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萍乡孔庙大成殿萍乡孔庙 |
分类: 我的家乡 |
萍乡孔庙
孔庙,亦称文庙、夫子庙、至圣庙、文宣王庙、先师庙等。在古代是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后来成为求学入仕之学习顶礼膜拜的地方,又逐渐成为民众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古代的一个教育机构,过去也有叫“学宫”。http://s2/mw690/001VDxSigy6KdreIMKd51&690
萍乡孔庙是在全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的,年代仅晚于山东曲阜孔庙,也是全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萍乡孔庙历史之沿革较为悠久,据史料记载,它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九十余年的历史,故址在萍乡市城南的宝积寺后,北宋时兵毁。自南宋后经过八次迁建,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
http://s4/mw690/001VDxSigy6KdqnJPvd63&690萍乡文化发达,文人辈出,俗称“硕儒鸿生之地”,这与萍乡文庙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联。萍乡文庙历来是萍乡人民的文化活动中心。人们在这里游览、休息、学习、祭祀。从民国三十六年起,这里就设立了大成图书馆。1950年设立了县民教馆,后又与图书馆合并改为县人民教育馆、县文化馆;1960—1968年,县文化馆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后又改为文化站;1979年萍乡市博物馆成立后,从原文化站分出(当时市文化站分成四家: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文联),博物馆就设在孔庙内,并在原明伦堂及训导斋举办“萍乡历代文明史陈列”展览。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祭祀陈设雕塑了孔子像和四配十二哲牌位,复制了有关祭祀礼乐器。1987年,萍乡孔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ttp://s1/mw690/001VDxSigy6KdqpzeIU90&690
据清同治《萍乡县志》记载,当时孔庙有房屋一百多间,有礼殿、棂星门、戟门、东西二庑、乡贤祠、名官祠、崇圣祠、忠孝祠、训导斋、教喻斋、明伦堂、教一亭、土地祠,还有讲堂、斋舍、经阁、筑、圃、司、教等。它雄伟壮丽,布局严谨,具有我国宫廷式木构建筑的特点(见清同治《萍乡县志》萍乡孔庙图)。当时知县孟宗舜撰写的《重建萍乡县学记》记载“孔庙规模壮丽,栋宇峥嵘,圣贤昭布森列”,它是萍乡城内现存唯一完好的古代建筑。
http://s9/mw690/001VDxSigy6KdqsLX7if8&690
萍乡孔庙坐西北朝东南,总体布局为长方形,由棂星门、状元桥及伴池、戟门(大成门)、天井及东西厢房、月台(露台或拜台)、大成殿、后花园等按中轴线纵向布局组成,为砖、木结构、招梁式、穿斗式梁柱构架并用,陶泥筒形土瓦(现改为琉璃瓦)屋面。 http://s3/mw690/001VDxSigy6KdquZJ9of2&690
棂星门: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采用花岗岩石构制方形柱,抱鼓石采用阴刻卷草纹装饰,上部雕刻仿木架建筑“人字形筒瓦式”檐,每根柱顶上雕有狮子,中间屏上两面刻有“櫺星门“三正楷字。花岗岩石板铺地。其主体结构分前(大成门)、后(大成殿)二部分,均属四阿重檐式木架建筑。
http://s9/mw690/001VDxSigy6KdqwIFf2e8&690
前为戟门(大成门):通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由三组大木门组成。前后檐柱为方形石柱各四根,内两边各四根圆木柱,中间四根圆木柱镶嵌在三组木门内。中间正门上有72棵门钉及二木质狮面衔环甫手。据传是来自孔子的72弟子。戟门的左边为名宦祠,右边为乡贤祠。二层通风口采用“工”字形卷曲花格窗。戟门前原有伴池和状元桥(现已毁)。
http://s6/mw690/001VDxSigy6KdqzoSb3f5&690
大成殿前之天井中有月台(露台),它是紧紧地衔接大成殿的前廊,处于大成殿与东西厢房之间,是一块露天的平砌平台。这里是祭祀孔子时佾舞生跳八佾舞或六佾舞的地方,也是殿庑之间的缓冲地带。露台四周有石栏,石栏垛上刻有“千年鹤”、“万年龟”,雕刻得栩栩如生,石栏板上雕有梅花、菊花、牡丹花及杂宝图案等。露台前阶中央刻有蟠龙盘踞正中,俗称“蟠龙朝圣”。http://s15/mw690/001VDxSigy6KdqCKWHs5e&690
