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江》第06集 成都漫步
(2012-01-29 17:38:08)
标签:
央视纪录片解说词话说长江成都漫步文化 |
分类: 解说词荟萃 |
《话说长江》解说词(6)成都漫步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川西平原称作“天府之国”,成都就在“天府之国”的中部。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远在公元前316年,它的名字就叫成都了。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成都最热的天也不过37℃左右,最冷的时节也不低于-5℃,真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是有名气的,成都人喜欢喝茶,而成都茶馆的数量之多,恐怕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
在这里,茶馆是居民休息的好地方,茶馆也是人们交换信息、互通情况、切磋技艺以至进行学术探讨的重要场所。
也许是从小养成的条件反射吧,有的人还专找茶馆的一席之地,闹中取静,做个好梦,睡个好觉。
宋代文豪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茶翁之意不在茶”呢?这也说不大清楚,反正,茶是这里居民的必须品,不可缺少!
茶馆也是俱乐部,人们既在这里品茶,也在这里听书。
由于在三国鼎足的时候,成都是蜀国的首都,所以在四川的评书中常常要涉及到刘备、曹操、孙权,总也少不了川蜀、北魏和东吴。
其实,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诸葛亮的影响远在刘备之上。诸葛亮生前是“武乡候”,死后又被封为“忠武候”,所以为他建立的这个纪念堂就叫武候祠了。
但是,纪念刘备的汉昭列庙也在里面,这种群臣合用一个大寺庙的建筑,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人们凭借想象,在庙里塑造了这么多的人物,好像刘备正在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共商国家统一大业。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民间,他是聪明智慧的象征。他夙志未成,遗恨长眠。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这首诗里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草堂。
据记载,当时的草堂很小。1949年以后,草堂进行了修复扩建,真正成为人们瞻仰“诗圣”的地方。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
杜甫这些诗句,喻意深刻,爱憎分明,他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他的那颗赤子之心,却永远激励着后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在杜甫之后,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成都渡过了她的一生。
这眼泉井就是以薛涛的名字命名的,它已经成为后人凭吊薛涛的古迹。
传说薛涛的故居就在这终年遮日的竹林深处。这里也就是著名的望江楼公园。据说世界上有250多种竹子,望江楼公园就有130个品种。薛涛是竹子的知音,她曾经写过优美的诗篇赞颂竹子高尚的性情。
是啊,竹子活着的时候,能够虚心自立,碎宛不雕,而且奇资净节。竹子与土地告别之后,还不顾粉身碎骨,或变为农人手中搓土的簸箕,或化作美化器皿的薄薄青衣。
称誉中外的成都竹丝瓷胎,就是景德镇瓷器穿上的一件用竹丝编织的外衣。
景德镇的瓷器是瓷器中的佼佼者,它穿的衣服当然也不是什么材料都能凑和的,只有熊猫故乡的慈竹才能变作纤细如发丝,柔软如绸缎的料子,做成景德镇瓷器的嫁衣裳。远在19世纪末叶,成都竹丝瓷胎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荣获奖章。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适宜种桑养蚕,因此,成都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锦,就是用蚕丝织成的一种彩色织物。
成都生产的锦就叫做蜀锦,成都因此也就有了“锦城”的雅称。
蜀锦源源流长,早在三国的时候,它就成了蜀国对东吴、北魏贸易的主要商品。
这台织锦机是清代制造的,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好比大型电子琴的组合器,它虽然显得有点苍老,但是所有的关节都还灵活,至今还能工作,只不过能够驾驭它的技术员已经为数不多了。它曾经织出了许多图案繁多、色彩鲜艳、对比性强的蜀锦。
原先,蜀锦是分散的手工业,如今,在成都浣花溪畔,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成都蜀锦厂。
和蜀锦齐名的是蜀绣,它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共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蜀绣是一种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它的体裁广泛,色彩雅秀,质感很强,神态自然。
朋友们,关于成都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儿。
下一回,大家将能够欣赏到秀丽的峨眉山风景,以及著名的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