言的问题,也不知道是语言哪儿出了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把人类认识的定义反了,他们不知道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结论,而不是前提。他们总是在每一种理论的前面都预设了一个世界的存在,这个世界即便不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最次也得是“我思故我在”。

几千年来,西方人一直都是屁股朝前倒着走路的,所以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矛盾,硬是把一个爱智慧的哲学搞成了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一些中国人,居然把自己学会了西方倒行逆施的走路方式当成了骄傲的资本,认为自己能够追赶上去,能够脸贴上人家的屁股就是无尚的荣光,以为自己从此就代表着先进和潮流,就代表着正统和官方!西方人掉进陷阱了,我们这些无脑的人也跟着下去了,然后还惊呼:哇塞,西方人的思想真的好好深刻啊!

他大爷的,掉进了一个无底洞能不深刻吗!

 其实,只要是我们掉过头来,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也没有那么多的矛盾了,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会变得非常简单!相对论、量子力学也学根本就不是现在这样的难以理解,人工智能也许根本没有这么难……

……

此处省略619个字,说有敏感词发不上来。


从自然语言理解看西方科学是怎样盲目挖坑的

各位看官,各位大爷,请不要再为难我问我看了多少书,在下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没有您见多识广,也没有您知识渊博。也请您不要再指教在下回去好好看书了,我知道您看过的书汗牛充栋。如果您能解决了下面的这个题,或者您知道有哪本书上的理论能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下就承认您是俺大爷!如果您也解决不了,还要在这里继续充大爷教育人,那就去你大爷的!在下不才,我做判断的方法简单粗暴,我不仅不会去看遍世界上所有的书,我甚至都不去看书。我只看市场上有没有产品,我看见市场上还没有哪一种人工智能系统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地理解自然语言,我就判断: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理论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看书也没用,书上也一定不会有!

很多人都说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大难点在于自然语言的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表现出来的形式是这样的:什么是人?什么是数?什么是存在?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科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问题表现为如何解释语词的意义;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就是如何确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如何感知一个事物;在人工智能中,则表现为模式识别……简单一点说,就是怎样能够让计算机认出所有的桌子,而不会把大板凳当成是小桌子,或者是把小桌子当成是大板凳;不会把熊猫刚刚生下的崽子当成是小老鼠;不会把小老虎当成是猫;也不会把无毛猫当成是狗……

为什么全世界都卡在这儿了?

问题出在哪儿了?

怎么解决?

我不说,大爷,您看的书多,您博古通今,您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您是洋人,您说!

西方科学在大爷的指导下到处挖坑

人是怎样认识了桌子、板凳、熊猫、老虎、猫和狗的?如何能让计算机也认识它们?

大爷说了:桌子、板凳、熊猫、老虎、猫、狗……这些玩意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个事物之所以是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事物,那是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老虎之所以是老虎而不是猫也不是狗,那是因为它跟猫和狗有本质的区别!

科学家们听了贼高兴:这还不简单啊,只要我们找到事物的本质那不就完了吗!

可是当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事物的本质时,他们却懵了,啥是本质啊?本质是什么鸟啊?

大爷又说了,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它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于是,科学家们又开始踏上了寻找事物本质属性的漫漫征途……

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坑到底有多深,我不说,谁挖过谁知道,说多了都是泪!

被大爷坑了的还不只是本质属性,还有事物的边界,人们都相信事物存在着客观的边界!

下面我们还是从洋人写的书上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被大爷忽悠着去挖坑的吧: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动,发现自己被各种各样现象包围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生物体和物体:人、动物、植物、日常生活中所有种类的人造物品,如书、椅子、汽车和房子。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难识别它们,也不难对它们进行分类并给予它们合适的名称。然而,对于其它种类的实体,比如生物体的一些组成部分,要识别它们、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进而给他们命名,就不是那么容易。人类与动物的膝盖、脚踝、脚、树的树干、大枝、小枝就属于此类实体。膝盖骨属于膝盖,而树干则包括从地面长出的部分,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膝盖到哪一点结束,而大腿又从哪儿开始?树干从何处过渡为树梢,大枝从何处过渡为小枝?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地形地貌的名字和表示天气现象的词上。谁能说得清楚,山谷在哪一个特定的点上不再成为山谷,而成为山坡或者成为山?谁又能令人信服地确定毛毛细雨变成雨、雨变成雪的那个点及薄雾和雾的开始点与结束点?

当我们提到两类实体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区别在于它们的边界。书、桌子、小汽车、房子是界线分明的物体。相反,膝盖、树干、山谷和薄雾这些实体的边界则远非那么清晰,这些实体的边界是含糊的。这种含糊性困扰着那些关注语义与语言之外的现实之间关系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并已经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含糊性的理论。然而,尽管它们存在含糊性,我们还是有这样的印象,即这些实体的边界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膝盖骨不可能包含在大腿里边,而山顶也永远不会是山谷的一部分。所以,看来是现实提供的边界支配着我们的分类。

然而,世界上存在着与此不同的现象。一些物理特性如长度、宽度、高度、温度、颜色,所有这些物理特性都是在两端之间不间断地扩展延伸的等级。我们是如何知道何处是冷水、温水和热水之间的分界线的?我们又是怎么把英语中可找到的主要颜色词分派给我们显然可以识别的7500000种颜色的?温度等级和颜色的连续统一体并没有提供可以跟书、小汽车甚至膝盖或者山谷的边界相提并论的自然分界。

所以,对温度和颜色的分类只能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摘自《认知语言学导论》【德】)

为了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区分开,为了寻找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边界,西方科学在自然中找不到,就在心理中找,在心理中找不到就在大脑里找……西方科学为此发展出了很多很多的理论,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依然还是没有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其实不然,西方科学家的勤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会为了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花很长的时间,做无数次科学实验。尽管他们并没有达到目的,还没有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尝试了无数的方法,留下了无数的数据,他们的勤劳和严谨的确是让人感动,在这一点上我们还真得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机器学习中的巨坑

人工智能技术是随着人们对语言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的,语言理解换了一个地方挖坑,人工智能就会诞生出一种新的技术。

机器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问题:对事物进行分类,确定事物的边界。

纵观各种学习方法,还没有看见哪一种方法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哲学思想,都还是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边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种技术的基本方法都是从数据中提取特征,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类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人们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标准一定是从事物的自身中提取出来的吗?

大学是怎样给学生们分专业的?

新华社报道,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采用了抓阄的方式来决定!

机器需要从学校和学生身上提取什么样的数据特征才能够像人一样解决问题呢?

不要再指点我读书了

各位大爷,请不要再指点我去读书了,不要再鼓吹西方的知识浩如烟海了,您有兴趣了解西方的挖坑史,您去读吧!读了辣么多书,您应该能够给咱解决这个问题了吧?

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我信你个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