二侧为东西两庑(今人称之为东西厢房),后为大成殿主殿,大成殿通面阔五间17.6米,进深四间13.3米。殿左右后三面为砖墙,前是五组计20扇空花格扇门组合,上部是花格窗扇,中部为涤环板,下部为裙板,嵌于四根大木柱中。四周是回廊,前后左右各以六根共计20根方石柱支撑,殿内为10根大圆木支撑。大成殿分为两层重檐,上檐为21檩,前后三步,明间出单挑檐檩分心用四柱穿斗式梁架,次间出单挑檐檩分心用五柱穿斗式梁架,上檐挑檩均用挑枋承托,挑头枋底施丁头斗拱(当地叫黄蜂窝斗拱)。下檐前后檐五檩出单挑檐檩用两柱脊檩两侧各加了二根附檩。大成殿中央装饰斗八藻井,绘有云龙麒麟图案。殿前两根大石柱上浮雕出缠绕的云龙。http://s5/mw690/001VDxSigy6KdqFk0fOc4&690
整个孔庙的天花板、大梁、扇面、藻井都绘有云龙麒麟图案。大门之上挂有“道冠古今”、“德侔天地”二块大匾额。大成殿与戟门的二层檐下各分别挂有“大成殿”、“大成门”竖匾。屋顶均为四阿重檐九脊顶,并配有宝葫芦、鳌鱼、燕尾翘角、风铃等,屋面原为青胶陶泥筒形土瓦,1995年维修后改为棕红色的琉璃瓦。地面均为210×210厘米的青胶泥烧成的方砖,阶沿均为青石板铺设。后花园增设了凉亭。http://s10/mw690/001VDxSigy6KdqIhZfX09&690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于绍熙甲寅(1194年)来到萍乡,当时的萍乡士人请他参观孔庙并要他写记。他看到刘清之《重建县学记》,朱子“拱而读,顾而叹”,并说“美哉乎,子澄之言也,诸君日诵时省之,则亦无以予言为矣。”不久,萍乡学者胡安之从学于朱熹,萍乡文人又带信请朱熹为钟泳所创的社仓写一篇记,朱子在文中又谈到此事,要大家“无忘子澄(刘清之)之教也”。至今孔庙中还留有朱熹手书匾额“明伦堂”。
http://s12/mw690/001VDxSigy6KdqK2qRZ4b&690
萍乡孔庙目前是萍乡城内唯一的,且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建筑。它不论在历史价值上,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文化教育方面,萍乡孔庙历来是萍乡人民的文化活动中心。1982年,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来孔庙考察时赞叹说:“这是典型的清皇宫式建筑”。
文:刘敏华 摄影:戴树辉 周锦晖
微信搜索: pxslyj 或 萍乡市旅游局 ,获取更多萍乡旅游资讯。
标签:
萍乡麻山幸福村旅游农村 |
分类: 我的家乡 |
竹篱笆,家酿酒还有新鲜土菜,每月一次,我和几位好友必奔农家而去。呼吸乡村的新鲜空气,品尝地道的农家小 菜,和农家人拉拉家常,看一看农家养的鸡和猪,去池塘里钓一钓鱼。农家院子大,三五人就着冬日的暖阳支张小桌子放几把椅子就能开始一个棋局或者牌局。去源并吃豆腐、到鹅湖山庄杀猪、略下村的钓鱼比赛,上栗的狗肉,山口岩的小河鱼,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去麻山幸福村!因为去这样的地方,花费的成本不高,却能享受到完全不一样超值的精神享受。
http://s9/mw690/001VDxSity6JYeTFsnK18&690
麻山幸福村,民风淳朴,家家养花种草,是萍乡首屈一指的乡村游示范点。离萍乡车程20分钟远,一路上风景宜人,宽阔的马路边树木青翠,不时可以看到小鸟在枝头窜上窜下。幸福村的乡村小道两边全是整洁的田垠,路面非常干净和一般的乡村可真不一样。一下车就看到幸福村的村民还挺爱体育的,有的在操场上打乒乓球,有的打篮球,小朋友就围在一旁看着,连小黄狗也蹲在旁边认真看,煞是好笑。
走进村民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浓绿,迎门种的都是柚子树和桃树,绿叶轻扬,笑沐和风,点缀于院落中的一丛丛翠竹清影婆娑,风姿摇曳,绿树翠竹间隐约散落着几只鸡,围构成一方园中天地,种了一些小菜。房子很大,屋间有回廊相连,房子还有内院,内院的中央有一口水井,正噜噜地旋转着打水。水井的旁边是一方浅浅的鱼池,池中游鱼悠然。屋内清闲自在,屋外平畴阡陌,稻香阵阵,就在这恬淡自然中一股清新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流露出江南的韵致。
