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作 |
标签:
虚线实线 |
分类: CAD |
标签:
pvelede虚拟机 |
分类: 计算机 |
OW/LEDE能以KVM虚拟机的方式在PVE下高效地运行,在PVE下创建OW/LEDE虚拟机可以通过WebUI或者是CLI方式来实现,此处仅讨论WebUI方式,下面是其主要过程及注意事项。
1) 登录PVE管理系统
使用浏览器访问 https://youripaddress:8006 并登录PVE管理界面。其中“youripaddress”是在安装PVE时设定的PVE管理接口的IP地址。
2) 创建虚拟机
登录后,点击右上方的“创建虚拟机”即可开始创建OW/LEDE使用的KVM虚拟机。当然,也可以通过浏览器左侧栏的“数据中心”选择“PVE节点”再通过鼠标右键菜单中的“创建虚拟机”来开始创建。
随后会出现创建虚拟机的配置向导,按照该向导提示逐步地进行设置即可完成虚拟机的创建,主要过程如下:
(1) 一般
在此过程中设置OW/LEDE虚拟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此选项选择要创建虚拟机的物理主机,即在已安装有PVE主机中选择一个节点来创建VM,节点名称已在安装过程中指定。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已安装好的默认节点可以选择,且已经选上。
此选项设置要创建的虚拟机的ID,在PVE中,VM ID用大于100的数字来标识,且配置文件及所属的设备名称中都会以此ID来命名。
尽管此ID可以随意设置,但我还是建议你制定个命名规则,它可以按照VM类型、OS类型、重要性、用途或喜好来分类,当节点中有多个VM同时存在时会VM列表的排序会显示得更加清晰、友好。
此选项指定要创建的KVM虚拟机的名称,需要用连续的字符串来表示,比如“OpenWrt”,它会用括号的形式附在VM的ID后面,可以更具体地表示VM。
VM名称可以在VM创建完成后在其选项中进行修改。
资源池是一组逻辑VM或存储的组合,仅在PVE节点中已创建好时才可以进行选择。
(2) CD/DVD
在此可以指定VM安装所需的CD/DVD映像文件或物理驱动器,也可以不选择任何介质,即“Do not use any media”。
OW/LEDE虚拟机不需要安装介质,故此处应选择“Do not use any media”。
(3) 操作系统
在此处选择VM的OS类型,PVE主要支持两大类型的OS:Windows和Linux。
OW/LEDE是Linux操作系统,当前的内核版本均为为4.x,其中17.01.x的内核版本为4.4,trunk的内核版本为4.9,故这里应选择“Linux/其他OS类型”中的“Linux 4.X/3.X/2.6 Kernel”。
(4) 硬盘
在此处设置VM的硬盘各项参数,包括总线/设备、存储位置、容量大小、缓存方式、是否备份、IO线程等。
由于LEDE通常用编译好的固件文件来创建磁盘文件系统,并不需要在这里指定硬盘参数,然而在向导模式下又不支持取消硬盘设置,故可以先使用其默认设置以便完成后面的设置,在VM创建完成后再删除此处添加的磁盘。
(5) CPU
在此处设置VM的CPU的相关参数,包括插槽及核心数量、NUMA架构支持和类别选择。
x86的运算能力远远超过了普通家用路由器使用的MIPS、ARM处理器,但其主要服务对象为PC平台,对于路由器系统而言,x86并没有常规路由器那样具有全方位优化的专门设计,但即使这样,路由器上使用普通的单核x86处理器也还是性能过剩,故x86处理器选择单核心的配置即足以满足普通家用环境的日常使用需求,这种情况下Sockets和核数选择默认设置的“1”即可。
PVE下VM的CPU类别默认选择为“kvm64”,以方便虚拟机在不同的物理主机节点之间进行迁移,但我们通常并不需要这样操作OW/LEDE,故建议选择跟物理主机相同的CPU类型即“host”,以获得最佳的硬件特性匹配。
(6) 内存
内存设置可以选择两种方式:固定大小和在指定范围内自动分配,此处保持默认即可,通常512MB的默认值足以满足普通家庭环境的需要,若你的内存容量很充裕或者运行了一些比较消耗内存的应用,可以视情况增大内存设置。
(7) 网络
做为路由器设备,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接口才能实现接口间数据转发功能。前面的《PVE的网络设置》中已经讨论了PVE主机系统的网络规划和配置,在这里需要给OW/LEDE虚拟机创建相应的网络适配器作为LAN和WAN以及DMZ接口,并分别连接到主机上已经创建好的对应网络中。
PVE虚拟机的网卡与主机网络的连接方式有桥接模式、NAT模式和无网络模式三种,OW/LEDE虚拟机应选择“桥接模式”来创建LAN和WAN,并分别桥接到物理主机的“vmbr0”和“vmbr1”上,若需要DMZ还可以创建另外的“vmbr2”。
在PVE5.0的向导创建过程中,只能添加出一个网络接口,故在此可先添加桥接“vmbr0”的LAN接口,在VM创建完成后通过添加硬件的方式再添加另外的WAN接口。
PVE虚拟机可使用的网卡模型(模拟的网卡类型)有Intel E1000、VirtIO(半虚拟化)、Realtek RTL8139和VMware vmxnet3四种。建议选用默认的VirtIO(半虚拟化),其性能和效率在KVM中最高。
