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ACD指标误区与实际应用技巧

(2016-04-03 10:0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技术交流

MACD吸收了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交易在趋势明显时效果很好,但是一旦遇到牛皮盘整行情,移动平均线所发出的信号就过于频繁而且极其不准确,在期货市场的保证金槓杆效应下容易使投资者遭受致命损失。而MACD恰好能做到:1.在牛皮行情中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移动平均线虚假频繁的欺骗性信号;2.在趋势行情中能够最大限度确保移动平均线的战果。交流群:【290076401】

    一、致命的MACD一般性买卖信号 。

    MACD在图形上包含DIFFDEA两条快慢线,买入和卖出信号也就决定于两线交叉点。

    很多人都会应用MACD一般性买卖信号,在图形上,大部分的市场分析人士以DIFFDEA形成的交叉点为买卖依据:(1).DIFF向上黄金交叉DEA,买入;(2).DIFF向下死亡交叉DEA,卖出;(3).MACD差离值柱由正变负往往提示卖出,由负变正往往提示买入。

    但是实际运用中,市场分析人员所推崇的上述一般性买卖信号经常给投资者带来致命的损失。因为上述一般性买卖信号是趋势追踪性指标,几乎被整个市场人士所掌握,某些投资力量的操盘人物都是在市场上浸淫多年的人中之龙,甚至很多代表性人物本身就出身于散户投资者,他们熟知市场分析人士和散户的心理状况。根据实践操作经验,投资者如按此操作很容易被修理得鼻青脸肿。

    事实上,从长期心理研究角度发现,大部分投资者的方向性判断是错误的。试想,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继续按照已经出现问题的MACD上述的一般性买卖信号操作,对投资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关于MACD的实战经验修正

    首先,建议MACD使用週期必须缩小到分时K线

    MACD本身就是以追逐趋势为主,属于中长型指标,按照日线MACD操作需要具备非常优秀的心理素质。据观察,大部分投资者根本不可能连续很多个交易日都能承受巨大的资金权益波动,因而按照MACD日线週期操作明显抬高了投资者的操作成本,使投资者原本沉重的心理负担变得更加超负荷运行。关键在于:日线週期的MACD波动得非常缓慢,经常在市场行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才步履蹒跚地发出已经迟得不能再迟的信号,此时介入将导致投资者的利润大幅度缩水。实际上MACD完全可以缩小到分时K线中使用。至于使用5153060分钟哪一种分时MACD,我们可以参照指标週期共振综合使用,或者投资者可以挑选自己擅长的分时週期使用。

    其次,要充分地使用MACD的顶底背驰信号

    这是市场最明显的警示性信号,很难被人为操纵(因为MACD运算较为複杂,属于趋势追逐性工具,某些投资力量对顶底背驰信号进行骗线操作时经常力不从心)。

    三、在实战中注意MACD“山峰谷底

    1.在多头趋势中,DIFF向下交*DEA,形成了一个山峰,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山峰的位置和前几次山峰的位置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与此相对应的K线走势是逐步抬高还是在逐步降低。

    如果K线走势逐步抬高,几个山峰也在同时稳步上行,此时投资者可安心持有多头仓位,等到K线价格有效跌破了普通移动平均线的重要支撑,再全部平仓。需要指出的是,空头投资者此时的风险却变得极大,此时不可逆势进行波段性空头操作。

    关键点在于,如果K线走势逐步抬高,却突然出现与之相反、连续下降的山峰,形成了K线走势和MACD“山峰的顶背驰,此时投资者应该立刻开始逐步平仓离场。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多头主力在拉高出货,价格的上涨往往是一种表面上的假像。

    2.在空头趋势中,DIFF向上交*DEA,形成了一个谷底,同样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个谷底的位置和前几次谷底的位置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与此相对应的K线走势是逐步抬高还是在逐步降低。

    如果K线走势逐步降低,几个谷底也在同步缓缓下滑,出现了K线走势和MACD谷底背离,此时投资者应当观望,除非K线价格有效向上突破了普通移动平均线的重要压力再入场。

    一定要注意,如果K线走势逐步降低,谷底突然与之相反连续上升,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空头主力在压盘出货,价格的下跌带有诱骗性。

   总之,MACD是移动平均线最好的使用伴侣,投资者应在行情走势中多加运用,具体使用情况随品种不同和市场行情不同而有变化,要灵活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