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事
STORY
浪漫诗人丰富多彩的爱情
宁宁:毛泽东是否抛弃了杨开慧?
“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这是杨开慧生前的手迹,一字一句,让人心酸,让人泪湿,这是一个女人对深爱男人的等待和无奈![博客全文]
毛泽东最喜欢的一张江青照片(图)
毛泽东一贯肯定秦始皇否定孔子,她的这一发现也算是“皆称旨”了,因此,她在毛泽东的肯定支持下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发言权。毛泽东领导政治运动向来是抓典型,这一重大的指挥艺术她已经完全掌握,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所有重大战略部署都是她配合毛泽东抓住典型做出的。现在,“批林批孔”运动再一次证明了她的才能。[博客全文]
毛泽东罕见的为父母上坟照片(图)
由于毛泽东一行头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他一清早就去谒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没有什么准备。正在为难之时,沈同处长随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递给主席,主席满意地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了3个躬,肃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着。[博客全文]
· 秘书回忆:江青有“面首”纯属胡说 · 江青的第三任丈夫为何不与毛泽东握手
· 毛泽东为什么连夜铲平自家祖坟(图) · 毛泽东对江青最厉害的一次批评
同志
STORY
伴君如伴虎
林彪主要功课是琢磨毛泽东的心理
谁也团结不了林彪。林彪也不想团结别的老帅。他只要获得领袖一个人的信任就可以。他获得领袖的信任后,立刻成为一个新星。他与叶群的每天主要功课,一是要琢磨毛泽东主席的好恶、动向和自己的策略;二是琢磨组织自己的军事集团的人事问题。他不参加工作,专门在驻地揣摩“老东”的心里特点和好恶。这些权术、心机和阴暗心里,都是其他元帅、大将所缺乏的。[博客全文]
毛泽东刘少奇的感情裂痕从这里开始
从1964年夏天开始,他授意中央理论小组组长康生抓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斗争。1月19日,常委会开会,毛泽东说:“四清”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刘少奇不同意毛泽东的观点,他说:“四清”是各种矛盾交叉在一起,很复杂。还是有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好。毛泽东一愣,很不高兴很不满意也很生气,陡然扔出一句话:我们这个党,至少有两派,一个是社会主义派,一个是资本主义派。[博客全文]
毛泽东挥泪枪毙奸杀女大学生的爱将
毛泽东“挥泪斩马谡”,一生中先后有过多次。如建国后“高岗饶漱石篡权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等。但其中最经典的一次,大概还是早年在延安时的“黄克功桃色事件”。1937年10月5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奸杀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女学员刘茜,顿时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中国。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处以死刑。[博客全文]
对手
STORY
一生的敌人最后却惺惺相惜
叶永烈:毛泽东私下悼念蒋介石(图)
1975年4月5日,89岁高龄的蒋介石死在台湾。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泽东听后并没有高兴,反而一脸凝重。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私下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博客全文]
大革命前期毛泽东官大过蒋介石
胡玫执导的电影《开天辟地》中有个情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前期,蒋介石虔诚请求毛泽东多多提携他。历史是否真有此情此景,亦无需考证。但此时的毛泽东在党内地位高于蒋介石是无可质疑的。国民党1924年1月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蒋介石还没有进入国民党的权力中央,只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而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中已是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宣传部代理部长。到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蒋介石才进入中央执委,同年2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司令。[博客全文]
毛泽东首次劝降蒋介石犯了什么失误
1949年蒋介石带领六十万将士播迁台湾后,毛泽东多次劝降,第一次是1950年春夏之际,派张治中写信台北,但被蒋介石拒绝。可能毛泽东此事操作上犯了一个小失误——即不该派张治中。中共中央确定1950年解放军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肃清境内国民党残余。外界不知道的是,毛泽东没有把事情做绝,反而给蒋介石以出路。在进行军事准备时,他已经派人与蒋介石接触,探索和筹划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可能性。[博客全文]
文革
STORY
十年浩劫究竟所为何事
毛泽东发动“文革”到底要打倒谁?
如果说姚文元评《海瑞罢官》揭开的是文化大革命第一轮的斗争,公布聂元梓大字报揭开的是文化大革命第二轮的斗争,那么,“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揭开的是文化大革命第三轮的斗争。这一轮斗争把矛头越来越直接地指向了刘少奇、邓小平这些党内最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由于这轮斗争发生在毛泽东8月5日的《炮打司令部》大字报之后,因此,“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核心内容,就是“炮打司令部”。[博客全文]
毛主席给哪些人交了文革的底儿
1967年5月,林彪在毛泽东与外宾谈话时插话:“现在中央领导同志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全是毛主席事先将文化大革命的底儿交给他们了。所以他们没有犯错误”。这个“底儿”即是要炮打“刘邓”司令部和“刘邓”组织系统的各省市一大批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毛主席把“文革”的底儿事先都交给了那些人呢?看看1966年春夏的政情即可明白。李雪峰在回忆时说:“这个时期除中央文革小组的少数人外,中央的负责同志并不了解毛主席的意图”。[博客全文]
毛泽东策动文革不为人知细节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下《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张草稿写在6月2日《北京日报》头版转载的《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左面的大字报,充分表明毛泽东那灵感突如其来的随意性;当然,这种随意性又绝对经过了他深思熟虑的理性的确定。这张大字报作为八届十一中全会新增添的项目,最终成为八届十一中全会最带有实质意义的行动,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刘少奇本人。[博客全文]
轶事
STORY
大救星也有普通人的一面
毛泽东一生中哪15次哭得最伤心
毛泽东曾说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他一生中哭得最伤心的时候是哪15次呢?1、母亲文七妹去世。 2、妻子杨开慧牺牲。3、长征路上遇到不幸老妇。4、妻子贺子珍受重伤。5、警卫为救他被炸死。6、终于救活濒危小女孩。7、儿子毛岸英牺牲。8、咽下农民吃的窝窝头。9、观看京剧《白蛇传》。10、卫士长李银桥来道别……[博客全文]
黄炎培催毛泽东还王羲之真迹是否真实
有一段轶事广为流传:毛泽东好书法,尤其爱好王羲之的字。1959年,毛泽东知道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便想向黄炎培借阅一下。黄炎培认为当然可以,但答应借一个月。毛泽东一拿到这本王羲之的真迹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但黄炎培出手才一个星期便频频打电话来询问。问过几次,毛泽东说:“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到了一个月,毛泽东对秘书说:“送去吧,讲好一个月就是一个月,朋友交往要重信义。[博客全文]
毛泽东的一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地方,他的军事才能、思想理论、政治手腕、诗词爱好乃至感情经历,都堪称传奇。他曾经是亿万人只能歌颂不可质疑的红太阳,如今各种评价纷至沓来,是非功过不再是讨论禁区,一个完整真实的毛泽东,才是人们应该记忆的对象。