Multiqueues(多队列)选项允许VM操作系统使用多个虚拟CPU同时处理网络数据包,从而提升效率。若你给LEDE虚拟机的CPU分配了多个核心,且网卡使用了VirtIO驱动程序,则可以开启此选项来提升性能。使用Multiqueue时,建议其值设置为VM的CPU内核数。
另外,网络设置还有MAC地址、速率限制(MB/s)、和Disconnect(断开连接)等选项,在无特殊需求的情况下保持默认值即可。
(8) 确认
在此步骤中,将列出前面所有已设置的选项参数以供检查和确认,若发现有问题可以返回到前面相关的设置选项中修改,确认没有问题后可以点击“完成”来结束整个创建虚拟机的过程。
3) 其他设置
在OW/LEDE虚拟机创建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其他的硬件设置和选项调整,其主要的内容如下:
(1)硬件
OW/LEDE虚拟机在通过向导方式创建完成后还需要添加另外一个网卡,同时还可以删除无用的硬盘。
OW/LEDE虚拟机在创建过程中只添加了一个网卡连接到系统默认的网桥vmbr0,故需要在创建完毕后增加其他网卡,具体方法如下:
在浏览器左侧的虚拟机列表中选择OW/LEDE虚拟机,然后在右侧的选项中选择“硬件”,之后在上面标题栏中选择“添加”,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网卡“,然后在新出现”添加网卡“对话框中选择”桥接模式“,对于WAN口需要在桥接接口中选择”vmbr1“,模型选择”VirtIO(半虚拟化)”,其他选项参数保持默认即可,然后选择”添加“来添加新网卡;而对于网络规划中所提及的DMZ来说,只需创建出桥接接口“vmbr2”即可。
由于OW/LEDE虚拟机使用编译生成的固件文件来创建磁盘文件系统,并不需要向导模式创建的硬盘,故可以删除以节省资源。其具体方法如下:
在浏览器左侧的VM列表中选择OW/LEDE虚拟机,然后在右侧的选项中选择“硬件”,之后再选择“硬盘”,再点击上面标题栏中的“删除”并确认便从OW/LEDE虚拟机中删除了该硬盘。
在VM中删除了磁盘后,“硬件”的最下面会多出一个未连接的可用磁盘——“未使用的磁盘0”,再选择“删除”并确认,即可彻底删除磁盘并释放它在主机磁盘上占用的空间。
(2) 选项
在OW/LEDE虚拟机创建完成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设置,建议调整的内容如下:
此选项设置VM是否在主机启动后自动启动,对于OW/LEDE路由器来说,这是个很有用的选项,建议开启,这样当主机重启后会自动启动OW/LEDE虚拟机。
此选项设置VM的开机顺序,对于提供网络服务的OW/LEDE路由器,应该先于其他VM之前开机,故建议将其值设置为1,即第一个启动,而关机的顺序与开机相反,第一个启动的VM将会在最后一个关闭。
下图是一个创建好的OW/LEDE虚拟机的实例,主要配置了单核CPU、512MB~1GB范围自动分配的内存容量,分别连接vmbr0和vmbr1的VirtIO双网卡。
http://everun.top/wp-content/uploads/2017/10/pve-lede-vm.png
至此,OW/LEDE虚拟机的初始化创建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做的是将编译好OW/LEDE固件文件上传到PVE主机上,转换为磁盘文件系统的映像后导入到OW/LEDE虚拟机中。
转自:http://everun.top/helpcenter/others/pve-ow-6.html
标签:
pvelede虚拟机 |
分类: 计算机 |
PVE的网络设置(2)部分已经讨论了WebUI方式配置PVE的网络系统。本文讨论CLI方式配置PVE的网络系统。与WebUI方式相比,CLI方式直接编辑配置文件,可以设置更多的参数,如bridge的stp和fd等参数,能更加灵活地配置网络,当然这通常也需要一定的Linux使用基础。
CLI方式配置PVE网络系统仅需直接编辑配置文件——“/etc/network/interfaces”,完成后执行命令“/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重启服务即可生效。下面以一个示例来进行说明该配置文件的各项内容的含义。其中,每行行首的数字是行号。
1 # network interface settings; autogenerated 2 # Please do NOT modify this file directly, unless you know what 3 # you're doing. 4 # 5 # If you want to manage part of the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ually, 6 # please utilize the 'source' or 'source-directory' directives to do 7 # so. 8 # PVE will preserve these directives, but will NOT its network 9 # configuration from sourced files, so do not attempt to move any of 10 # the PVE managed interfaces into external files! 