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健康教育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讲学的在讲学,道理多,实践的在实践,做事多,讲学的人一般从书本到书本,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说法上高屋建瓴可能缺乏切实的做法和干练的能力,做事的人一般怎么读书也不怎么著述,事上游刃有余可能缺乏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
现在的社会环境,讲学的人有话语权,比如管理学经济学,在商海不管怎么身经百战,都要到学校去一趟,各有目的,有的可能在真学,有的可能在镀金,有的可能在建立社会网。
读讲课的人书,听讲课人的课,道理懂了,一到事上可能乱了节奏,做事的人不怎么表达,强调在不断的实践中累积,说的都是事理,显得零碎而没有章法。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人之际 |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议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雨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面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教育 |
分类: 天人之际 |
考究训诂,引证故实,只是读书的第一步,不是读书的目的,第一步没有走出去有两个坑,要么沉迷到训诂考据去了,一辈子钻到故纸堆里没有出来,要么一说道理都懂,一落到现实都变形,这是读书的弊病。
不读书还好,一读书行动力极差,不读书还好,一读书口若悬河,满嘴仁义道德掩盖了内心的自私自利,细思惶恐不已,真还不如做一个真小人,也不愿做一个伪君子,过日子的人朴实,没有太多的文过饰非,反而更有道德。
嘴上一套,背地另外一套的事屡见不鲜,言行不一,碰到事情就抓瞎,不脚踏实地,只是脑海漂浮的东西,读尽诗书等于没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再远大的志向也必须从生存开始,从生活做起,不离开现实,不离开脚下的土地,一步步慢慢走,这是读《大学》最大的感受。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完全在行事上,不是理论,贵在身体力行,一步一个体会,一步一个验证,不止是训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这句话可以看做夫子删诗书定礼乐的注释,只是讲道理没用,不如把历史和现实的是非善恶纪录下来,辨清是非,申明大义。
这种态度跟后来一谈传统文化就不断在空空空的虚无缥缈风气完全不同,率意而质朴,明快而雄健。
口舌之学和道德之学有所区别,嘴巴和脑袋可以离开实际,构建合乎想象的逻辑,一切行动准则只围绕善良和博爱,无底线地包容和原谅他人,道德之学讲求符合实际,学以致用,致用肯定有立场,有立场则有是非对错,不过,这种立场不是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以民为本,经世致用。
六经中,《诗经》是百姓的心声,生活的朴实诉求,诗三百,思无邪,以诗言事,反映了民声,类比的话,跟如今的各种段子类似,区别在段子可能是有意无意地创作引导,《诗经》没有太多的人为刻意,讲究中和,发而皆中节。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天人之际 |
人体气机跟着天地气机走,通过脉象可以看到人体随着一年四季变化而变化,四季变化影响人体气机,脉象表现出气机的变化。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每年春夏秋冬有迟有早,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却不会变,四时阴阳的变化,遵循了春夏阳气上升,秋冬阳气下降的规律,而脉象与之相适应。
春应中规,规是画圆的工具,有圆的意思,春天生机勃勃,人体气机随之生发,尽管春脉有弦意,但是脉力道圆润柔顺。
夏应中矩,矩是画方的该工具,有方的意思,夏天烈日炎炎,阳气盛大,与春天之脉比起来,有棱有角,力度大许多。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天人之际 |
传统文化是自然之学,经典有天道和人道,根本在明天道而推人事,阐述宇宙生化的过程。
宇宙最基本的物质叫道,自然之学也可以叫道学,道可道,非常道,无形无相,无影无踪,通常用元气来代表最基本的物质,最初混沌不分,弥漫整个宇宙,然后宇宙浑然一体之气分成阴阳,阴阳两气化生天地万物。
阴阳再继续演化,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相辅相成形成了宇宙万物,应该注意的是,五行以气不以质,五行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以气,后天以质。
五运六气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源于天人之学,术数的一种,天地万物都可以用象、理、数来认识、理解和表达。
宋明理学家认为整个宇宙发展背后有各种规律来推动,万事万物按着这种规律发展,规律好像基因一样,人的基因长成人,动物的基因长成动物,植物的基因长成动物,如果没有这种规律,人变成动物,动物变成植物,植物变成动物,世界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如果沉下心来来研习传统文化,会发现万事万物不可胜数,最后都可以用阴阳这两个符号来概括,三才四象、五运六气、八卦九宫和天干地支只是阴阳的各种变化而已,一阴一阳,阴阳应象,通过系统的模拟和推演,可以揭示自然造化的各种规律。
《内经》讲治病求本,本在阴阳,法天之纪,用地之理,通过对自然的研习,探求对人体的认识,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强调要把握阴阳这个纲。
《易经》讲易简,宇宙广大,其大无外,事物细微,其小无内,尽管万物大到无外,小到无内,都可以用阴阳来认识,一阴一阳之谓道,明天道而推人事,本也在阴阳。
易则易知,简则易行,经典所传达的事实和道理极其简约,一点也不复杂,不过,人总喜欢新奇复杂的东西,认为凡是简单的东西都是低级的,事实上,越是真理越简单,不透彻的学问才会复杂。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最简单,如果能够运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天人之际 |
茶壶和茶杯是圆柱形,上面经常写着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这是一个回文句,从哪个字读起都可以成句。
“可以清心也”读起来文雅,“以清心也可”着重茶可以清心,“清心也可以”侧重茶的功用,清心只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清心”读起来也通畅,喝茶在于清心,“心也可以清”读起来的味道就不止是说茶了,功夫在茶外。
回文不是文字游戏这么简单,文以载道,言简意赅,文字的表达与事物的丰富内涵相辅相成,不预设不定义任何事物,这是格物的要求,也是古人一文多义的写法。
这种写法往往一语双关,一句话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样的经典,许多时候,一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阐述,同时阐明天道和人道。
还有一种习惯的写法,互文见义,“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有一种苍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传统的学问,视野非常广阔,看事看物会联系到天地自然,在事物最源头的地方来看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活在天地之中,受天时地气影响,这种影响时时刻刻作用在人身上,如果习惯和习性不改,各种影响扭成一股力量形成可以大致描绘的生命轨迹,这是个人命运和体质能推能算的根本原因。
植物生长在天地之间,同样受天时地气影响,天生四气,地出五味,植物有四气五味,四气,一年四季寒热温凉的影响,五味酸苦甘辛咸,地气所赋予植物的特征。
天命之谓性,万事万物禀受的气性千差万别,万物万物的特征也有了千差万别,人有五常六合,植物有四气五味,人为万物之灵,得天地
标签:
文化杂谈中医健康 |
分类: 天人之际 |
中医不是药物,不是针灸,不是按摩,不是具体某个方法,中医是文化观,有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只要是人,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一直在作用,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不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
学习医家经典,贵在掌握这些原理和法则运用到实际中来,这个过程好像拆旧屋建新屋一样,通过拆旧屋了解屋子如何构造,然后运用构造之理建造新屋。
这些原理和法则,我们叫天人之学,人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人不止是个体的存在,还是集体的存在,跟社会和自然息息相关。
离开精神,好像房子没有主人,离开社会和自然,好像鱼儿离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