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
分类: 转帖 |
羊肉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入脾肾经。
【 功效】 益气血,补虚损,温元阳,御风寒,滋养强壮。
【 宜食】
适宜五劳七伤虚冷者食用;适宜气管炎咳喘者食用;适宜胃寒反胃,朝食夜吐,夜食朝吐者食用;适宜中老年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冬天手足不温,畏寒无力,腰酸阳瘩之人食用;适宜妇女气血两虚,形体消瘦,或产后贫血,体质虚弱,院腹觉冷,自汗或虚汗不止,或产后体虚奶少,乳汁不下,以及新产后,以羊肉浓汤食用;适宜冬季进补食用,不但可以增加热量,抵御风寒,补养气血,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抗寒能力。根据前人经验,羊肉宜与海参、笋、栗、萝卜一同垠食,皆益人。羊肉与胡桃或胡萝卜同煮则不擅。
元·
李果:“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味与羊肉同者,皆可以补之。故日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日用本草》:“治腰膝底弱,壮筋骨,厚肠胃。”清·
王孟英:“与海参、芦放、笋、栗同垠,皆益人,秋冬尤美。加胡桃煮则不擅。”
【 忌食】
凡在流行性感冒,或急性肠炎、菌痢,以及一切感染性疾病发热期间忌食;患有高血压病,或平素肝火偏旺,虚火上升之人,,忌食羊肉,否则会引起头晕症状;春夏阳气偏盛之季忌食羊肉。根据前人经验,羊肉多食动气生热,不可与南瓜和首乌、半夏、曹蒲同食,否则令人奎气发病。
《 金匿要略》 :“有宿热者不可食之。’,《 千金· 食治》
:“暴下后不可食羊肉、髓及骨汁,成烦热难解,还动利。’,《 本草纲目》
:“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医学入门》:“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 随息居饮食谱》
:“多食动气生热,不可同南瓜食,令人奎气发病。时感前后、疟、痢、疮、疽、胀满、颠狂、哮嗽、霍乱诸病,及疹、痘、疮、疥初愈,均忌。新产后,仅宜饮汁,勿逮食肉。”
【其他】据营养学家分析,每100 克瘦羊肉中,除水分外,蛋白质17 . 3 克,脂肪13 . 6 克,碳水化合物0 . 5 克,灰分1
克,钙巧毫克,磷168 毫克,铁3 毫克,胆固醇70
毫克,以及少量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由于羊肉所含的钙质、铁质高于猪肉,故对肺病、贫血病人及体质虚弱者非常有益。
牛肉
【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 功效】 健脾益肾,补气养血,强筋健骨。
【 宜食】
凡身体衰弱,或久病体虚,营养不良,筋骨酸软,中气下陷,气短,贫血,面色萎黄,头昏目眩之人,均宜食用;手术后的人,宜多饮牛肉炖汁,或用牛肉加红枣炖服,能补中益气,助肌肉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在繁重体力劳动或激烈运动前后,宜吃牛肉,对补充身体过多的消耗和帮助肌肉的生长很有帮助;在食欲不振,身体素虚,又不能进服其他补养药时,亦宜先吃牛肉汁,或用牛肉1
千克,砂仁、陈皮、桂皮各3 克,生姜15
克,共炖熟后加盐调味服用,久食能去除虚弱,增进健康;对年轻产妇及失血引起的贫血,宜食牛肉,或用牛肉配以构祀子、红枣,补血功效更为显著,这是因为牛肉中含有丰富的铁质,有较好的补血作用。
《 韩氏医通》 :“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蔑同功。”医林纂要》
:“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 忌食】
感染性疾病发热期间忌食。牛肉因含中等量的胆固醇,故高血脂患者忌食。疯牛病肉禁食;根据前人经验,牛肉忌与韭菜一同食用;在民间,亦有群众视牛肉为发物,对于患有湿疹、疮毒、疹痒等皮肤病者,应忌食,对患有肝炎,肾炎者,亦应慎食。
《 食经》 :“黄牛水牛肉合猪肉及黍米酒食,并生寸白虫,合蓬食,令人热病,合生姜食损齿。”
【其他】牛肉为滋补强壮之佳品,它所含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D
、钙、磷、铁等物质十分丰富,其中牛肉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营养价值很高。古代有“霞天膏”,就是单用牛肉熬制而成,专治脾虚久泻,大病后极虚赢瘦,诸虚百损之人。
综上所述,可见羊肉比牛肉更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