不多时,村妇已弄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肴,有红烧肉、炒田螺、水煮鱼、土鸡汤、炒豆干等,再喝上几口谷酒,要多过瘾就多过瘾。吃的兴致来了,还可以自己动手下厨炒几个菜让大家伙尝尝,真是其乐融融。农家宴的主人告诉记者,若是阳春三月门前的桃花盛开,蜂飞蝶舞,走入农家宴真有让人置身“世外桃源”之感,其实,盛夏金秋,农家宴也是很有风致的,就说那清辉如水的夜晚,走入绿色簇拥着的乡居,推窗揽月,凭清风徐徐,一面品农家自酿的谷酒,一面尝农家风味土菜,那情那景也足已让人心旷神怡。农家主人非常热情,席间添碗添筷,还经常到地里采摘自己种的蔬菜为我们加菜。憨厚的主人还会特意说,多吃点,自己种的菜没打农药,健康环保呢!吃完饭闲聊的时候都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和干脆的言语,直到离开,农家主人还会准备一些时新蔬菜嘱咐我们带回家吃。http://s9/mw690/001VDxSity6JYfa7vO8a8&690
闲聊间农家主人告诉我,乡村农家宴自开始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即使是在现在寒冷的季节间,萍乡城里人依然频频光顾。尤其是乡村人家的那一塘火,挂在火塘上熏着的肉、埋在火塘里的地瓜和杀猪饭想起来都是齿颊留香,更让人流连忘返。“别看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今不少旅行社在旅游促销时把我们这里作为特色餐饮品牌来打。”他有些得意地说,“外地的游客更是对这里情有独钟,有的游客来一次后连来两三次,就连一些领导光临后对这里都赞不绝口。”当然人们赞赏的不仅是农家宴的环境,还有农家宴的菜肴、农家宴的价格。 离开的路上我们还看到村里的公示栏,写着村民的各项评分情况。听说村里还专门有十姐妹义务促检查全村的卫生,难怪幸福村那么干净整洁,村民们生活的这么有滋有味,怎么会不幸福呢!
http://s14/mw690/001VDxSity6JYfbUYax0d&690
作者:重子
PS:麻山幸福村简介
萍乡市麻山幸福村景区位于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距离萍乡城区10公里,总面积3.9平方公里,农户586户,人口2573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春来山花烂漫,盛夏瓜果累累,秋日天高气爽,寒冬腊味飘香,加上规模宏大的农业景点,微观的农事体验,使游客置身其中,飘然欲仙之感美不胜收,属原生态的自然田园风光,是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http://s1/mw690/001VDxSity6JYgT7Obm40&690
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江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所在地,麻山幸福村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葡萄、草莓、无公害蔬菜、果树栽培、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为重点,以“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农家果,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乐趣”为内容,把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与改善农村环境、与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与提升农民素质、与民俗文化保护、与打造乡村品牌相结合,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充分利用肥沃的土壤,广阔的田野,正在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严防各种污染,营造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目前,全体村民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红色吸引人、绿色陶醉人、休闲留住人的乡村旅游景区。
景区内现有游客接待中心2处,讲解员6名,32户农家乐住宿餐饮接待户,可同时接待500人;860亩葡萄基地、35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亩草莓基地、桔、栗、梨等百果园200亩,150亩山花园艺场、观赏鱼、龙虾等水产养殖基地;腰鼓队、军鼓队、狮灯、龙灯、民乐等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展示;萍乡老三篇、四大土酒、茶叶、萍乡腊肉、萍乡花果等土特产销售,搭建了葡萄走廊、铺设了观景小道并修建了公厕、景观桥等,最终建设成为集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温馨提示:从城南出发沿萍麻公路至麻山镇前1公里左拐便能到达幸福村。
