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道德经》万经之王,与函谷关关令尹喜的紫气东来

(2017-05-29 21:41:17)
标签: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案例

分类: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案例分析2.0

老子《道德经》万经之王,与函谷关关令尹喜的紫气东来

 

中国文化 老子出关 尹喜问道 紫气东来万经之王《道德经》

 

  公元前771年,周王朝的都城镐京,被来自西方的犬戎攻陷。而一生崇尚爱情的周天子姬宫涅,为了博得自己美人的一笑,没想到他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毁掉了一座城市,葬送了一个王朝。骊山脚下的连天烽火,如同一位孤寂的舞者,独自在空中在摇曳,遥望着那座已经覆灭的王都。同时,也宣告着一个礼乐天下的结束。不过,已经雄踞华夏两百七十五年之久的周王朝在这场可怕的劫难中,并没有灭亡,而是东迁到了洛邑,开始了新的统治,史称东周。但是赫赫宗周的威名,却随着镐京城一起灰飞烟灭。各国的诸侯开始崛起。周天子仅仅成了一个尊贵的称号,再无法拥有往昔的权利。古老的中国大地,自此迎来了五百年的动荡岁月,而中华民族则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从童年走向了成熟。

   两千五百年前的终南山,一片苍茫,这郁郁葱葱的群山千万年来,安静而祥和,与身旁滔滔流过的渭河一起
,默默地守望着关中大地。一天,一位名叫尹喜的中年男人来到了这里,打破了钟南山守护了许久的宁静。尹喜,是东周王庭中的一名大夫,时任函谷关关令。此时的东周王朝经过两百余年的苦苦挣扎,已经变得孱弱腐朽。混乱的朝政让尹喜心灰意冷,他不愿在继续在这个乱世中随波逐流。

    公元前517年,尹喜离开了函谷关来到了西方秦国的终南山中避世归隐。这是一个初夏的凌晨,在隐隐的雷声中,尹喜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绚丽景象。东来的紫气,让尹喜大惑不解。因为他熟知天象,所以他知道紫气象征着圣人。天上的异向,预示着会有不凡之人从东方而来。而这位圣人会是谁呢?尹喜的心中其实病还没有答案。为了迎接来自东方的圣人能够当面聆听他的教诲,带着满心疑惑的尹喜,结束了隐居的生活。从终南山自己搭建的草楼,回到了自己的任所——函谷关。尹喜日夜守望在关楼之上企盼着圣人的到来。一天,斜阳西赤,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从东方来到关前,尹喜心中知道 他等候的圣人到了。出关相迎的尹喜恐怕并不知道他与老者的这一次会面,尽会引出中国历史上一段最富盛名的佳话,紫气东来的传奇,由此而生。这位老者,就时后世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

     关于“紫气东来”,《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老子很有学问,知识渊博,性格深沉内向,他长期在周王室生活,但仕途坎坷,几遭贬辱,曾担任过周王室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年近80岁时,他看到周王室日益衰落,诸侯纷争,社会矛盾突出,感到非常厌倦,便决意退隐,准备到相对繁荣稳定的秦国安度晚年,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

     当尹喜得知,顺紫气而来的圣人就是名闻天下的老子时心中不胜欣喜。因为尹喜知道,如果能够得到这位贤者的指点,他将会解开心中所有的困惑。但老子对尹喜的求教不置可否,尹喜十分焦急。因为他知道,这位老人即将隐世,聆听智者的教会只此一次,不容错过。不过,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尹喜的问道之心有了转机。由于离开洛邑过于匆忙,老子忘了带关牒。依照周律没有关牒,不准过关。这正好给了尹喜一个绝佳的机会。

    《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尹喜似乎再强迫老子著书,可是从《道德经》的一字一意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至高的境界必定是在最愉悦的心境下一气呵成的,哪里会是被逼出来的。老子明知不留下点东西过不了关,言谈中,也看尹喜很有才华,同时盛情难却,便答应留了下来。据说老子在函谷关留住了三个多月,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的文章。后来人们把这篇文章印成书,书名就叫《老子》,又叫《道德经》。

    老子写完文章后,骑着青牛继续向西走,后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从此,在道教的众多神仙中,老子成了至高无上的天神,叫“太清道德天尊”,在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兰》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

    函谷关的太初宫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坐北向南,相传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鼻祖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被称为道家之源。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亲自为太初宫山门题写了“道家之源”四个大字。宫中后部砌筑老子著经生活巨像,两边站着关令尹喜和书童徐甲。两山内壁书写《道德经》全文。庙院内现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现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道教信众祭拜老子的重要场所。

     老子乘青牛出关的说法却不见于《史记》。乘青牛之说,显然是秦汉神仙家的附会,不仅见于《列仙传》,还见于《太平御览》。既是神仙家的附会,当有神仙家附会的道理。牛、马都是当时用于牵车的牲畜,神仙家为什么要说老子乘牛车而不是乘马车出关呢?其中不无寓意。牛是一种性情温和、柔顺服从的动物,且有忍辱负重、坚韧不拨的特点。

    《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乾、坤两卦所体现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汉代人以马来比喻乾卦,以牛来比喻坤卦,他们以马和牛的品格来表达乾健、坤顺的特点。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的特点。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所以后世附会者编造老子乘牛的神话,应该说是“用心良苦”,有其深意的。