11 12 auto lo 13 iface lo inet loopback 14 15 auto enp2s0 16 iface enp2s0 inet manual 17 #NIC2 18 19 auto enp1s0 20 iface enp1s0 inet manual 21 #NIC1 22 23 auto enp4s0 24 iface enp4s0 inet manual 25 #NIC3 26 27 auto vmbr0 28 iface vmbr0 inet static 29 address 192.168.0.254 30 netmask 255.255.255.0 31 gateway 192.168.0.1 32 bridge_ports enp2s0 enp4s0 33 bridge_stp off 34 bridge_fd 0 35 #LAN 36 37 iface wlp3s0 inet manual 38 39 auto vmbr1 40 iface vmbr1 inet manual 41 bridge_ports enp1s0 42 bridge_stp off 43 bridge_fd 0 44 #WAN 45 46 auto vmbr2 47 iface vmbr2 inet manual 48 bridge_ports none 49 bridge_stp off 50 bridge_fd 0 51 #DMZ 52
前10行均以“#”开头,为注释部分,说明了要慎重使用对此种方式配置PVE网络。所以在编辑前最好做个完整的备份。
第12~13行定义lo接口。anto表示自动启动,lo是looplback(换回)的简写,它是TCP/IP协议虚拟的接口;这里通常不需要再进行改动。
第15~17行、第19~21行、第23~25行定义网络接口。此处仅以第15~17行为例说明如下:
auto表示自动启动;enp1s0为网络接口名称。
其中,en是ethernet的简写,表示以太网设备;p1指pcibus 1,表示PCI总线1;s0指slot 0,表示插槽位1;这些组合在一起来表示该理网卡对应的物理位置。定义该物理网卡自动启动。
iface是interface的简写,表示网络接口;enp1s为接口名称;inet是internet的简写,是指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表示IP地址;manual表示手动方式;这些组合在一起表示该网络接口使用手动指定IP地址。然而该接口在这里并未指定IP地址,因为它在后面的定义中被绑定到了网桥接口来使用。
“#”表示备注,其后紧跟备注内容;NIC1为备注的内容,此处备注该网络接口为NIC1,即物理网卡1。
第27~35行、第39~44行、第46~51行定义网桥接口。此处以第27~35行为例说明如下:
auto表示自动启动;vmbr0为第一个(默认创建)Linux网桥接口名称。
其中,vm是Virtual Machine的缩写,表示虚拟机;br是bridge的简写,表示网桥;0则是起始编号;这些组合在一起作为虚拟机网桥接口名称——vmbr0。
前面的几部分与第16行的表示方式一样;static表示使用静态方式;这些组合在一起表示该网桥接口使用静态的IP地址,后面有详细的IP设置。
address表示IP地址,其值为192.168.0.254
netmask表示子网掩码,其值为255.255.255.0
gateway表示网关,其值为192.168.0.1,这是后面将要创建的OW/LEDE虚拟机的LAN接口IP地址。
bridge_port表示桥接端口,设置该网桥连接到名称为enp2s0和enp4s0的物理网卡上,将它们桥接在一起变成了多端口网桥,从而实现交换机的功能。
bridge_stp表示网桥的STP,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即生成树协议,它是基于OSI网络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用作确保一个无环路的局域网环境。基本功能是防止桥接环路及由其产生的广播风暴。STP还允许在网络设计启用备份链路,以便在主链路发生故障时切换到备用链路来提供容错;off表示关闭。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示该网桥关闭STP。对于简单的网络结构,很容易保证连接不出现环路,这时不需要启用STP以提升效率并降低开销。
bridge_fd中的fd是forwarding delay的缩写,意思是转发延迟,表示网桥在进入转发状态前在侦听和学习状态上花费的时间,Linux网桥有禁止、侦听、学习、转发和阻塞五种状态,通常需经过侦听和学习才能获得端口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以此来转发数据帧,对于结构简单且不启用STP的网络,通常默认为0以提高效率。
备注为LAN,表示此接口所属的网络为LAN,以清晰地与WAN区分。
转自:http://everun.top/helpcenter/others/pve-ow-5.html
标签:
pvelede虚拟机 |
分类: 计算机 |
PVE的网络系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配置:一种是通过WebUI进行配置,另一种是在CLI下直接编辑网络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它们的主要差别是:前者有图形化的设置界面,比较简单易用,但完成配置后需重启主机系统才能生效;二后者需要在CLI下编辑配置文件,可以设置更复杂的参数,但需要有一定的Linux使用水平,且完成后仅需重启网络服务即可生效。