http://img.baidu.com/hi/jx2/j_0007.gif
http://s11/mw690/001VDxSity6JYgIzerw0a&690
http://s6/mw690/001VDxSity6JYgJABcFd5&690
http://s13/mw690/001VDxSity6JYgLjugc3c&690
http://s9/mw690/001VDxSity6JYgM5Z6Ee8&690
标签:
禹门萍乡伞铺小西门凤凰池 |
分类: 我的家乡 |
在老地名里倾听城市的足音
http://s6/mw690/001VDxSity6JNTtzkW1f5&690
风和日丽的一日,我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行,在城市的古往今来里穿行。在那些泛黄的地名里,倾听城市的历史留在大地上的古老足音。
http://s2/mw690/001VDxSity6JNTuzUUp31&690
文庙巷
这条北起武官巷的二中门口,南至孔庙北侧至正大街的巷子,因为该巷南端的孔庙而得名。孔庙是这个城市保存得最好的古建筑。它始建于唐朝,现有建筑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建。孔庙过去是人们祭祀孔子及其门生的地方,也被称为“学宫”,它同时还是古代的一个教育场所。萍乡一度文化发达,文人辈出,被称为“硕儒鸿生之地”,与萍乡文庙(学宫)的兴旺不无关系。走进古老的建筑,曾经是“萍乡市博物馆”,彼时,古老的恐龙蛋化石,现代的兵器模型,各自静静地占据着博物馆的一隅,相安为邻。随着萍乡市博物馆另设新址,古老的恐龙蛋化石与曾来过孔庙讲学的朱熹一样成为孔庙的过客。而至今仍留在孔庙的“明伦堂”——这块由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亲笔题写的匾额,令人想起他在萍乡讲学时,小城的群贤毕至、名士风流。
http://s13/mw690/001VDxSity6JNTw4Xpicc&690
小西门
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版的《萍乡县志》里,有一张萍乡的古城图。当年的古城,共有来阳门、通楚门、连湘门、小西门、达秀门五座大城门和禹门、水门两座小城门。仍有痕迹留在城市的只有小西门和禹门。
小西门曾经是个极美的所在。旧时的小西门,有气势恢弘的古城墙,城墙上有整齐的垛土等和箭孔,城墙内有金碧辉煌,飞檐画栋的文昌宫大殿,有一座五拱大石桥,叫香溪桥,横卧于萍水河上,直通鳌洲书院。当时的小西门大致在现在的吉星街至南环路一带,小西门这座城门早已不在,但在现在萍乡人的生活中,它仍是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地名。
http://s12/mw690/001VDxSity6JNTxKoQ37b&690
禹门
禹门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唯一的古城门。从市博物馆向左走百余米,在路旁有一条通到河边去的巷子,禹门就在这条长不足十米的小巷子里。宽约2米,高约3米的拱形的禹门现在被局促地挤在两旁的民屋之间。它那扇曾经厚重的城门早已不在,没有了守护城市的使命,它像是一个解甲归田的老人。这位老人有他的尴尬心事,在我们为这个最后的城门拍照时,身旁几个上了年纪的居民热心地指给我们看禹门上手凿的大青石,告诉我们禹门仍然牢固。希望藉我们的宣传,禹门能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古迹被保护起来。可是年轻一些的人听了不乐意,他们说禹门没有经济价值,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他们需要的是宽阔的道路,现代的房屋。
当年手臂相连地看护着这个城市的同伴们都已消失在时光中,只留下最后的古城门――禹门与萍水河默然相对,河水东流,不舍日夜。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在禹门旁,我们最能想起的就是这一句话。
http://s16/mw690/001VDxSity6JNTB7N2n4f&690伞铺里
伞铺里在萍乡市区东门道口到流江桥一带。
关于伞铺里,有两个故事。
伞铺里原来不叫伞铺里,而是叫将军庙。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将军,据说是战国苏秦之后裔,他在战争中死在萍乡。乡人念他的英勇,为他盖了一座小庙祭祀他。小庙建成后,香火甚旺,近州邻县闻名,以至该地被称为“将军庙”。