  老子为何乘青牛,而不乘黄牛、黑牛、白牛或其它什么颜色的牛?我们还是顺着神仙家的思路去解读。这或许是古代神仙家或占星家的五星占有关。在太阳系中,绕日公转的较大的行星,除地球外,尚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古人将五星分别看作是五行的精灵或五帝之子。五帝即青学、白帝、赤帝、黑帝、黄帝。“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唐开元占经》卷十八引《春秋纬》)“五星者,天之五佐。”(《史记•天官书》)“五星者,五行之精也,五帝之子,天之使者,行于列舍,以司无道之国。”(《唐开元占经》卷十八引《荆州占》)“列舍”指二十八星宿。五星还被用来分别象征五方、五帝、五事等神灵和事物。其中,木星(亦称岁星)是东方青帝的使者。“青”,主春,木德,代表了东方。老子自周入秦,向西而行,来自东方,后世人称“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可取其象征东方之意。这样一来,“青牛”象征着一位来自东方文明地区的文化使者,带着他的崇尚阴柔之德的智慧,隐向尚未开化的西方。这与后世的另一种附会“老子化胡说”倒很是益彰。

  从孔子去拜见老子时,与他论道。孔子说老子的等级高不可知,就可知老子的“光”肯定不止“紫光”。“紫光”的等级是较低的,初悟道的人,常带这种光。由此可知,那个看见“紫光”的人差不多就是一个刚开悟的人,等级还不太高。

   老子的《道德经》虽只有5000字,但却留下了许多成语,诸如“天长地久”、“受宠若惊”、“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深不可识”、“见素抱朴”、“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善始善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善若水”等都出于此,被中华民族世代沿用。而今,一进入函谷关风景点,就能感受到“紫气东来”的文化气息,老子骑着青牛飘然而至的石头塑像、老子撰写《道德经》的书案“灵石”和“自知之明”等名句的石刻……都跃然眼前。由于函谷关散发出来的“紫气东来”的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这千古雄关的美丽风采。

 


尹喜与老子

 

老子西游,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尹喜,字公文,相传是西周王朝中的一位贤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尹喜上任后,在关旁结草为楼,称之为楼观,每天在这里观察天象。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犹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十分惊喜,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知有大圣人将从此经过,他便立刻召见守关兵卒孙景说:“传令下去,九十天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要时刻留意,如有形容奇特、车服异常者从东而来,要求度关,切勿放行,立即禀报,不得有误。”同时,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日日斋戒,净身等待。


  七月十二日午后,日已偏西,光华东射,关卒孙景不敢懈怠,仍在关上守望,忽见行人中有一青牛之车,其牛大而车小,车板薄而载人重。车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身着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孙景飞奔下关禀报。尹喜闻报大喜,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有意试其神智,故意说道:“吾乃一介贫贱老翁,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请大圣人暂留神驾,到关中小住,指点修行之道。”老子说:“老夫家居关东,田在关西,今往田中取点柴禾,怎么会是圣人呢?”尹喜道:“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已扫路焚香、沐浴净身,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老子笑道:“你说的圣人是古先生,此人善修施教,有绵绵永存之术,老夫正欲西去求教,还望大人放行。”尹喜再拜道:“今视圣人真姿超绝,望圣人略为尹喜指路,尹喜感恩不尽。”老子道:“汝何以知道老夫是神仙?”尹喜道:“尹喜好观天文,略知变化。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紫气浩荡,滚滚如龙,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而紫气之首有白云缭绕,圣人当为白发,是老翁之状;紫气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数试尹喜之后,见其态度诚恳,所言真切,确是可度之才,便怡然含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知汝,当得度汝也。”尹喜闻言大喜,叩头问道:“敢问大圣人姓名?”老子道:“吾姓字渺渺,无世不出,本人现在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焚香叩首,行拜师大礼,做了老子的入室弟子。


  老子在函谷关住下后,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于是融静修、服药、画符之效为一体,取其精华而为尹喜著书,名为《道德经》。《道德经》写成后,老子对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研习不止,苦修不懈,终有所成!”言罢,老子飘然而去。


  老子去后,尹喜辞去关令之职,终日在楼观之上修习,初时不甚明了,诵之口熟,渐渐品出其中妙蕴。后终于悟出真谛,修成大道,成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


  尹喜在升天之前,来到老子故里,并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恩师的家门,以报答五千至言教诲之恩。

美丽中国药典节能减排,美丽中国药典科学跨越,中国药典弯道超车,中国药品标准科学跨越。美丽中国药典弯道超车 美丽中国药典科学跨越
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药典梦,基于节能减排目标导向和药物色谱数据库创新导向,实现中国药典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美丽中国药典梦:中国药典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生态文明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下 中国药典对决美国药典:千药十法替代千药千法.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案例:中国药典弯道超车科学跨越 美丽中国药典弯道超车,美丽中国药典节能减排,中国药品标准科学跨越,聪明人用笨办法做事情:苦干巧干成就美丽中国药典梦http://www.instrument.com.cn/expert/Images/kind/20160508/20160508203247_1334.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