此处仅以WebUI配置方式进行简单说明。CLI的配置方式请见后文PVE的网络设置(3)中的说明。
1) 登录管理系统
使用浏览器访问 https://youripaddress:8006 并登录PVE管理界面。其中“youripaddress”是在安装PVE时设定的PVE管理接口的IP地址。
2) 选择配置项
在左侧栏中选择“数据中心”——”PVE节点名称(已在安装时指定)”,然后在右边栏中点击并选择“System”——“网络”会列出所有已配置的状态。请注意类别为网卡的三个物理设备对应的名称,找出LAN和WAN对应的端口(具体见3.PVE的网络设置(1)规划网络说明)。
3) 编辑LAN对应的桥接网口
PVE安装后系统默认会有名称为“vmbr0”的网桥,选择该网桥并点击“编辑”(鼠标双击该行亦可),在“桥接端口”中添加规划网络中指定的LAN对应的网卡名称,多个网卡名称之间用空格分开,然后在“备注”中添加“LAN”以方便识别和管理,编辑完成后点击OK即可保存配置。
LAN的网桥接口已经在安装过程中设置好了IP地址等相关参数,此处亦可进行修改。
4) 编辑WAN对应的桥接网口
点击当前页面顶部标题栏中的“创建”并添加“Linux Bridge”,输入对应的网桥名称,如“vmbr1”,在桥接端口中添加规划网络指定的WAN对应的网卡名称,然后在“备注”中添加“WAN”以方便识别和管理,编辑完成后点击OK即可保存配置。
WAN的网桥接口通常不需要设置IP地址。
5) 编辑DMZ对应的桥接网口
点击当前页面顶部标题栏中的“创建”并添加“Linux Bridge”,输入对应的网桥名称,如“vmbr2”,然后在“备注”中添加“DMZ”以方便识别和管理,编辑完成后点击OK即可保存配置。
由于DMZ不需要连接到主机之外,故无需创建到接物理网卡的桥接,其对应的网桥接口也不需要设置IP地址。
下图为PVE完成网络设置后的示例图。其中,LAN对应的网桥名称为vmbr0,连接了物理网卡2(enp2s0)和3(enp4s0),IP地址设定为192.168.0.254,网关为OW/LEDE虚拟机的LAN接口地址——192.168.0.1。WAN对应的网桥名称为vmbr1,连接了物理网卡1(enp1s0),且不需设定IP地址。DMZ对应的网桥名称为vmbr2,且无需物理网卡连接。
http://everun.top/wp-content/uploads/2017/08/pve-network-settings-n.png
另外,在网络配置上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分类: 仪表 |
标签:
二次开发 |
分类: CAD |
netload 加载程序集抛异常----无法加载程序集
错误信息如下:
无法加载程序集。错误详细信息: System.BadImageFormatException:
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file:///G:\2013年
程序\CADdemo\CADApplication\XData\bin\Debug\XData.dll”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生成此程序集的运行时比当前加载的运行
时新,无法加载此程序集。
文件名:“file:///G:\2013年
程序\CADdemo\CADApplication\XData\bin\Debug\XData.dll”
在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_nLoad(AssemblyName fileName, String
codeBase,
Evidence assemblySecurity, Assembly locationHint,
StackCrawlMark& stackMark,
Boolean throwOnFileNotFound, Boolean forIntrospection)
在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nLoad(AssemblyName fileName, String
codeBase,
Evidence assemblySecurity, Assembly locationHint,
StackCrawlMark& stackMark,
Boolean throwOnFileNotFound, Boolean forIntrospection)
在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InternalLoad(AssemblyName assemblyRef,
Evidence
assemblySecurity, StackCrawlMark& stackMark, Boolean
forIntrospection)
在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InternalLoadFrom(String assemblyFile,
Evidence
securityEvidence, Byte[] hashValue, AssemblyHashAlgorithm
