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种中国传统珠宝首饰工艺

(2014-01-20 19:45:48)
标签:

宝石玉器

传统工艺

佛教知识

情感保健

文化

http://s3/mw690/00002bDzgy6FWv0eDaqd2&690
烧蓝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因此也称为“烧银蓝”。大家知道北海的九龙壁、天坛祈年殿等也是烧蓝的杰作,九龙壁中颜色不同的巨龙就是烧蓝工艺特有艺术效果的完美呈现。
http://s5/mw690/00002bDzgy6FWv0mjI064&690
银烧蓝暖酒壶
 
壶银质,由内壶和外套两部分组成。外套为六棱柱形。套身六面分别錾刻梅、兰、竹、菊、荷花等纹样,并施烧蓝珐琅彩。内壶为圆柱形,为盛酒器。内壶与外套之间有较大空间,用于盛装热水。此暖酒壶造型独特,做工考究, 纹饰生动,色彩艳丽,为清代皇家专用之酒具,是一件清宫旧藏。
http://s16/mw690/00002bDzgy6FWv0ybQX0f&690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的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等技术的结晶。它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等10余道工序。
http://s6/mw690/00002bDzgy6FWv0EFOBc5&690
玉雕
 
中国玉雕工艺有长达7000余年持续发展的悠久历史。它发源于中国本土,成熟、昌盛于封建社会,产生过无数能工巧匠,成就了无数盛载美誉的玉雕精品。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http://s11/mw690/00002bDzgy6FWv0KR2G2a&690
花丝镶嵌
 
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工艺,最早始于商代,西汉后期金银制的小头饰开始盛行。在明清时期,花丝工艺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工艺用料珍奇、工艺繁复,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属于宫廷艺术。而今,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北京、成都两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
http://s8/mw690/00002bDzgy6FWv0SVHpd7&690
花丝镶嵌金冠
在古代,花丝镶嵌算是为皇室贵族所喜爱的珠宝首饰工艺品所进行的“高级定制”。1958年,北京定陵出土了万历皇帝的金冠。金冠重826克,完全由518根直径0.2厘米的金丝编织而成,孔眼匀称,外表光亮,没有任何接头痕迹。冠上镶嵌二龙戏珠,姿态生动,龙身细鳞也是金丝掐成,是花丝镶嵌的经典之作。
http://s13/mw690/00002bDzgy6FWv0XJP65c&690
最传统的金属雕刻艺术“錾刻”
 
錾刻这门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时期,在金银器上錾刻纹饰的制作手法以錾刻、镂雕为主。不同的錾刻技法使古今金银器上的纹样种类丰富多彩,常见有牡丹、菊花、八仙、仙女、寿星、麒麟、龙凤、飞鸟、山水等中国传统造型。
http://s15/mw690/00002bDzgy6FWv149Iiee&690
点翠
 
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虽然没有宝石的炫亮华丽,但是点翠制成的饰物,自有一种艳丽拙朴之美,体现了东方饰品注重细节,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之美。
http://s1/mw690/00002bDzgy6FWv1cXa830&690
点翠之贵在于翠羽之难得,翠鸟身躯娇小,而那些柔细而鲜艳的宝蓝色羽毛,也仅长在翅尖与鸟尾。在制作点翠之时,每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还必须“活取”。而皇家所用的点翠,更是只用翠鸟头部数根最闪亮的羽毛,因此,点翠或许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生物之灵与器物之美结合起来的宝物。
http://s14/mw690/00002bDzgy6FWv1iYLr0d&690
最精细的金银刻缕工艺“金银错”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金银错工艺是铜文化与铁文化结合的产物,因为没有坚硬的铁器是没法在铜器上精细地刻镂,伴随着青铜器辉煌时代的逝去,金银错工艺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http://s12/mw690/00002bDzgy6FWv04qtJ9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