http://s12/mw690/001VDxSity6JNTCYmiT4b&690
“将军庙”的名字被叫了千余年,到了清同治年间,这个地方逐渐被人们称为“伞铺里”。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外地有一个财主欲往萍乡做生意。他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为防不测,他将夜明珠置于一特制的伞把之中随身带着,一日他行至萍乡“萍乡庙”,在一酒店用膳后,发现自己的伞被人拿错,不知去向。为了找回夜明珠,他在“将军庙”开了一家伞铺,并告示:“本店伞概不出卖,只以旧换新。”自然,携旧伞来换者甚众。“将军庙”地处“萍(乡)宜(春)”古驿道,行人过往不绝,以旧换新的伞铺远近闻名。3年之后,那把藏有夜明珠的伞竟物归原主。夜明珠失而复得,财主悄然而去。而“伞铺里”这一名称却盖过“将军庙”,流传至今。
在路旁寻找将军庙时,我们问一个从城区小学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将军庙在何处,小女孩遥指前头山青树翠处。
将军庙下有一眼将军泉,泉水清澈,将军泉四周新修的围墙上刻有一副对联:竹雨谈诗将军泉,松风煮茗长坡水。将军庙所在地居住的人家大多为村民,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许从来没有过竹雨淡诗,松风煮茗的风雅之事,但他们会有心在泉水旁写上一副对联,写上他们对诗意生活的钟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精神气质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诗人。
http://s10/mw690/001VDxSity6JNTEI87T09&690凤凰池
在萍乡古城图上,在两口井,在凤池街的一左一右,一口叫凤井,一口叫凰井,被人合称为凤凰池。据《昭萍志略》上说,在宋朝宣和年间,知县因为萍城老百姓多患眼疾,于是在地形如凤的县衙门前不远处凿了二池,象征凤凰的双眼。凤凰池凿成后,老百姓的眼疾也就好了。凤凰池曾经瑞莲生花,红翠交映。长夏风蒸,池边听曲,最是传统文人认可的意境。
http://s14/mw690/001VDxSity6JNTGMjoh2d&690
凤凰台上凤凰纹,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池早已湮灭,惟余这个美好的名字留人遐想。
城市里,像凤凰池这样古老的名字还有居仁巷、武官巷等,穿行其间,如穿行在历史的风云之间。在这些地方,这个城市的先人在此生死过,悲喜过,因着名字的纽带,前人与今人之间,自然而然地紧密联系起来。名字的年代久远,令人想起“人生代代无穷已”这句话。
http://s3/mw690/001VDxSity6JNTJxfrk82&690
芸阁巷 道希巷 海怀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因为浓郁的乡土意识,一个地区典范人物的业绩,能持久地感动他的乡亲。萍乡城曾有过历史名人文廷式,华韵长存的黄海怀,将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长久地纪念他们,萍乡人把他们对文化的敬意献给了这两位萍乡的先贤。
文廷式,字道希,芸阁,萍乡花庙前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是晚清政治斗争的重要人物。
黄海怀,生于萍城张崧岩祠内。是当代音乐史上的演奏家、作曲家。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与《江河水》,自上世纪年代60年代初问世以来,风靡全国,成为我国二胡的经典曲目,直到今天,仍盛传不衰。
地名存在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存在于物质现实中,也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城市的地名,能告诉我们城市的故事,城市的文化庙蕴。它是城市的“活化石”,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城市文化、政治、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真实记载,地名不会完全属于哪一个人,它更像是一种人与历史的交流,不仅有它的内在价值,而且还包涵着交流与变化。在老地名中,有着你我的家园,它往往让我们想起儿时的那盏明灯。http://s6/mw690/001VDxSity6JNTIf2F725&690
(文:陈娅 油画《一道江流曲抱城》:皮克、李志刚、陈锋、张军、沈沙 摄影:周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