hashAlgorithm,
Boolean forIntrospection, StackCrawlMark& stackMark)
在
System.Reflection.Assembly.LoadFrom(String assemblyFile)
在
Autodesk.AutoCAD.Runtime.Extension1oader.Load(String
fileName)
在 loadmgd()
警告: 程序集绑定日志记录被关闭。
要启用程序集绑定失败日志记录,请将注册表值 [HKLM\Software\Microsoft\Fusion!EnableLog]
(DWORD)设置为 1。
注意: 会有一些与程序集绑定失败日志记录关联的性能损失。
要关闭此功能,请移除注册表值 [HKLM\Software\Microsoft\Fusion!EnableLog]。
显示出一连串显示信息,主要意思就是添加的引用与CAD版本中的引用不一致。
本人是VS2010 +CAD2007,
通过如下设置,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1、添加两个文件的引用,acmgd.dll 和acdbmgd.dll的引用,并设置两个dll文件的“复制到本地”属性为false ;
http://images.cnitblog.com/blog/424167/201402/261514190333819.jpg
2、将项目属性中的目标框架设置为:
http://images.cnitblog.com/blog/424167/201402/261520561184200.jpg
由原来的.NET Framework 4 改为 .NET Framework 3.5 或改为.NET Framework 3.5 client profile:
http://images.cnitblog.com/blog/424167/201402/261523022358394.jpg
备注: .NET Framework 3.5 或改为.NET Framework 3.5 client profile两个版本的区别:
.NET Framework Client Profile 是完整 .NET Framework 3.5 SP1 的子集,以用戶端應用程式為目標。它提供了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WPF)、Windows Forms、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CF) 以及 ClickOnce 功能的精簡子集。這可快速部署以 .NET Framework Client Profile 為目標的 WPF、Windows Forms、WCF 和主控台應用程式 (Console Application)。 (出处: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tw/library/cc656912(it-it,VS.90).aspx)
转自:http://www.cnblogs.com/sly-tongtong/p/3569321.html
标签:
电磁流量计接地环接地极 |
分类: 仪表 |
电磁流量计的接地环如何安装?
应该是紧贴流量计法兰,其后放垫片,再连接管道法兰。原则上接地环需要通过接地电缆,经过单独的接地电缆,引入大地。通过为了简便,我们是把接地线接到旁边的金属物品上。接地环的目的,是因为电碰流量工作时,电极需要与大地形成等电位,有些工艺,由于采用的管道是绝缘的,如PVC管等,电极与管道就无法形成等电位,所以需要引入接地环或接地电极。
关于接地环的要求:
1、接地环与介质接触
2、两个接地环用不小于4mm2单芯线连接后接地
3、接地环保证电磁流量计同介质处于同电位
4、目的是防止电磁干扰
5、材质同测量电极相同
对于不导电的管道,电磁流量计的接地方式如下图:​
​
对于导电的管道,电磁流量计的接地方式如下图:
​
Emerson的接地环图纸:
​
电磁能量计在测量非金属管道液体流量时,一般都需要加装接地环,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电磁流量计内衬为PTFE(聚四氟乙烯)时,为了起到接地和保护测量管端面衬里的作用,一般都需要加装接地环(即接液环)。
​电磁流量计加装接地环是为了稳定可靠地将导电液体差动流量信号的基准点与转换器的信号连接,如果接地环材质由于液体的腐蚀而造成流量信号的大幅度摆动(在流量信号的基准点上叠加了大幅度变化的直流极化电压),那就不是稳定可靠的接地了。
电磁流量计的接地环(接液环)稳定可靠接地的方式是:接地环材质必须和电极材质相同或者接近,与被测导电液体之间形成相近或者大致相等的极化电位,这样一来,接液原电池和电极极化电池之间的共模电压就较小,电磁流量计输出的摆动就会较小了。
在测量强酸、碱、盐等腐蚀性大的液体时,电极材料一般会选择钽、钛、铂金等贵重金属,这时候选用这些材料的接地环从经济上来说,就很贵了。为了节约成本,一般选用接地电极。电磁流量计的接地电极,就是在在传感器测量管与测量电极成垂直的最低点,另外加一个电极(和测量电极材质、大小均相同),来起到接地效果。强腐蚀性的酸碱盐的电导率非常高,流体电阻很小,所以电磁流量计用接地电极测量流体的点电位还是很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